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两项规范个人投资理财业务的重要规定———《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已实施。
这两个理财新规有两大看点:一是新理财产品的门槛提高至人民币5万元以上、外币5000美元(或等值外币)以上。二是允许银行理财产品可以实行保证收益。
从本月开始实施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让银行界嗅到监管层严控理财类产品准入门槛和风险管理的味道。多位中外银行人士日前表示,预计明年上半年由银行自行推出的理财产品数量将减少,改以银行代理其他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为多。
新的管理办法将人民币和外汇理财都涵盖在内,让曾经“纵横驰骋”的银行感觉被捆绑了手脚,不少缺乏外汇投资经验的银行开始找寻其他出路。
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股份制银行人士预言,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小银行在明年上半年将暂时放弃外汇理财产品的销售,转而通过高息存款直接揽储。然而,中小银行的吸储压力依旧,不得已只好另想办法。
自去年11月18日起,央行将一年期以上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的定价权下放给商业银行,作出利率市场化的首个实质性举措。然而今非昔比,中国银监会要求银行将高于同期存款利率的外汇理财产品上报审批,并制订了相对严格的管理条款,收窄了部分银行的理财门路。此时,银行对一年期以上外汇存款利率的定价权就显得重要起来。
由于高于同期储蓄存款利率的产品是银行吸引外汇的最有力工具,而这样的产品也不是只有外汇理财一条路可走,已经有部分银行将注意力转到高息外汇储蓄业务上。
至于明年外汇理财产品收益率的走势,多位银行人士都预计会有所上升。原因倒不是新管理办法的作用,而是美元处于加息通道中,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上周第12次加息将基准利率升至4%已经说明了趋势,相应地,外汇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将水涨船高。据《南方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