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翁是怎样炼成的 房产投资功不可莫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8日 17:34 《外滩画报》 | ||||||||
文/见惊雷 上海统计局2004年统计,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总支出为7591元,而同期上海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870元。收支相抵,上海市民的“财务缺口”达721元。 闾丘露薇,香港著名记者,同时也是香港17万负资产阶层中的一员。
1999年,为了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闾丘在香港房地产价格已经从1997年的高峰跌了差不多四成的时候购买了房子。每个月还银行贷款差不多2万元,为期20年。 四年过后,房子仍然在一直下跌。闾丘成为负资产阶级中的一员。 今天,在上海也有为数不少和闾丘露薇相似的年轻人,他们为了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背上了债务包袱。惟一的区别,是上海的房价依然坚挺。 闾丘露薇们 刘伟来自沈阳,今年28岁,大学毕业后一年,携女友到上海谋生。刘伟先是在一家著名的设计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潜心拜师学艺。同时女友也在一家广告公司落了脚。 经过一年的锻炼,刘伟在广告设计上达到了预期的水平,得到了客户的赏识,跳槽到了另外一家广告公司,每月收入增加到了4000元。这个时候女友的收入也涨到了4000元左右,于是他们决定一起在上海买房。 2004年10月,父母资助了刘伟20万的首付款,帮助他在普陀区真北路上买了一套80平方米的期房,总价68万元。 现在最让他头痛的是,自己从事的行业竞争激烈,工作很不稳定。他和女友选择了每月2800元的按揭,这就意味着他们要为银行工作30年。“真的感觉有点被房子套牢了。”刘伟颇有些无奈。 在上海,每年有12万对新人结婚,这就意味着需要12万套婚房。 新郎李默翰和新娘倪凌就是其中的一对,他们一个是湖南人,一个是上海人。夫妻俩在徐汇区购买了一套价值200万元的一手房,自己出了20%,还有80%从银行贷款。婚房为一套复式房,面积大约有180平方米。 倪凌说,当初买这套房子的时候,主要考虑的是房型。目前两人都是部门主管,收入还算可以,所以当时一咬牙就买了。“现在看来,过于超前了,目前的还款压力比较大,会影响生活质量”。 还有比倪凌更自信的。根据媒体的报道,26岁的张洁在上海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工作。她虽然在银行里只有5万元存款,但却毫不犹豫地购买下浦东新区一套价值92万元的公寓。张洁乐观地说:“这套房子的首付款要18.4万,自己的存款当然不够,请求父母提供财政支持。剩下的贷款25年,还本付息每月大概要4500元。我现在每个月可以挣1万,以后会越来越好,所以还款不会出现问题。” 负资产或者破产?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统计,北京、上海两大城市居民,家庭整体负债率高于欧美家庭。中国居民的负债消费,成为目前这个阶段的普遍现象。 上海统计局2004年统计,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总支出为7591元,而同期上海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870元。收支相抵,上海市民的“财务缺口”达721元。而且已经有三成的市民“不幸”资不抵债,成为“负产阶级”。 有专家评论,这种情况的产生与年轻市民购房贷款支出增加有直接的关系。随着房价的波动,乃至财富收缩效应引发经济不景气,他们的预期收入将降低,导致还贷能力下降,最终可能出现无法还贷的严重后果。 目前已经有专家呼吁,为个人信用立法,加强风险管理和建立个人破产制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