我国近两年的宏观调控政策并没有抑止住房地产过热的现状。昨天,北京市统计局公布了1-4月本市国民经济发展主要统计指标,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53.7亿元,增长20.3%,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3.1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投资增长39.6%。从以上数字来看,国家“有保有压”的调控并不是房地产市场的“退烧”良药。
宏观调控回起点
“这是一个很意外的现象。”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认为,我国从2004年就开始对固定资产投资过热的现象进行宏观调控,但从今年年初的经济数据来看,仿佛又回到原来的情况,投资过热并没有得到抑止。
据数据显示,1-4月,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增幅同比提高9.9个百分点。
同今年本市一季度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9.9亿元,增长速度17.5%,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16.3亿元,增长13.1%相比,投资过热的现象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
“有保有压”未见效
对于投资依然过热的原因,袁钢明并不认为是政策调控具有滞后性。他说,我国很多宏观政策在开始执行的时候还是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往往是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反复,这主要是有关部门对于这些政策执行的力度不够,持续性不够。我国许多政府部门并没有掌握到政策调控的规律,没有把握好政策调控的力度,总是怕调过头了,但很多地方的情况实际上是调的不够。
袁钢明指出,从全国的投资情况来看,政府的“有保有压”政策并未取得实效,特别是在一些地区依然渴望投机房地产所带来的GDP增长效益,舍不得去抑止它的增长。另外部分政府部门也没能执行好我国的调控政策,比如央行发布的一些政府到了实际的执行部门往往变成一纸空文。“我们迟早要为只重视短期经济效益而付出代价。”袁钢明对于投资过热充满忧虑。
4月份全国消费增长不明显
商报讯 (记者 王晓然 朱裴) “十一五”开局之年已过1/3,但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导向作用尚未显现。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75亿元,虽然与去年同比增长13.6%,但与3月份相比却稍有下降。
“从整体上看,目前有效需求还没有明显地增加。”社科院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韩孟指出:“一方面政策可以使部分行业的消费市场有所微调,另一方面新技术应用与更新造成电子产品与通讯器材价格下降,使这部分市场的消费较活跃。但仍缺乏消费热点项目来供消费者选择。”
和前几个月相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中,零售总额同比增长幅度最大的商品类别仍然是为石油制品、通讯器材、金银珠宝以及建筑和装潢材料等几大类,增幅分别为37.0%、30.5%、29.5%、27.5%,没有新的消费热点出现,增幅也并未有大突破。
另外,昨天北京市统计局也公布,1-4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数字达1040.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7%,增幅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
商报记者 朱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