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贫穷中产阶级 为什么会有高收入难言的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0日 11:23 解放日报 | |||||||||
我曾听到一个笑话,说一个人炒股票,他不是说自己“满仓”就是“空仓”,有人就建议他“半仓”以降低风险,后来发现他的资金只够买一手的,所以他的账户永远就是“满仓”和“空仓”两种状态。这很有点像案例中的主人公,因为没有储备资金,所以如果有工作就有较高的生活水平,如果没工作生活可能就陷于贫穷,甚至房子、车子也保不住。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不管有没有形成中产阶级,中国的确形成了这样的一个群体:
他(她)们没有丰厚的遗产可继承,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他(她)们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大多从事脑力劳动,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同时有较强的公德意识,关心社会公益事业。 这群人在城市里的高档写字楼里上班,出入或自有车或打车,讲究品位和情调,但是工作环境常常是枯燥和呆板的。他(她)们喜欢追求高科技和外表时尚的物质,讲究生活享受,这使他(她)们难于储蓄,所以他(她)们时常感叹自己没有经济根基,喜欢攀比同时非常羡慕社会的成功人士,认为如果时机合适,他(她)们也能非常成功。所以,他(她)们的精神状态表现得非常脆弱,在积极进取和消极避事之间摇摆。 他(她)们中的许多人宁愿在大公司里上班,被公司文化长期浸润,已经不敢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更不敢顶撞上司,因为他(她)们认为离开公司自己就什么也不是。因为害怕失业而失去一切物质,所以他(她)们在工作中表现得非常积极,比如经常加班,回复每一份Email并表现得非常礼貌,会议不断,手机全天候……但是他(她)们普遍缺乏职业成就感,并不认同自己的努力,而是觉得这样做是迫不得已。所以问题来了,他(她)们收入高了,眼界也高了,物质条件好了,反而没有满足感。他(她)们有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却感觉不到工作的乐趣。 我认为,案例中主人公的焦虑和不满并非没有道理,有一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整个社会的机制改变才能解决,比如更好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福利,我们在职业发展中可以更接近自己的意愿,少一些顾虑。但是另一方面,“痛苦来自欲望”,对于财富、地位的过于看重使得主人公患得患失,在职业发展中缺乏决心和魄力。 我的建议是: 1.设置合理的物质目标。确定追求的物质是否的确是生活所需,还是超前消费,应该增加前者的比例。如果保持案例中“上去了下不来”,那将是非常危险。物质的不断丰富是一个不争的趋势,我们将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和选择,成为物质的努力将使自己愈发远离自己意愿,变得更加痛苦而难以自拔。 2.原谅自己的错误。不必事事完美,事实上也做不到。工作中的失败是难免的,即使身居高位,仍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经验积累。所以如果遭到失败,受到批评,不妨皮厚一点使自己释怀,“圣人也犯错”。 3.学习理财知识,要有积蓄。没有钱,当然就要不停工作,但这并不意味着年薪20万的人比5万的人快乐,忧虑更少。储蓄才能使自己更经得起变动,心里有底。 4.合理安排时间,找到减压渠道。认真工作,适当放松,宣泄不满是现代上班族必须要做的。如果主人公真的想休息一段时间,换一下心情不妨和老板商量,或许能找到折中的解决方法呢。好的工作状态也是老板希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