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我们怎么赚钱 理财周刊大话十大投资机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 16:02 《理财周刊》 | ||||||||||||||||||||||||||||||||||||||||||
文前提要:新年一过,本刊编辑部的“大话”传统节目又粉墨登场了。 虽说预测未来最难,可记者们年年冒个人信誉之风险,争先恐后地登上“大话”的舞台,“大话”这场戏才唱得有滋有味。这不,都5.0版了。 事实是检验预言的唯一标准。根据本刊的自评,去年我们的“大话”预言准确率约在
今年的“大话”,难度之高可谓空前。为何?只因去年言不中的的,今年“换岗”后发誓“打个翻身仗”,所以放言前定要细细琢磨;而去年预言精准的,今年要想超越去年做到更精更准,自然更要绞尽脑汁了。至于新加盟者初登舞台,更指望着“一语中的”站稳脚跟了,所以虽是寥寥数百字的“大话”,却都是呕心沥血之作,由此个人功力究竟如何,明年此时揭晓答案。 (尽管年年“大话”,本刊照例声明,以下言论不构成投资依据,只可看看,不可全信。) 2005“大话”投资机会本刊自评榜
牛市行情确立,1300点无悬念 文/郭娴洁 经历了四年半的熊市、几乎让投资者全军覆没的中国股市在2006年将迎来曙光。本人秉承去年的观点,坚定地认为,全流通是中国股市牛市的开端。换言之,这一轮的熊市已在2005年终结,而牛市行情将在2006年正式确立。 2005年,股市仍是个“扶不起的刘阿斗”。不管投资者是如何得期盼,不管管理层是如何得频推利好,曾经令投资者万分恐慌的“千点论”却终于成为了现实。不过,在万般无奈中,久陷深渊的投资者还是看到了无限希望,那就是中国股市中一座不可逾越的“大山”——全流通问题的解决不仅拉开了帷幕,而且“大山”正在被有序、妥善地铲除。然而,“大山”的搬除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间难免要经历波折,尤其在“易者先行”的大半年股改之后,剩下的公司中不乏疑难杂症者,这决定了今年推出的某些公司的股改方案将有反复,甚至于“难产”。此外,百病缠身的中国股市,除了全流通,宏观减速、业绩下滑、新老划断、新股发行重启等一系列问题依然存在,这一切也都是影响明年股市的重要因素。如此而行的直接效应就是:打击市场信心。 说了这么多不利因素,并不是对股市悲观失望,而是想说:中国股市“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本人判断,2006年的股市将在震荡中趋势向好,沪指触摸1300点几无悬念。而对具体操作的建议是:随波逐流,即波断操作。 大话之心得:每年的“大话”,股市篇是公认的“最难”。然而去年,我英勇挺身而出的“3月之后,全流通将推出试点”的预言,成了历史性的经典。其准确性,套用坊间流行的一句话:“只能用神奇来形容”。我当时之所以说是“3月之后”,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是计算出来的,而究竟如何计算,此乃“天机不可泄露”也。相信我今年的预言——“全流通是中国股市牛市的开端”也一定会成为现实。 封闭式基金 “麻雀”变“凤凰” 文 冯庆汇 封闭式基金近两年呼声很高,不过雷声大雨点小,2005年接近尾声的时候只是涨了一小波,令人期待的整体行情其实还未真正到来。虽然此番预言让我有成为封闭式基金代言人的嫌疑,不过我这次豁出去了,在这里以发自五脏六腑的诚意提醒广大读者,2006年封闭式基金还将有大幅上涨。 第一个理由是,目前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仍然过高,平均接近35%。这主要是市场交投冷清,交易难以撮合所造成的,流动性差直接导致折价率过高。而“硬币”的另一面却是,高折价率所隐射的高回报率已经开始受到市场的认可,价值回归将渐行渐进。 其二,从时间上看,基金兴业于2006年11月行将到期,这一点很可能成为事态发展的催化剂,成就了市场人士对所谓“题材”的好感。有题材就有炒作,封闭式基金的行情很可能被基金兴业这个火山口所带动,来一场大爆发。 其三,从市场角度来看,目前可投资产品的有限以及回报率的低迷,将封闭式基金自然而然地推向舞台的中央。折价率35%,如果基金净值平均每年能增长4%到5%,假设4年到期清盘,投资者将有可能从中获得年平均10%左右,甚至超过10%的年收益,而且概率是相当高的。