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生活理财 > 正文
 

面对最关键的五类选择 二选一如何挑选健康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8日 17:40 新闻晨报

  两个案例引发的思考

  案例一:某事业单位工作的A女士,5年前买了一款20年期的长期健康险。投保时看重的就是保障全,额度高,有关“每年体检”的条款也没放在心上。今年的体检却出了问题,她被查出来肾部有囊肿。保险公司于是要求,重新划定保障范围,与肾相关的疾病统统被设为“免责”。A女士仔细对照了条款,发现确实有这么一条,只好打碎牙往肚里咽。

  不过她心里仍然很不是滋味,所谓保险,就是保障未来的风险。像这款健康险一样,发生了哪类疾病的先兆,就把它排除在外,那保险还有什么价值呢?

  案例二:某企业工作的B女士,6年前买了某投资主险,并附加了一款“个人住院医疗综合保险”。可到了今年,她的主险仍在继续缴费,但附加的医疗险已被保险公司拒绝续保。

  保险公司的理由是,此附加险属于一年期的短期健康险。根据合同,每年的续保其实都是一次重新签订合同的过程,客户和保险公司都有权选择是否再签合同。而B女士几个月前因肺炎住院治疗20多天,并顺利得到了理赔。保险公司在此情况下进行续保,其风险较大,因此完全有理由拒保。

  许多市民都清楚,现有的社保只能保证基本的医疗需求,万一碰到长期住院或者大病大灾,还是需要商业健康险使一把力。不过,以上两个案例却指向同一个矛盾,健康险究竟能保障什么?市民怎样投保才能真正买一个安心?本期《保险周刊》即以五道选择题的模式,阐述健康险的几个关键之处,希望能够给您投保时多一些参考。

  短期健康险Vs长期健康险

  市面上短期健康险较多,主要有定额给付型、费用报销型、住院津贴型三种,一般是一年一签,保险公司和客户均可拒绝续保。其中很多还是以附加险、保险套餐组成部分的形式出现,比如新近的几款女性主题的保险套餐,大都包含短期健康险的内容。

  从保障的角度来讲,长期通常要优于短期,尤其是“保证续保”的一些险种,比如友邦的“康福终身健康保险计划”、信诚的“心聆一生”,只要每年按时缴纳保费,保险公司就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续保。当然,保险公司也会有赔偿上限,触及上限保险合同即告中止。

  同样是长期健康险,有的险种只能保障到65到70岁,有的则是终身险。事实上,70岁以后发生疾病的可能性要高很多,购买的时候务必看仔细。

  不过,长期健康险的优势也是有代价的,包括灵活性欠缺、费率相对较高等等。市民也无需贪大求全,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投保。

  偏储蓄Vs偏消费

  现在健康险的名字越起越花哨,险种设计也越来越复杂,“还本”、“分红”等字眼常常搞得人晕头转向。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市民需搞清楚究竟是“偏储蓄”还是“偏消费”。

  两者差别,可用“买房”和“租房”来类比。“偏储蓄”(比如还本型健康险)类似于“买房”,住了好多年后,产权还是你的,但是对经济实力要求比较高;“偏消费”(比如一些纯粹的健康险)类似于“租房”,一段时间租期到了,那你跟这套房子就没有任何联系,不过其优势在于进退自如,经济实力要求低。

  通常说来,投资渠道较多、保险保障是短板的年轻人,比较适合“偏消费”的健康险;而理财“懒人”或者经济实力较强的人士,则更适合“偏储蓄”的健康险。

  为了防止“看花眼”,市民还需了解,用于保障的资金无论来自于用户的初始保费,还是利息、投资所得,都是经过严格精算的,很少会出现“特别便宜”的情形。

  社保范围外Vs社保范围内

  对于大部分健康险而言,都是对社保基本用药和诊疗项目目录内的医疗费用进行赔付。事实上,社保能够应付一些普通的疾病,但是,一旦发生重大疾病或者疑难杂症,就有可能用到社保范围外的新药、急救药、进口药。更要命的是,这些药品的价格往往很高,因此可能会出现买了健康险也得自己买单的情形。

  了解了这一点,买范围内还是范围外的保险,就很简单———基本取决于市民对医疗保障要求的高低。比如,一些经济实力较强、保障要求较高的市民,可以选择太平人寿“高诊无忧”终身医疗险之类的险种。

  门诊型Vs重大疾病型

  投保健康险,往往会有一些选项,用以对应未来可以保障的费用类别,包括门诊费、住院津贴、重大疾病治疗费用等等。

  就跟购买一般的商品一样,填写这些选项时也是缺什么担心什么就买什么。如果身体素质较为一般,平常缺乏锻炼,不时会有个感冒发烧,社保方面不是很完备,可以将门诊费等包含在内;如果平时身体状态一直都很好,社保账户里攒下的钱又比较多,或者还享受一定程度的医疗报销,主要担心大病大灾家庭抗不住,那选择时可以偏向住院津贴和重大疾病险。

  生病时买Vs健康时买

  “生病了才会想起健康的重要。”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慨,买健康险也是如此。

  要决定究竟什么时候买保险最合适,先得了解保险公司的“核保”流程。无论是初始投保时还是中途续保时,保险公司都可能要求投保人体检。如果您的风险和其他投保人是一样的,对每个参与这个保险产品的人来说都是公平的,那么就是“标准体”。但如果风险比较大,属于“准标准体”、“次标准体”,那么就会受到很多限制,包括追加保费、增加除外责任等,最严重的就是被拒保。案例中的A女士、B女士就是这样被打入了另册。

  如此一来就比较清楚。有意购买健康险的消费者,最好还是在身体健康的时候就投保,这样保费最低,对日后的保障也更充分。

  有的健康险是免体检的,甚至电话就可以投保,但这并不意味着已经患病的市民可以在投保时蒙混过关。因为到理赔的时候,保险公司通常会追溯投保日的病史,还是履行及时告知的义务为好。

  作者:周凯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