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理财投资 > 正文
 

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 企业理财空白和机会并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31日 14:47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马宜 北京报道

  在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之际,2006年,一场大战即将在企业理财市场上演。

  其实,2005年开战前表面上的平静,掩盖了众多中外资银行暗自准备,而在银行业全面开放的最后一年,每家银行都各怀心事,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可以看到的是,经过这场战役后,必将出现存款大量分流,整个银行业的市场格局因此而重新建立。

  利率市场化的一环

  企业理财市场是真正的处女地,几乎还没有被开采。目前企业要理财,可以买基金、

证券公司的理财产品,但对于与它们日常交往最密切的银行,却几乎不能为它们提供任何理财产品。

  “相比个人来说,企业客户更加难伺候。”一位银行工作人员说。

  这位人士认为,个人对理财首要考虑的目标是高利润。而企业则不同,如果追求高利润,并愿意承担相应的高风险,这样的公司通常会去直接投资实业或

股票。如果一家公司找到银行询问理财服务,他们首要考虑的是安全性和流动性,并且希望得到比银行存款稍高一些的收益。

  而银行通常也只提供投资建议和投资报告,但最终还是要企业自己做决定,银行只是听从企业指令。

  目前,企业除了在银行存贷款之外,许多企业已经开始投向债市融资理财,但是,除此之外,债券市场和企业之间几乎彼此陌生。

  因为,一家公司即使有意投资债市,也只能以丙类户的资格进入。但这个资格并不代表企业可以在银行间市场直接操盘,它还需要委托银行间市场的甲类会员,大多为银行代它操作。

  然而,从整个金融市场来看,企业理财的放开是整个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一部分。利率市场化本着先贷款,后存款的顺序依次进行。尽管存款利率的下限早已经放开了,但是没有一家银行真正下浮了存款利率。

  “谁敢放啊?一放存款还不都跑到竞争对手那儿去啦。” 一位银行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如果企业理财市场放开,为吸引原来的存款客户来购买理财产品,银行必须要提供更高的收益率,这基本意味着,利率市场化最后一块壁垒,存款利率的上限行同虚设了。

  于是,2005年2月,银监会批了四家国有银行企业理财的牌照。下半年,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也获得了资格。

  “非四大”的如意算盘

  然而,尽管部分银行已经有了牌照,但他们的热情似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

  2004年末2005年初,对个人人民币理财市场的收益率大战曾经如火如荼。那时候,一家比着一家高。一家银行新推出的产品要是收益率没前一家高,就别想卖出去。但是,企业理财市场直到目前却依然还悄无声息。

  然而,尽管银行传统业务的存贷款可以直接吃利差,又省事,还赚钱,但谁也不能回避未来企业理财的必然趋势,实际上,每家银行都在私下准备。

  “就像个人理财那样,你不发,别的行发了,存款就大量流失了。” 一位银行工作人员说。

  各家银行对于去年5月推出的短期融资券对企业贷款的冲击是刻骨铭心的。因为比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要低将近3个点,为节约财务成本,公司纷纷争取发券资格,以代替短期贷款。短期融资券的火爆一发而不可收。

  短期融资券对银行的冲击是影响到银行资产方,即贷款。而理财服务将再次对银行传统业务产生“

地震波”,这一次,影响的将是银行的负债方,即存款。

  “企业理财迟早要冲击存款,银行仅靠存贷款吃饭的日子马上就要一去不复返了。”一位银行工作人员认为。

  与个人理财大张旗鼓的宣传相反,对企业理财,银行都已经“低调”到了“隐秘”的程度。

  大家不愿意推,因为真要做了肯定就要分流存款,这对于“存款立行”,这条银行生存的最基本准则将是颠覆性的。尤其是对存款大行,它们更不愿意推企业理财。

  “尽管我们已经有牌照了,但大家都小心翼翼的,甚至有点偷偷摸摸,因为谁也不能说清对存款的冲击会有多大。对已经在我们这有存款户的企业,我们通常都不敢跟他们提理财的事。因为如果传开了,肯定会有更多的企业来问,他有高收益的产品了,为什么我没有。那就麻烦大了。” 一位股份制银行的工作人员对本报说。

  如果对企业理财市场全部放开,存款利率还不能上浮的话,企业理财必将取代存款。

  “我们目前只对那些还没有在我们这开户的潜在客户宣传理财产品,作为我们吸引新客户的手段,向客户展示我们有足够的创新能力为他们提供比存款更高的收益率。”上述人士说,“大行有雄厚的存款资源,企业理财产品的推出将是从这些大行争夺客户资源的一个好的时机,我们必须要提前做好功课,等市场真正放开了,就去抢占市场。”

  但大行并不能高枕无忧。当2006年底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本来就拥有理财优势的外资银行,都可以从事对公人民币业务的时候,他们将最终成为所有中资银行面临的共同的强大对手。谁也不能否认他们在理财方面的绝对优势。

  为了让中资银行在打开大门的时候可以和外资银行更好的竞争,监管机构一定会考虑更快的放开市场,让中资银行在还相对宽松的环境下操作练兵。

  需要天时地利

  低利率引诱企业尝试短期融资券。但对于理财产品,则是一个灾难。

  “去年已经批准我们做了,但我们暂时停下来了,今年主要产品的收益率基本比银行还要低,收益率做不上去。”一家国有银行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如果给客户比银行存款更高的收益率,目前市场上只能投资一个产品,就是短期融资券,大部分维持在2.92%的水平,最近新发的收益率超过到了3%。

  但是融资券去年5月刚刚推出,数量还不能满足需要。况且对于一些保守的大行来说,短期融资券在它们看来,并不是一个非常安全的产品。

  “可能有风险,不排除以后会有偿还不上的。”

  银行的投资渠道目前也太狭窄了,即使对企业理财放开,但遇到像现在这样持续一年的低利率低市场环境,又没有相应的衍生工具可以对冲,就不可能给客户高于存款的收益。

  就像短期融资券推出时那样,天时地利要同时具备:政策放开,市场利率够低,那时候,即使银行并不情愿,也要硬着头皮上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2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