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民工到雅皮士 中国活跃着的形形色色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7日 19:15 新世纪周刊 | ||||||||
中国的发展使它成了全球经济的一个中心,那中国活跃着的都是些什么人呢?下面的文字或许能让我们略知一二。 中产阶级 董小姐和她丈夫高先生现在所过的生活,是他们的父辈想都想不到的。他们最近刚刚
在他们的信念中,“做好工作,为国效力”的观念并不是很强烈。相反,想法与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倒很一致,那就是“多赚钱,买大房子,把孩子送到好学校”。38岁的董小姐在商务部的拉美司工作,每年要到拉美出差4—5次。她的丈夫以前也在政府部门工作,最近辞职与人合伙开了公司。他说,以前总想抓住金饭碗不撒手,现在,想要看看离开它能走多远。 过去一两年中,在去机场的路上,新的楼盘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在这些楼盘的规划中包含了许多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因素:美式庭院、野餐设施以及装备有球台的地下室。虽然有些是为国外客户或者国内非常富有的人设计的,但主要还是为了迎合那些具有国际口味的中国中产阶级的需求。 现在董小姐一家还在为孩子的教育攒钱,他们的孩子在幼儿园的花费大约为每月100美元,他们希望儿子能到海外留学,但一定要等到高中毕业。“我们这一代人虽然比父辈的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但仍然错过了很多机会,我希望我的儿子能比我们有更大的自由”。高先生说。 流动人口 王传利来自安徽,在他的家乡,大部分男人在农闲时都会离开家乡,到全国各地做建筑工人,“我们像水一样流动”。他用装米的袋子充当旅行箱,休息时就把这个袋子当作坐椅。他衣衫褴褛,脸被太阳晒得通红,是千万个离开家乡来上海打工的民工中的一员。 这些进城打工的人在中国被称为流动人口,大约有1.14亿,像王先生这样的流动人口是上海高楼大厦的缔造者,而他们却不能享受这个城市的繁荣,他们的工资是5元/小时,相当于60美分。 虽然这个43岁的男子头发凌乱暗淡,但他认为自己生活得相当不错,他住的房子里有5个上下铺,10个人住在一起。 王先生在家乡有老婆,还有15岁的儿子和13岁的女儿,他每月都会给他们寄钱。他不愿意让儿女们走他的道路。 他上过高中,但没有考上大学,“每个人在年轻时都有梦想”,王先生用他带有污垢的手认真地做着手势,“我曾经学习经商,想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但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来调整自己的理想,所以,后来我就开始学习怎样盖房。” 雅皮士 王小姐穿着高跟鞋和有皮毛装饰的外套,一手提着粉红色的手袋,一手举着香槟,28岁的她正在参观一个“先锋艺术”展览。她周围都是上海的名流,他们聚在一起聊天,普通话、上海话中间夹杂着英语或者台湾腔。 她来自浙江省的一个小城市,在北京读大学,在法国获得了管理学硕士学位,“以前,很多人到了国外就不回来了,但现在,国内的机会比国外还要多”。她能讲非常流利的英语,她的朋友也大部分有出国经历。 王小姐是上海雅皮士的典型,她最喜欢在外滩三号徜徉,外滩三号有提供精美菜肴的餐厅、高级品牌专卖店、水疗中心、画廊和音乐沙龙。 不久之前,还只有政府官员在举行某种庆祝活动的时候才来这里,但是现在,这里的客户大部分是个人,“这是生活观念的改变,我们已经不再想存钱,因为我们不知道是在明天就会失去现在所有的一切。” 王小姐大部分的下午时光都用来逛街,几年前,逛街买Prada手袋的女士经常是有香港或台湾的商业大亨陪伴左右,而现在雅皮士是花自己的钱。王小姐在一家房地产公司上班,在这个房地产犹如电脑复制一样增长的城市里,房地产公司给她提供了丰厚的薪水,年薪大约3.5万美元,并且提供了免费的公寓住宅,这又为她节省了很大的一笔开销。 与她的许多朋友一样,她并不是很着急结婚,“结婚就会失去很多自由,所以,我不会很快结婚,现在我很享受我的生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