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正文
 

两税合一的若干个两面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 09:36 金时网·金融时报

  FN记者 强兴华

  这一次,商务部与国家税务总局二者走到了一起:4月11日,由商务部、海关总署与国家税务总局联合颁布的《低开出口发票行为处罚暂行办法》将开始实施。届时,政府部门将依法对有低开出口发票行为的对外贸易经营者进行处罚,严重影响外贸秩序的,最高可取消对外贸易经营者3年外贸经营权。

  低开出口发票的目的不言自明,那就是逃避纳税义务。近年来,一些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的经营一方面年年亏损,另一方面却又年年追加向中国的投资。这种看似矛盾的行为,如果加上两个字,就会很好理解。年年亏损所指向的是“税”,也就是要通过人为地制造亏损,来逃避纳税义务;年年追加投资所指向的是“利”,也就是说这些所谓年年亏损的企业,实际上在中国还是有利可图的,确切地说,是大大的有利可图。说外商投资企业“大大”的有利可图,是因为目前在中国,这些企业在税收方面还享受着超国民待遇:有专家测算,尽管我国名义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但实际上,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平均税负只有11%,而中国一般内资企业的平均税负达到22%,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税负更高达30%。针对这种明显不合理的局面,早就有人提出要“两税合一”,即统一内外资企业不同的所得税率。

  “两税合一”的提出由来已久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有了近五年的时间,可是,“两税合一”的路走得并不顺利,这种明显有悖于世贸组织规则的税收方式今天仍然大行其道。这里面,究竟有些什么名堂?

  “两税合一”首先要面对的是部门利益之争。能够吸引来多少数量的外商投资,曾经是、现在依然是某些地方和部门拿来说明自己政绩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些地方和部门本能地认为,如果取消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就会影响到中国对于外资的吸引力,也就是说,会影响到自己的政绩。既然是这么个逻辑关系,他们当然要反对“两税合一”。而税务部门则认为,两税并行只不过是一项过渡性的措施,不实行“两税合一”,中国的税收制度就不完善;况且,据测算,两税合一之后,中国的税收总额也不会受到多么大的影响。据此,他们当然要赞成两税合一了。

  “两税合一”所遇到的第二个难题,与中国引进外资的目的有关。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确实缺少资金,引进外资正好可以弥补这一资金缺口。为了吸引外资“堵”缺口,就有了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此其一。第二,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投资环境包括软、硬两个方面,都不理想,也需要对这种不理想的环境给投资方以补偿,税收优惠就是补偿方式之一。第三,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与发展,中国资金短缺的局面早已得到了根本的改观,投资环境也有了极大的改善,又有人提出,给外商投资企业以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是为了通过吸引外资来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这几个方面的问题,都有一定的合理成分在里面,这些合理的成分也就成了反对两税合一的理由。

  其实,“两税合一”还面对着更为复杂的局面。众所周知,中国的企业之中,有一类相对较为特殊的企业,那就是国有企业。这些企业目前的数量或许不多,但每一个都有着巨大的资本,占据着国民经济的重要方面。这些企业的资本为国家所有,按理说应该向国家上缴企业资本所得。然而,事实上,这些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的时代早已结束,取代的方式之一,就是通过较高的所得税率,来替代上缴利润。这正是内资企业所得税率大大高于外资企业的一个客观原因。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即数量更多的内资企业并不是国家出资,却同样要承担较高的税率。比如说有的金融企业,其资本构成多为社会资本,却也要负担和国有

商业银行一样的税率,这里面存在着明显不合理因素。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实际上是税收制度的不合理,是税收负担了它本来不应该负担的责任。这种情况下,人们当然要问,两税合一,合的根据在哪里?

  然而,即使是“两税合一”面临着如此复杂的局面,我们仍然要指出如下几点。第一,两税合一决不仅仅是部门利益问题,而是事关中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不实现两税合一,中国就不可能有一个相对公平合理的市场经济环境,就不可能满足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而缺少了公平合理的市场经济环境,终究会影响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发展,也当然会影响到对外资的吸纳能力。因此,无论是“两税合一”所需要克服的困难有多少,两税合一的目标一定要实现。第二,为了实现“两税合一”,必须进行税收制度、国有企业所得制度的改革。在这一方面,税收制度改革的重点一是要厘清税收的责任,二是要严肃税收制度,坚决打击各种形式的偷税逃税行为。企业所得方面的改革就是要完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以适当的方式,体现国有资本的所有者权益。第三,明确定位税收优惠的作用与权限,在改革开放二十几年后的今天,再也不能通过减让税收,来弥补投资环境不好、对外资吸引力不够等方面的缺陷。

  “两税合一”,这是一个迟早要走进历史的词汇,早一点肯定比晚一点要好得多。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