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理财投资 > 正文
 

一年国债稳赚4.08% 高收益后面有黑洞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7日 10:30 东方网-劳动报

  近日,一张张充满诱惑的理财广告夹杂在电话账单的信封里,投递到许多上海市民家中。在广告上,赫然写着“买国债送大礼”,“买五万元国债送价值1000元交通卡,买三万元国债送价值500元交通卡”,“到期收益率4.08%以上”等激动人心的字眼。

  几位读者拿着这张广告找到《财智》周刊:“这个理财产品听上去真不错,我们能够购买吗?”

  在央行调低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以后,4月份的债券市场上,资金面十分宽松,票据及债券的收益率曲线下滑。货币市场基金现在的年化收益率最高3%,一年期记账式国债收益2%左右,与市场的平均收益水平比较,广告送来一块上好的馅饼。但是,记者经过深入调查后发现,不排除这是一起大规模的券商向个人投资者违规融资的事件,投资者应对此保持高度警惕。

  买一年国债稳赚4.08%?

  4月19日,记者开始拨打广告上的咨询电话,四个电话都是忙音,看来广告引起了不小的市场反响。

  约15分钟后,电话接通。一位男士告诉记者,这是几家证券公司在搞促销活动,市民只要带着股东账户卡和身份证就可以办理,购买的是一年期记账式国债(010405),明年6月15日到期,国债收益约2.1%,每买5万元国债,证券公司再送你1000元交通卡,加起来的收益率是4.08%。当记者问及有无风险,他说,证券公司是国家开的,国债也是国家卖的,你没有任何风险。

  条件:承诺一年不卖出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广告上的办理地址———常德路1261号,这是富成证券的一个营业部,但销售已经结束了。他们事后解释:卖得十分火爆,一下子卖完了。

  根据咨询电话的提示,还有一个地点在继续销售———巨鹿路768号。

  巨鹿路768号,五洲证券营业部。4月20日上午,记者赶到现场,营业部里人头攒动。记者以投资者的名义,向一位经办人员咨询,得知客户需将指定账户办理到该证券公司,然后在账户上购买国债。另外,投资者还需要和公司签订一张承诺函。

  承诺函的大致内容是,本人承诺在约定时间内对上述账户内的国债不卖出、不使用、并不得销户。若本人在约定时间内因特殊原因不能遵守本承诺,需要提前3周通知营业部,并且支付提前支取国债面值2%的违约金。而所谓承诺时间,经办人员告知,是从即日起到明年6月15日。

  至于该项投资的合理收益,即010405国债的投资收益,根据目前市场买价,到期约2.1%,另外的2%,是证券公司以交通卡名义赠送给客户的。

  证券公司为何如此大手笔地“倒贴”客户?该经办人员解释:为了吸引客户。她同时透露,证券公司不便出面争取客户,他们是一家中介公司的员工。

  本金、收益都有损失风险

  这显然不是一个合乎逻辑的理由。在一个趋利的金融市场上,任何一项超出合理水平的高收益投资,必然以更高的风险为代价。

  在这项看似稳健的投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风险和玄机?

  沪上某知名证券公司的一位高级管理人员认为,这可能是券商在违规融资。证券法规定,客户有买卖国债的自由,券商不能以任何形式限制这种自由。而券商的动机也许就隐藏在这张承诺函背后,要求客户一年内不卖出国债,这就构成了挪用客户国债做回购融资的条件。对于客户来说,这项投资最大的风险恰恰是本金风险。

  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志强说,他经手过很多类似案件,一些券商未经客户允许挪用客户资金做国债回购,如果资金到期不能回到账户,客户就面临本金和收益双双损失的风险。根据法律规定,委托理财一旦案发,客户可以向法院主张收回本金。但是如果券商破产了被托管了,就算有判决书或裁决书,客户的本金最终还是很难追回。“我们看到很多这样血淋淋的现实,希望投资者一定要警惕。”

  危机根源于制度缺陷

  的确,一些极其相似的故事不断重演。2004年先后有闽发、德恒等7家券商被强制托管,今年初大鹏证券再步后尘。券商黑洞都指向委托理财和国债回购。

  业内人士分析,委托理财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种形式由投资者与券商直接签订委托理财协议,协议中约定投资的规模、期限和保底收益率。还有一种形式比较隐蔽,并不直接以委托理财合约的形式出现。比如说投资者在券商的席位上购买一定数量的国债,同时签一份国债投资协议,约定好期限和收益率。

  然而,实际操作中,这些国债基本上都被券商挪用到回购市场,拆借资金后,或者填补以前的资金漏洞,或进行股票操作,一旦炒股亏损,客户的国债也就打了水漂。

  违规回购之所以频频案发,归咎于国债回购的交易和清算模式“席位联合制”。根据这种制度安排,个人在券商处买国债,债券被集中托管在券商的席位上,券商可以用它来融资炒股。但是如果投资者随时抛出国债,等于券商的账户里少了资金。所以券商不惜给予高收益,让投资者在一段时间内不得交易。

  国家不会再埋单

  在制度缺陷没有得到解决之前,投资者需要加强自我保护。

  申银万国注册分析师桂浩明建议市民,要选择经过证监会批准的委托理财项目,不要相信所谓的保底承诺,以及不合理的高收益。也有投资者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一旦券商破产,国家会为自己埋单的。根据去年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收购个人债权及客户证券结算资金公告的解释》、《个人债权及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收购意见》,国家对10万元以内的个人债权全额收购,对10万元以上的个人债权打9折收购。但是按照相关文件,自2004年9月30日后,投资者因委托理财发生的损失,将由投资者自身承担。证监局将开展调查截至记者发稿,这项理财计划仍在大张旗鼓地募集中。记者致电上海市证监局有关负责人反映此事。他表示,感谢劳动报及时向监管部门反映,如果情况属实,这是不正常的市场行为。第一,国债没有那么高的收益;第二,券商不能限制客户买卖国债。证监局将对此事展开调查。

  作者:王迪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国债投资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 】【打印】【下载点点通】【多种方式看新闻】【收藏】【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红色专题
红色专题图铃免费
摩登老人
摩登原始人登场啦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