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边银行老白领返回上海置业养老规划晚年幸福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 09:50 每日经济新闻 | |||||||||
黄清燕 每日经济新闻 故事一:银行老白领返沪置业 前往新疆支边的曾先生离开上海一去就是30年,如今53岁的他年龄愈大愈思念家乡,虽然子女都已在新疆成家立业,曾先生还是决定回上海买房。
由于在闵行区出生,曾先生回沪后购房的首选区域仍是闵行。在银行工作的曾先生现在每个月有7000元左右的收入,在与家人商量之后,曾先生夫妇在莘庄莲浦新苑以86万元的价格购入一套96平方米的全装修二手房,并选择一次性付清房款。 曾先生说,作为老年人,自己不是特别注重轨道交通,周边环境更为重要一些,小区对面就是闵行区体育馆,有了运动场所,业余生活就丰富了。小区远离喧嚣的市区,绿化和周边配套设施自己也很满意。 曾先生离退休还有一段时间,目前他把房子委托中介以2000元/月的价格出租,租期两年。精明的曾先生已开始为第三代做起了规划,为他们在闵行区寻觅适合年轻人的物业。曾先生认为10年之内这个区域会有很大发展,买套房子,即使子孙回上海发展也有个安居的地方,比较稳妥。 故事二:晚年回迁老城区 刚刚退休的杜先生夫妇,作为黄浦区的动迁户在浦东三林一住就是12年,见证了浦东从荒芜到繁华的过程。然而老两口还是经常回首当年的日子,希望能够搬回老城区。 自从搬到浦东之后,杜先生与亲戚朋友的走动变少了。随着子女成年,共同居住难免滋生家庭问题,老年人的生活节奏无法与年轻人统一,很多观念也存在不和谐。加上三林发展还未达到老城区的成熟度,轨道交通不便,针对老年人的医疗配套也稍嫌不足,于是杜先生考虑了自己的晚年经济承受能力之后,决定在黄浦区购房,把浦东的房子留给子女。 “我们不是很注重面积,结构和房龄也是次要。”首先注重房子所在区域的杜先生,今年1月份搬进了黄浦区一套50平方米的二楼老公房,购房价格在50万元左右,夫妻两人每月3500-4000元的养老金足可应付日常开支。“现在子女一周来看我们一次,跟亲戚也经常来往。”杜先生说,走在老城区,他感觉重新回到了10多年前的生活状态。 “即使我们以后不住了,黄浦区50平方米的房子每月租金最少也能收入1500元。”杜先生说。 故事三:老年公寓里的幸福晚年 孤独感、生活无人照料是眼下不少孤寡老人面临的生活困难。退休工程师吴女士今年75岁,丈夫10年前去世,子女都在国外。为了给自己晚年生活找点乐趣,吴女士到老年大学学习书画,但是每次去上课来回便要花去两三个小时,刮风下雨时出行更是不便。 去年秋天,吴女士的风湿病又开始发作。“逢个头疼脑热的,身边连个端茶送水的都没有。”在朋友的劝说下,去年12月,吴女士住进了徐汇区桂平路上的工汇老年公寓。老年公寓中设有学习班满足了她学习书画的兴趣,在这里也找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老年朋友。 现在吴女士每天早上7点起床,与同院的老年朋友打太极拳,8点左右去食堂吃饭,上午在公寓的阅览室度过,偶尔也自己洗洗衣服,下午参加公寓组织的活动,最近还跟着剧团的一个退休老人学起了京剧。“我以前在家几乎每天都要给国外的女儿打两个电话,现在女儿开始问我怎么不打电话了。”吴女士笑着说,因为生活有人照料,饮食也开始正常,最关键的是找到了朋友,生活有了很多乐趣。 吴女士养老金每月拿3000元,住进工汇老年公寓后,她把自己在徐家汇的房子以1600元/月的价格出租。而她在老年公寓住二人房,每月1500元的床位费、300元伙食费加200元护理费,总共2000元左右,完全在吴女士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