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资银行外汇理财产品纠纷凸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6日 16:24 新华网 | |||||||||
新华网上海12月6日电 (记者 黄庭钧) 近几个月,上海的金融消费者对外资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投诉量有所上升,特别是一些长期理财产品纠纷凸现。上海银监局6日发出风险提示,要求在沪外资银行注意个人理财业务的风险。 上海银监局要求外资银行,“完善理财产品宣传、推介、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将产品风险解释贯彻到每个关键环节中;完善销售人员的资质分类机制,防止不当销
据业内人士介绍,由于人民币自7月份以来升值了2%以上,加上美元的连续加息,不少外资银行推出的期限较长的期权类衍生外汇产品,都达不到产品出售时设计的收益区间,不少投资者要求提前终止外汇理财协议,同时由于部分外资银行外汇理财产品结构不够灵活,又不承诺保本,也引发了不少投资者因为投资出现损失后与银行的纠纷。 纠纷凸现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部分外资银行在销售及售后服务机制上还存在一定缺陷,二是中国金融消费者的风险认知能力与金融知识还有所欠缺,风险自担的意识不强。”上海银监局的官员分析说。 据介绍,截至2005年第三季度末,共有13家在沪外资银行向市场推出各种类型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余额为17.88亿美元,环比增长15.88%。其中机构投资者账户余额为10.9亿美元,个人投资者账户余额为6.9亿美元。 统计表明,自中国监管部门允许外资银行推出部分衍生产品业务后,在沪外资银行衍生产品业务共涉及15种货币合约。其中美元衍生品合约是交易合约的主要组成部分,合约总名义价值为173.62亿美元,占总合约的84.26%。随着远期结售汇业务和银行间人民币远期交易业务的放开,三季度在沪外资银行首次试水人民币衍生品交易。截至三季度末,人民币远期合约名义价值余额为5490万美元,公允价值为114.44万美元,潜在信用风险价值为3.90万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