试问目前还有什么产品能带来如此高的收益?而与此同时,封闭式基金所携带的风险已然低于普通的股票投资和一般的股票型开放式基金。 大话之心得:看到2005年6月起,美元雄赳赳气昂昂的一路挺进,我对自己预测水平的自信心已经急速膨胀。去年初预测“美元下半年扬眉吐气”的时候,连巴菲特同志都看空美元,市场上更是空头居多。而本人当时却坚持认为,美国经济表现良好,而且优于欧洲和日本,欧元升值美元贬值完全没有道理。事实证明这种经济体之间的失衡,最终被美元加息扭转了过来,进而主导了美元的一轮上升。 国债小盘整难现“大落” 文/陈婷 对债市影响最大的因素当属利率,我认为,2006年央行不会上调基准利率,但利率市场化动作会加大。从CPI角度来看, 2006 年CPI平均涨幅仍将回落;从利率和汇率关系来看,2006 年人民币面进一步升值的压力,央行有必要通过维持人民币和美元较大的利差来防止升值预期导致国际“热钱”大量内流;同时,我国储蓄率太高,亏损企业继续增加,宏观上不存在利率上升的压力。 再来看看国债市场。2005年,中国债市成为资本市场上真正的“神话”。债市中充裕的机构资金引领了长达一年的上涨行情。我认为,2006 年债券市场充裕的资金仍将对债券市场形成支撑。 虽然股市向好可能会从债市中抽走部分机构投资者资金,但债市整体资金量不会大幅减少。而且,央行极可能再次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这也有利于金融机构释放资金,存贷差稳步增加的银行资金仍将成为债市风云的“头号”来源。此外,2006年国债发行量计划小幅下降,这也会使得市场继续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但由于2005年的国债各品种价格普遍大幅上扬,收益率上面临调整压力,因此可以预计2006 年市场提供的系统性机会将明显减少。 总体来判断,可以预言2006年国债市场不会出现大起大落行情,应该是小范围内盘整与徘徊为主。 大话之心得:2004年10月底央行加息后,市场普遍认为从此将进入一个加息长通道。但我在2005年初的“大话”系列中,却作了一回“逆市”勇士,提出2005年利率上调的步伐将放缓,而“供不应求”的局面很可能推高国债价格,事后证明是正确的。尤为神奇的是,我当时建议国债投资者在2005年春节以前完成新一年的建仓计划,这一时限把握的准备度,在鸡年得到了完美的应验。 只可惜,“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当时我还认为2005年要重点关注可转债市场,却没料到2005年股改会全面铺开,使得可转债的实际价值大幅下降。 为了避免明年在大话系列中“下岗”,此番只好缩小预测范围,只谈国债不扯转债,呵呵,待我细细研究股市后再“杀”回转债市场不迟。 美元3月之后将掉头下行 文/佟琳 尽管背着双赤字的包袱,美元在2005年却是让大多数人跌破眼镜,气喘吁吁一路攀爬的它抢尽了汇市风头。相关数据显示,2005年美元兑欧元上升12.7%,兑日元上升15%,然而所谓强弩之末,表面的风光永远掩饰不了其内心的巨大压力,美元要想在2006年继续大牛行情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之所以敢大胆预言美元会在明年掉头,其主要依据还是美联储的利率政策,“格老”功成身退,近乎完美地把“烫手山芋”转给伯南克,而伯南克如果继续格老的利率政策坚持加息,还是需要一定勇气的。正如他所说,美国正面临着长期联邦赤字不平衡问题,可能导致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成本的增加,这两个问题也日益成为抓挠伯南克的心病。早在去年美联储已经曝出了暂停加息的信号,这个信号一旦传出来并荡漾开去,其结果就是美联储重新考虑自己的加息步骤。 暂停当然不是戛然而止,由于惯性,美元2006年极有可能还有一两次的加息过程,在3月份的时候完成使命,并且很有可能开始减息的步骤。2005年美元表现的最大动力就是因美联储加息引发的投机浪潮,而加息步骤一旦放缓下来,美元掉头下行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新加盟者自述: 由于休产假,我错过了去年“大话”的机会,心下甚是遗憾。今年终于有机会冒将出来,希望汇市托我吉言,给非美元币种多一些表现机会,也给汇民们多一些获利机会。 