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生活理财 > 正文
 

2005:银行免费午餐的终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2日 11:09 金时网·金融时报

  春节前夕:银行收费大点兵

  1月10日,小李一早来到金融街的一家工行储蓄所,给在老家四川资中农村的父母汇款。小李在北京复兴门一座写字楼当保洁员,同时还兼做一份家庭服务员工作。今年春节她不能回老家了,所以赶在年前给家里汇去2000元,储蓄所柜台工作人员告诉她汇款2000元要收手续费20元。

  这是工行的收费标准,即按汇款金额的1%收取手续费,最低每笔1元,最高每笔50元。

  春节前夕,京城各家银行均出现了汇款高峰,这些银行都列出了不同的汇款手续费收费标准。

  除了前述工行收费标准外,在中行,汇款方使用存折或现金按汇款金额的1%收取,最低每笔1元,最高每笔50元;汇款方用中行储蓄卡汇出且汇款金额在1万元以下,每笔收取5.5元;汇款金额在1万至10万元,每笔收取10.5元;汇款金额在10万至50万元,每笔收取15.5元。

  在农行,收款方用存折收款,按汇款金额的1%收取……

  在建行,用现金汇款按汇款金额的1%收取……

  其他银行也都开出了不同的收费标准。

  2005年以来,银行服务收费项目进一步拓展,主要集中于大额取现、大量的小面值储蓄,包括零钞清点以及小额账户的服务费。有统计表明,自从2003年6月发布新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以来,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银行的收费项目已经增加了20余项。

  而此前,老百姓在办理银行卡业务时,基本上享用的都是“免费午餐”。

  花旗收费风波

  如果说,2005年中资银行开始全面收费,是风起于建行深圳分行小额收费公告,那么整个银行的开始收费,则是缘于2002年美国花旗银行在中国上海分行的收费。

  2002年3月22日,花旗银行上海分行浦西支行正式开始向各类客户全面开办外汇业务。这一天,走进花旗银行办理业务的中国储户感到了大大的“不适应”:在花旗银行存款居然要付服务费:每月平均总存款低于5000美元的客户要支付月服务费6美元。

  上海市民吴卫明因为在花旗银行存800美元,自然被要求支付理财服务费。这对于享受惯了国内银行服务“免费大餐”的中国公民吴卫明来说,对此很不理解。

  2002年4月9日,吴卫明来到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状告花旗银行对中国低端客户实行收费服务。吴卫明认为,花旗银行对存款5000美元以上的客户免收服务费,而对低于5000美元的客户收取每月50元人民币或6美元的服务费,这种作法是对小储户的歧视,也是一种法律所不允许的限制消费行为。

  花旗银行的收费,被中国公民以“乱收费”为由告到法院。显然,这是一次国际金融业与国内金融业经营理念的撞击。令吴卫明没有想到的是,他为6美元服务费状告花旗银行“歧视低端储户”一事,最后却催生出了中资银行开始收费的历史。

  花旗银行服务收费的做法立即成为中国银行业的热点话题,它也直接引发了2005年的再一次银行服务收费。不过,这一次的新闻焦点是中资银行。

  2005年9月1日,建行深圳分行贴出了公告,宣布从这一天起开始对小额账户实行收费。一时间,从深圳到上海,从长春到昆明,东南西北中,中资银行服务收费成了中外媒体关注的焦点。

  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习惯了享受银行免费服务的中国公民来说,对此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一位储户给本报编辑部来信反映自己的困惑:“今天看到‘银行对低存款’储户收费的新闻,我感到不理解。前两天看了一篇外国人写的文章,他写道中国人就是愿意信任中国的银行,向中国的银行存入毕生的积蓄。中国人民信任中国的银行是因为这些银行是以国家的信用为保障的,而国家信用就意味着银行服务也应该是免费的。为什么中国的银行要模仿国际上外资银行的收费?让国有银行向中国百姓收费?”

  然而,终结商业银行服务“的免费午餐”时代,终究要来到。

  银行收费与“二八定律”

  难道花旗银行要把走进自家银行营业大厅众多的中小客户拒之门外?失去在中国的业务?难道建行如此心甘情愿将过去辛苦“揽储”来的客户“放水”?

