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价背后:基金经理到底代表谁的利益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0日 02:28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张晓燕 发自深圳 “没有人可以同时为两个主人服务”,一仆二主的确尴尬,中国基金经理的尴尬远甚于此,他们至少有持有人、股东、公司三个“主人”,到底要代表谁的利益呢?代表谁的利益,才能使自己的身价最高?
银河证券杜书明统计称,基金经理平均年薪收入39万~70万元,其中底薪10万~30万元,其他靠业绩分成。看起来这是绝对的高薪一族,手握重金,纵横市场。他们会如何选择呢? 选择一,代表持有人的利益。这当然是标准答案,不仅写在各个基金产品的契约里,也是监管层的明文规定。持有人是基金真正的主人,服务好他们,才可能获得高身价。可基金持有人事实上是缺位的,借用袁世凯的话“我只看到一个一个的人,从来没见过什么叫人民”,持有人分散于各地,力量难以捏成拳头,有尊重的必要吗? 举例来说,基金业发展至今,从老基金到新基金,从封闭式到开放式,持有人的最高权力机构持有人大会召开过几次?比如最近,为解决开放式基金持续销售的难题,业界“创新”了复制、分拆这两大“妙招”,尽管此前有过募集基金“不与拟任基金管理人已管理的基金雷同”的规定,但监管层仍批文放行,没有解释,更没有人提出要召集持有人大会。股改中的拜票,乃至盛传的每投一支持股可获得1毛钱价码,老鼠仓……在污秽现实的映衬下,持有人的利益成了一句苍白说词。 选择二,代表股东的利益。这不仅事关身价,更与饭碗有关。当年洪磊以嘉实基金总经理之尊,对抗谋求一己之私的大股东,仍以被罢免告终,何况基金经理?1999~2004年五年间,基金经理更换率近50%,任职不到1年就被更换的占更换总数的35.2%。湘财荷银一位基金经理在任职15天后就被更换,创下一时纪录。业绩排名的压力之外,基金公司的股东变更,也是频繁换将的原因之一,如果意图在股东之间输送利益,基金经理当然要是股东的“掘金”同盟军。 选择三,代表公司利益。这和身价及饭碗都有关。比如开放式和封闭式基金的利益输送问题,有哪个封闭式基金的基金经理愿意牺牲自己、来美化开放式的业绩呢?但有时为了所谓的公司利益,他们别无选择。在一些管理混乱的公司,公司利益也等于高管个人的利益,这种公司利益严重背离了持有人利益。 事实上,到底代表谁的利益,可以是多重选择,所选内容也应该超过以上三个,但不管如何排列组合,持有人利益都应该排位第一,而一切与之矛盾的言行都应该杜绝。这显然已超出了基金经理的能力及职责范围。 我们在此盘点基金经理的身价,关注其合法及灰色的收入,并非是要把那些秘而不宣的数字曝光,事实上,我们希望提请业界及监管层关注,尽管牛市已经来临,但盛世下的危机有时更加危险,我们的市场再也经不起第二次“基金黑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