在杂志社工作四年之久,整日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穿梭,也有幸倾听了不少专家的真知灼见,回家后慢慢消化,仔细分析研究,得出此结论,正确与否还需时间验证。 “金”光继续大放光彩 文/尹娟 黄金市场可谓是2005年投资的一道振奋人心的风景,在其它投资市场多不景气的环境下,黄金价格却势如破竹,扶摇直上,耀眼的投资回报率让错过黄金这班车的投资者眼红不已,炒金热再度升温。 2006年黄金价格走势将如何?我的观点是,新年里黄金价格还有升高之势,投资者可以大胆为之。 详述乐观理由如下。其一,通货膨胀的压力。全球经济的复苏势在必行,随之而来的是需求拉动引致的通货膨胀。而原油等多种原材料价格的上升导致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始终难以抑制。通货膨胀的压力下,作为抵御通胀的最好工具,黄金自然成了避险资金的好去处,金价上涨也就在情理之中。 其二,资源的稀缺。黄金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近年来产量成持续下滑的态势。而俄罗斯、阿根廷和南非等国家的央行都决定增加黄金储备,尤其是俄罗斯政府宣布将增加一倍的黄金储备。国家央行增加黄金储备,直接扩大了对黄金的需求量。需求大,供应小,物以稀为贵,何况是黄金呢? 其三,投机资金的炒作。投机资金介入黄金市场,投资者从去年12月初的那场金价飙升就可见一般。显然,大举获利的投机资金并不只想捞一票就走,有投机资金“抬轿”,黄金投资者也可顺势搭个顺风车。不过,劝诫投资者见好就收,千万不要成为投机资金的牺牲品。 大话之心得:去年本人初登“大话”小露头角,就因大话“2005年金价将继续攀升”之准确,名列诸记者中“预言神奇榜”前三甲,实感得意。今年我继续坚守黄金阵地,再度高调唱高金价。不过,投资市场上什么都可能发生,记者的预言到底准不准,就要待明年的黄金价格走势图来揭晓了。 期铜缓慢回落 玉米稳步上扬 文 / 张学庆 2005年中国期货市场不如2004年那么火爆。由于资金的撤出,期货交易额不增反减,为最近5年来第一次出现负增长;中国期货市场2005年的总成交金额为134463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8%。这与中国期货交易额自2000年以来出现了新一轮快速增长,几乎年年刷新历史纪录相比,多少让人有些失望。 不过,2005年期市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国储局与国际铜市做多力量的对决。2005年10月后国储局通过各种方式对铜价进行打压,但效果并不明显,铜价依然坚定地上涨,这出乎了投资者的想象。在国际铜价市场影响下,上海期铜也屡创新高。这也超出了2005年我的预测。 2006年,从基本面看,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带动的庞大金属需求仍是支撑全球铜需求增长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同时随着用铜领域的拓展,铜的消费量将继续增长。随着铜供应能力增加,2006年铜市将进一步接近供求平衡,但仍很难出现供应过剩。因此,铜价上涨容易下跌难。 但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由于铜价涨幅较大,2006年出现回落的可能性也较大,但回落的幅度将较为缓慢,多空分歧将更显著,操作上只能顺势而为。 2006年大豆、豆粕市场将呈宽幅震荡态势,预计大豆价格波动幅度加大,但上行趋势不变。但受中国需求、禽流感疫情和商品基金的影响,豆类价格仍存不确定性,投资者可在价格波动中找到机会。 2006年国内期货市场玉米价格总体上将呈稳步上扬趋势,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大连玉米市场的多头占取上风,大连玉米已经开始阶段性的上扬,出现了国内领涨国际市场的现象,而政策上的利多为玉米价格的上扬提供了更坚实的基础。玉米市场的投资机会也将来临。 随着金融衍生产品推出的呼声将更强。目前国内3家交易所正在紧锣密鼓地研究期权的上市问题, 2006年它们有望成为广大投资者新的投资工具。 大话之心得:2005年延续了2004年期铜的牛市格局,但现在看,我在预测时过于谨慎,认为2005年下半年铜价趋势由高走低,铜价将会面临巨大的压力。确实,市场千变万化,要做出准确预测不容易。 “大龙虾”捂住不放变“臭虾” 文/江南 2006年,本人要展望的是房地产市场中的住宅市场。对这个市场的前景,本人抱有相对悲观的看法,不仅要“以守为攻”,更要抓紧时机能撤就撤,不要让前两年投资赚到的“大龙虾”变成“小龙虾”,甚至最后腐烂成“臭虾”。 何出此言?请看2005年12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05年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未来三个月打算“购买住房”的居民人数占比为19.2%,较上季降低0.4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降低2个百分点。而这个变化的原因是:受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近期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一些新变化,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趋缓,上海甚至还有所下跌,房地产市场观望气氛较浓厚,居民购房意愿不高。 不要以为这种不景气只是暂时的,那些期待2006年中出现楼市反弹的人们一定要关注这样几个关键词:恢复征收2手房个人所得税、稳步推进物业税改革、继续深化宏观调控、取消期房预售制度、人民币可能继续加息……这些都不是本人的主管臆测,而是最近从国家主管部门传出来的消息。你不要看任志强他们这么凶狠到处批驳别人,没被逼上绝路的人会这么急吗? 除了内生动力抑制了住房需求,还有很强的外部动力。最近,经济学家谢国忠写文章认为,只要美联储保持提高利率的趋势,美元投资将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大量撤出,导致房价泡沫破裂。 的确,像很多投资客所坚持的那样,政府把2006年定义为“房产消费年”,但这真的是政府重新扶植高房价的表态吗?有点理性的人都明白,过去几年里推升房价的根本原因不是消费而是投资,如今回归“房产消费”不正是要撇清泡沫回归它的本来属性吗?对投资者来说,这样的市场,还是先撤离,寻求到低点的时候再回来吧。 大话之心得:去年,本人在大话“基金”时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四个字——以守为攻。其中,本人着重推介了购买货币市场基金:“在前途未卜的2005,货币市场基金这个资金避风港实在有必要多加利用。” 的确,善于利用货币市场基金市的人无法获得极高的收益率,但是须知2005年是绝大多数投资者亏损的一年,股票、房产上被套的不计其数,而有些追求高收益而忽视风险的人更被“自然人股”、“商铺包租”等陷阱骗取财产,而在货币市场基金中以守为攻的人不用动脑筋稳赚收益何乐不为? 甲级写字楼租金继续上涨 本刊记者/甄爱军 上海的甲级写字楼市场将稳步向前发展,租金保持稳中有升态势。 2005年上海的甲级写字楼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饥渴”状态。在2005年的第二季度,上海整体写字楼市场的面积供需比为1:0.55,而第三季度的相比1:0.91,这虽然说明供需失衡的局面随着写字楼供应面积的增加有所缓解,但是市场远未达到饱和。 随着写字楼供需失衡状态的持续,租金不断上涨,目前静安、黄浦和浦东陆家嘴地区的租金增长领先全市,南京西路平均租金率先突破1美元/平方米/天关口。 虽然目前市场上不断有销售型写字楼入市,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写字楼供需失衡的局面,但是我认为在未来两年内还是不会得到完全缓解。而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开放,上海作为金融中心必将吸引更多的境外金融机构入驻,从而推动甲级办公楼租赁需求持续强劲增长。鉴于上海甲级写字楼的市场需求将会保持持续强劲的态势,而未来市场供给相当有限,由此可以推断,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上海的写字楼租金水平将会上涨,未来将有更多CBD周边的写字楼租金水平会超过1美元/平方米/天。 