  事实是,花旗银行需要的是能带来较高效益的客户,这类“高端客户”才是花旗与中资银行竞争的主要对象。境外不少银行是这样做的,如香港汇丰银行对存款不足5000港元的储户每月征收40港元的服务费。究其原因,是汇丰银行发现小客户占有了太多的银行资源,使银行不能为大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换言之,是小客户挤走了大客户。

  而建行,则是要按国际大银行的做法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重视成本管理,调整传统存贷业务,实现差别化客户服务,提高经营质量和效益。

  据科学测算,银行经营中存在着一个“二八定律”,即80%的效益是由20%的客户创造的。因此,对20%的客户提供比80%的客户更优质的服务似乎在情理之中。可以看到,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争夺的不是所有的客户,而是那些创造了80%效益的20%的客户。只有明确市场细分的原则,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牢牢锁住自己的服务对象,才能使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最大效益。对于银行来说,80%的利润来自20%的客户,而其余80%的客户多为亏损客户。所以,按照“二八定律”区别对待是迟早的事,无论收取小额账户费用还是对借记卡收年费,目的大致相同———都是要把亏损客户的资源有效整合。对花旗银行如此,对建行来说也是如此。

  银行收取服务费的做法,说明任何一家银行的经营资源都是有限的,要想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占领所有的市场是不可能的。与此同时,随着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资源紧缺的矛盾必然会日益突出,客户排队多、柜面压力大的现象将继续存在下去。更严重的问题是如果让大客户来办理业务也要与小客户一样排队,势必导致小客户挤走大客户,从而使银行资源的使用效益无法实现最大化。

  实践表明,银行实行收费服务后,从银行流走的存款实际上并不多,客户结构却得到优化了。因此重视客户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必然成为银行竞争的一个重点。

  这就是花旗银行收费给我们的启示,它同时也印证了银行收费与“二八定律”的必然结果。

  服务有价

  2005年银行收费引出的热点话题已渐渐离我们远去,而几乎所有的银行客户正在慢慢习惯银行的服务收费,银行的有价服务正在成为社会的共识。

  服务有价,这是很多行业早就普遍遵循的原则。可是,在中国的银行中却经历了如此一番风雨,这不免令人感慨。

  早在2001年,人民银行就颁布《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国内银行业开始尝试性的收费,但是发展却不理想。2002年,湖南某市物价局查处该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曾惊动了央行和中外媒体。同一年,上海市民吴卫明状告美国花旗银行一案同样“案惊四座”。而各商业银行在ATM机上跨行取款进行收费的事情也闹得沸沸扬扬,关于商业银行收取中间业务费的争论一直持续到2005年。

  由于国内金融生态环境的不平衡,计划经济下的银行服务更多地打上了社会公益服务的烙印,人们去银行的次数越来越多,小到交电话、水、电、煤气费、交通罚款,大到买证券投资基金,而且已经很习惯在银行享受这些免费的便利。

  但是,作为一种国际惯例,银行服务收费是名正言顺的事。银行服务收费在国际上早已有之,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银行一般都对小额储户征收一定的账户管理费,这样做是为了优化客户结构,同时也为了弥补银行的成本,并把更多的资源与服务用于优质客户身上。国外银行的中间业务绝大部分是要收费的,而且主要是面向个人。

  不过,国际上银行收费,是建立在金融市场发育相对成熟,客户类型细分的基础上,银行完全可以针对不同客户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而我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银行传统存贷业务仍占主要地位,银行与客户间的关系并不稳定。因此,银行服务收费如何发展下去,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对各家银行来说,更激烈的竞争还在后面。

  对中资银行来说,还有一个不争的现实是:在老百姓的眼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多少还应该承担着替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品牌服务的角色,这恐怕是国有商业银行肩上一个更大、更重的包袱。长期以来习惯于接受“全心全意为‘上帝’服务”的中国消费者,在他们看来,银行对小额储户收费,事实上是意图将小额储户排除在服务范围之外,是对商业银行法定义务的逃避,也是对社会公众的侵权。可见,中资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要在短期内绕过消费者观念转变的这道坎,让他们完全接受银行收费的现实还需要时间的帮助。

  随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相继实行了服务收费,2005年,则成为银行“免费午餐”的终结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