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炒房团迫于压力 最终决定抛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10日 11:44 《外滩画报》 | ||||||||
文/陈贤锋 4月1日,温州人朱家良(化名)向公司请了一天的假,和妹妹朱家香从温州坐火车赶到了上海。 一个多月之前,朱家良也是和妹妹坐同一班火车到上海。
但两次到上海的目的却完全不同:前一次是为“公司”在上海买房子,而这次到上海,朱家良兄妹的肩上担负的使命是:把“公司”在上海购买的34套房子抛售出去。 自己就像是被洗了脑 朱家良所说的“公司”其实并不是一家真正的公司,既没有在工商注册,也没有办公地点。它只是一个由朱家良一些亲戚朋友合资组成的炒房团体。朱家良是这个炒房团的“带头大哥”。炒房团的日常事务由朱家良主持,包括每周一次的例会、收益分成、追加投资等。 朱家良的这个炒房团由28户家庭组成,每个家庭派出一个代表,作为炒房团的“股东”。 这个炒房团的诞生非常偶然。 2001年3月,朱家良到上海出差,在火车上碰到一个温州同乡。那个温州同乡很能侃,跟朱家良从家庭聊到工作,最后谈到了炒房。 现在回忆起来,朱家良觉得,在那接近十个小时的旅途里,自己就像是被洗了脑似的,一种无法抑制住的炒房冲动一直在脑子里转。 “像我这样一个公司业务员,想一年赚十万,工作就要非常辛苦,听那个人说炒楼一年的收入远不止这个数。”朱家良到了上海就给在温州的妻子打电话,说了炒楼的想法。 没过几天,朱家良买下了在上海的第一套房子——位于中山公园附近的圣约翰名邸,当时的价格是每平方米6500元左右。朱家良告诉记者,当时温州市中心一些高档楼盘的价格肯定要超过6500元,他觉得上海房地产的空间非常大。 组建炒房团 朱家良在上海买了房子的消息一下子在亲戚朋友中传开了。这些亲戚朋友都纷纷向他来打探消息。 这个时候,朱家良手上所剩的钱已经不多,不够继续投资房产。因此他向亲戚朋友提议合资炒房:“在温州,这样合资办公司的情况非常普遍,缺钱的时候自然就想到用这样的方式,我在上海有买房子的经历,大家的手上有钱,合作很顺利。” 最初,炒房团的资金是1400万元。朱家良介绍,炒房团每两个月就会结算一次,大部分利润分给投资人,小部分留在“公司”。如果发现好的房子,再筹集资金。当初的资金赚了多少钱已经很难算出来,“如果按1400万本金算的话,现在肯定超过5000万了。”朱家良说。 炒楼团的每一轮运作,都会派几个人先到上海看房。这些人在上海收集资料,并选择几个候选楼盘。回到温州,炒房团马上召开会议,由去上海看房的人讲解候选楼盘,举手表决购买意向。如果大多数同意,那么就汇集资金再赴上海一举拿下。当然,房子最后出手也是通过举手表决的。 炒房团的目标很明确,只炒上海的房子,尽管杭州、南京的房子涨得也不错,但朱家良觉得,资金不能太分散了。 在上海,朱家良的炒房团几乎是一切“通吃”:不仅炒期房、二手房,也炒楼花。“我们甚至还想去炒老洋房,但资金太少,炒不动,最后只好放弃”。而付款的方式,有时候是全款,也有的时候采用银行贷款。 在朱家良的炒房名单上,包括世茂滨江花园、中远两湾城等著名楼盘。 五次“股东大会” 现在,朱家良他们的炒房团在上海还持有34套房子,主要集中在浦东世纪公园和长宁区中山公园附近。 “上海出了那么多政策,又加息又加税,温州到处都在传上海房地产要跌。”朱家良告诉记者,自己还是看好上海楼市的,并不认为上海房价会跌,但炒房团里很多人都有点担心,为此,3月底短短的一个星期里,炒房团已经召开了5次“股东大会”。 按照当初的约定,意见不同的时候,由“股东大会”投票表决。最终,决定派朱家良兄妹俩人到上海“刺探”情况,并尽可能把34套房子挂牌出售。 炒房团持有的房子大部分在浦东的世纪公园附近,其中有18套房子集中一个楼盘。 当初,朱家良他们把18套房子集中买在一个楼盘时有一个设想,就是可以自己炒作一把:把大部分房子挂一个比较高的价格,然后选一两套挂稍微低一点的价格,这样可以团体作战,把房价炒上去。 以前,朱家良曾尝试过这个办法,并且成功地给炒房团带来了相当高的利润。 但这次,中介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他,这个楼盘挂牌已经非常多了,建议他不要挂太高的价格。 在中介公司里,朱家良还碰到了几个温州同乡。跟朱家良一样,这几个同乡也是来挂牌卖房子的。 而有名的“温州购房团”组织者温州晚报房地产工作室负责人董文远告诉记者,从过年到现在,温州晚报还没有组织过购房团到上海,近期也没有组织的打算。 “政策是一方面因素,另一方面开发商最近也很少邀请我们。” 董文远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