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之后 古代工艺品投资升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06日 03:55 每日经济新闻 | |||||||||
清宫旧藏周宜壶拍出2640万元的国内最高价,此举预示青铜器等古代工艺品美术品投资升温 李卉每日经济新闻[2006-01-06] 原为清宫旧藏的周宜壶,刚刚在上海崇源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拍得国内青铜器最高价———2640万元!昨日,业内专家向《每日经济新闻》透露,这进一步预示着曾经一度停滞,处于“软肋”地位的青铜器拍卖市场开始升温,在书画拍卖火爆后,终于轮到古代工艺
据上海崇源有关专家介绍,受各方买家关注的周宜壶原为一对,早年均为清宫旧藏,其中一件至今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另一件则辗转藏于民间。该器在《西清古鉴》、《积古斋钟鼎彝器》、《三代吉金文存》等均有著录,共计十余种。拍卖时,周宜壶以一千万元起拍,在场内和电话委托此起彼伏的竞价过程中,周宜壶的拍卖价格飞快的达到了两千万元左右,随后,有实力的几位买家渐渐浮出水面,竞价也在他们中间展开。最后,当拍号为536的买家出价两千四百万时,场内外再也无人应价,这件重要的拍品被这位买家以2640万(10%的佣金)的价格收入囊中。 书画拍卖一路狂飚 据悉,古代工艺品与书画历来是古代艺术品收藏的主要类别。但近年来,书画拍卖行情火爆,而包括青铜器在内的古代工艺品拍卖却备受冷落。 就近年来国内书画拍卖市场一路狂飚的情景,许多市场人士认为,目前书画拍卖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充裕的资金带动市场放量上攻,后市看好,行情将持续少则三四年,多则七八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浙江一省,在拍卖市场上投资超过上亿元的民营企业家就有30多位。源源不断的进场资金,令许多人对2005年的书画市场大跌眼镜。比如海派画家的领军人物程十发,其上拍的作品每平方尺平均价格在2004年是19484元,2005年已达110737元,涨幅高达10倍。 古代工艺品拍卖“失血” 书画的火热行情,让买家和拍卖公司此前均将资金和注意力集中于此,造成了古代工艺品拍卖份额的萎缩。2005年内地春拍会古代工艺品专场上,拍卖总成交额仅5亿多元,只相当于中国书画(包括油画)总成交额的十分之一。沪上行业资深人士指出,事实上古代工艺品与书画彼此不分高低。如今书画行情火爆,流通性越来越强,而古代工艺品拍卖严重“失血”,且拍卖市场缺乏重器,许多拍品都流传到海外市场。 专家预测,在书画一路走高后,国内古代工艺品的拍卖反而存在利润空间。事实上古代工艺品也在升温,在此次上海崇源秋拍会上,还有几件拍品也拍出了不俗的价格。如50号拍品青花缠枝莲纹售耳壶拍到了627000元。估价在5万到6万的竹刻赤壁夜游图笔筒则拍到了209000元的价格。 解放前出土的青铜器才能上拍 三代(夏商周)青铜器作为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一棵奇葩,在历朝历代都备受重视。新中国成立后,对青铜器的管理更是严格,为了避免解放后被盗出土的青铜器(包括走私出国的)在国内被公开交易,滋长盛行的盗墓之风,青铜器上国内的拍卖会,必须符合相当严格的条件。对于海外回流的青铜器,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拍卖公司必须提交足够的证据说明,要拍卖的青铜器乃是1949年以前出土,才可以上拍卖公司拍卖。既然这件周宜壶是解放前流出国的“国宝”级文物,所有权还在私人手中,如果国内没人接手,还将继续流往国外。 青铜器价格严重低估 一位民国期间在北京琉璃厂谋生多年的老先生介绍说,在清末至解放前,古玩中以青铜器最值钱。那时候,收藏家、古董商讲究三代(夏商周)青铜器。发大财的古董商都是以“吃金石”居多,一件周代铜鼎可换一堆康雍乾官窑瓷盘碗罐等器。相比鉴别明清官窑瓷器,鉴别三代青铜器的难度要大很多。它的入门门槛很高,必须先懂中国古代史,识金文、纹饰、造型、锈色和名称,还要了解历代仿制三代铜器的历史演变和铸造特点。此外,要真正学会鉴别,更要见多识广,拿真伪反复比较研究,长期积累经验,才能练出好眼力。 很多有钱人不知古代史,看了青铜器觉得笨重,名称都叫不上来,纹饰、铭文也看不懂,深学又太麻烦,锈色看着也不漂亮,所以就没兴趣。于是,购买青铜器者少,买清代官窑瓷器的人多了,不同的供求关系让两者的价格产生了很大变化。不过无论是历史价值还是文化艺术价值,青铜器都要比明清官窑瓷器高得多,所以三代青铜器的价格必将有一天会与其实际价值相符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