此外,沪上写字楼一直是境外资金追捧的对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受到租金水平上涨的吸引,还会有资金进来追逐这种物业,而这会更加刺激写字楼市场的投资热情。 大话之心得:本人在去年预测2005年房地产市场走势时,没有考虑到宏观调控这个因素,所以预测结果与市场真实情况出入很大,所以在此只好做自我检讨了。但是失败并没有让我气馁,前几天编辑部在安排“大话”栏目时,我学曾国藩屡败屡战主动“请缨”,终于争取到这次机会。在今年动笔写之前,我特地使劲揉了几把眼睛,为的是要把它擦亮,将写字楼市场看清看透,争取预测得更加准确一些。 油画市场孕育诸多“黑马” 文 /黄罗维 近年来,邮币卡市场的投资功能不断淡化,与此同时艺术品市场却越来越火热。其实这种情况在像日本、新加坡等国都发生过,一般收藏品市场刚刚开始出现时,会以邮票、钱币等大众化的收藏品为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市场就会发生转型,慢慢地过渡到以艺术品投资为主的轨道上来。而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变化,才不致于使自己的投资陷于被动。 对于2006年,收藏市场转型的结果将会使艺术品投资继续保持火热的状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其所受到的关注程度正在日益提高。对此,记者在这里不得不要提一提油画市场,2006年其中可能孕育着不少的“黑马”。在这波艺术品投资行情中,中国传统书画可以说是走在了前列,但目前油画的价值正逐渐被人们所认同,比如像一些大师精品、红色题材以及部分当代油画家的作品,就有着不少的机会。不过从另一方面来看,在当前的艺术品投资市场中也存在着哄抬价格、造假冒充、跟风炒作、粗制滥造等等不利行为,所以投资者也需提高警惕,机会和风险是并存的,对一些存在泡沫的品种,也要多靠自己的眼力来避免踏入陷阱。 大话之心得:在去年的“大话投资”中,记者曾大胆地提出:“邮币卡市场正面临着转型,即从一个投资性的市场慢慢地向一个收藏品的交易、交换市场转变,这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时的这段话在杂志上刊登之后,市场的各方也是议论纷纷,大家关注的焦点就是这段话等于给邮币卡市场的性质进行了重新的定位。而从2005年邮币卡市场的表现来看,市场正在将这段预言慢慢演变为现实。 创业成功须遵“前沿原创”原则 文/ 胡笑蓉 “生意做遍,不如开店”。这句中国的老俗语在理财品种如此丰富的今天,虽说已不是百分之百正确,但依然反映了中国人喜欢投资实业的传统。 近年来,国际连锁加盟的巨鳄纷纷看好中国市场,排着队前来吆喝,从前年的麦当劳,到去年的汉堡王,明年应该依然不会例外。对于投资者而言,这应该是一个利好消息。站着巨人的肩膀上,赚钱总是会相对轻松一些。这不仅仅因为他们的品牌以及经验,更因为成熟法律法规运作下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 当然,花好稻好,投资者对洋品牌还是应该有一个自己的考察和判断,切忌只听闻一件漂亮的“洋”外衣,买了之后才发现是“made in China”。或者,新进品牌尚未经过中国消费市场的检验,而陷入水土不服的陷阱。对于本土加盟连锁品牌,是否参与取决中千呼万唤的政策能否出台。一旦面市,对于中国的连锁加盟行业,将是一个转折。 在个人自主创业上,本人还是看好前沿原创项目。这些项目最好符合这些原则:产品是时尚的,在上海整个市场环境中能引起消费者的共鸣,获得市场中最有消费能力的小资们的青睐;同时,产品必须具备实用性,再小资上海人也是讲求实惠的;再次,作为原创产品,考虑到确保市场领先地位,产品应该是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不会被轻易大量复制的。如能满足以上几点,创业成功几率很大。 新加盟者自述:终于有机会在“大话”的舞台上露出一张小脸。初次见面,还望各位读者多多关照。 去年,由于加盟《理财周刊》以及参与创业投资报道的时间不长,我尚不敢站到台前。一年过去了,在草读“唐诗三百首”之后,我斗胆上来吟唱两句。 有欠说服力的是,投资实业是本人理财生活中尚处于“壮志未酬”的阶段,所有预言还有待市场验证。也但愿捧场的读者朋友能有所斩获。 查阅更多精彩理财文章,请登录第一理财网(www.Amoney.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