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生活理财 > 正文
 

北京卡族生活调查 花100元至少35元是刷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5日 09:06 精品购物指南

    检查一下,看看你到底有多少张卡;

  计算一下,每天你究竟能用多少次卡;

  想象一下,你能不能过上一天没有卡的生活……

  于是我们展开调查,目标对准北京人生活中的各种卡。

  随便打开一个北京人的钱包,都能抽出七八张“卡”,门卡、饭卡、银行卡,违反交规还要出示牡丹交通卡,相比干什么都只凭一张脸和一把现金的生活来说,有“卡”的日子似乎比没“卡”的生活要累赘得多,但真要是出门的时候少带了几张“卡”,那遇到的麻烦就会更大,没带会员卡,商场不会给你打折,没有IP卡,打个长途得多交钱……

  1995年,北京提出了“有卡族”的概念,2002年,北京宣称进入了“卡时代”,现在,平均每个北京人都拥有4张以上的各种“卡”。

  据统计,北京人每花掉100元钱时,就会有至少35元是通过刷卡完成的,这一数字已经接近了发达国家的刷卡水平。这样看来,“卡”不单已经进入了北京人的生活,它更是影响甚至制造着北京人的生活。

  起源是笼络 结局是影响

  北京人对于“卡”的记忆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那时一些国营单位提倡节约促生产,于是把每人每月额定的饭票和澡票都改成了一张硬纸卡片,用一次划一次,可虽说是有了“卡”的雏形,但人们还是习惯称它们为“票”,比如那时大家会说,“借你的饭票用一下”,而不会像现在,“借你的饭卡刷一下”。至于一开始就拥有银行卡的,大体只有两种情况:一是单位根据规定发的,二是一些人显示地位办的。只是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ATM机少得可怜,交款的地方又多没有POS机,以至于那批卡大都成了摆设。不过随着上世纪90年代中期网络技术开始普及,“卡”开始逐渐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IC卡、IP卡让街头巷尾有人执守的公用电话下了岗;电卡、水卡的出现,让哪怕真正的老北京都习惯了预付费消费;国际信用卡让喜欢出国旅游的人,终于摆脱了腰挎大量现金的风险……购物有打折卡,健身有会员卡,开车有交通卡,尽管绝大多数“卡”的出现是由于商家对我们的尊重和笼络,但不得不承认,“卡”的确改变了北京人的生活方式。

  习惯中改变 无意中制造

  没有统计能说明一张银行卡能让北京人多花多少钱,但每到登折时,看到一笔笔的支出一页页地打印,每个人都会回忆起当初刷卡时的潇洒。小小一张“卡”不仅仅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方式,更在制造着许多人的生活习惯:为了方便,每个银行的卡都得有一张,为的是取钱时离哪儿近用哪张,这是学会了资源占有;各个商场的会员卡齐全,哪家折扣大去哪儿,这是学会了资源优化;吃完饭结账时有卡没卡都会问一句,“有卡能打折吧”,这是学会了资源管理……到现在就连电影里的台词都受到了影响,“IP、IC、IQ,通通告诉我密码”已经成了许多北京人手机SIM卡里必备的经典彩铃。

  当然,“卡”对北京人生活的影响还有另一方面,比如每到逢年过节或者是周末下午,美容卡顾问都得打个电话问候一下你,顺便打听下一次去做美容的时间;明知积分卡里的积分离最末等的奖项还有一个遥不可及的高度,可是为了所谓的会员权益,就必须得在4楼的收银台和一楼的服务台之间上蹿下跳数次,直累得满头大汗。前几天,一位记者的失误直接导致了600余位明星的手机被公开,明星们被骚扰电话逼得简直想烧了手机里的SIM卡。不过尽管“卡”生活目前还有这么多“卡壳”的地方,可绝大多数北京人还是心甘情愿地成为了“卡时代”的坚定拥趸。同事前几天丢了钱包,光补办各种卡就用了一个星期,看着麻烦吧,人家一句话就说出了有卡没卡的区别,“调查一下,看看现在还有多少北京人能忍受离开卡的生活。”(王立成)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卡族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精彩铃声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