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理财加油站_税务 > 正文
 

税改风暴剥夺优惠特权 53个高新区面临生死劫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02日 12:41 21世纪经济报道

  财政部的税改设想是,税收优惠政策将由区域扩展到行业,一个企业只要有高新技术资格,就可享受“三减三免”的税收优惠,而不管企业是否为高新技术园区内注册企业。该政策一旦实施,对于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来说,将构成致命打击。

  本报记者 侯继勇 北京报道

  搬家2年多来,连邦软件第一次感到可以松一口气了。

  连邦软件总部原本位于中关村科技园的核心地带,2002年底,公司搬到了朝阳区安贞西里。新的办公楼比原来的更大、更舒适,但却便宜得多——房租仅及原来的1/4,仅此一项即可节省出超过10%的利润空间。

  但是,作为中关村科技园海淀园内享受相关税收优惠的高新技术企业,连邦还必须注册于海淀园内。这样一来,它经常要处理注册地与办公地两个不同政府关系的麻烦。

  让连邦软件高兴的是,不久后公司就可以将办公地点与公司注册地点统一,省去诸多烦恼。这是因为,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日前声称,会将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优惠地域范围扩大到任何区域的高新技术企业。连邦公司副总裁林奥对本报记者连称:“太好了,早该这样了,为什么将高新技术企业囿于园内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北京,与连邦有类似想法的高新技术企业还有1万多家,这些企业均注册于中关村科技园区,但却在园外办公。除中关村外,全国还有更多的企业正在产生类似的想法,即逃离高新区,到更适合办公的地方去发展。

  新政策解放了10余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但园区却面临灭顶之灾。中关村管委会企管处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风对于全国53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带来巨大的冲击,“是否还能继续存在下去”将成为一个命运交关的严峻考验。

  但是,新政策已是山雨欲来。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日前,中关村科技园区下辖的5个区已经接到主管部门的批示,要求各相关职能部门“顺应新政策,做好应变准备”。

  一场“逃离”与“反逃离”的大戏已经拉开帷幕。

  税改风暴剥夺高新园区特权

  大戏的序幕是财政部的税改风暴。按照财政部的设想,税收优惠政策将由区域扩展到行业,一个企业只要有高新技术资格,就可享受“三减三免”的税收优惠,而不管企业是否为高新技术园区内注册企业。

  按照目前的税法,国内企业所得税率为33%。而高新技术园区内的企业执行另一套规定:自盈利之年起1-3年免交所得税;4-6年减免,按15%的税率上交所得税;另外,在软件、集成电路等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所得税政策更为优惠。

  据中关村管委会的一位人士介绍,对于入园的高新企业来说,目前能享受的税收优惠主要为所得税优惠政策,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此外,园区还提供融资担保、人才服务、创业基金等方面的支持。

  但是,这些附加服务并非具有天然优势。一位企业界高层人士说,融资支持、人才服务等方面的服务,现在完全可以通过市场化的中介机构来完成,并不一定要借助高新技术园区平台。而将财税优惠扩展到区域外,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优势将不复存在。

  中关村管委会企管处一位人士不无担忧地说,一旦新政成为现实,大批企业将逃离园区,未来的高新技术园区将空负其名。

  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心存一丝侥幸:“对此新政,财政部、税务总局、科技部等相关部委正在商讨之中,目前并未形成统一意见。而且,这样的‘吹风’已不是第一次。”早在2003年,就有专家学者,政府官员表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应该扩展到所有地区,而不局限于高新技术园区。

  中关村科技园则较早地领会了政策先机。早在2003年12月,中关村管委会就正式对外宣布实行改革,将权力下放到各园所在的区县。上述人士向记者透露,财政部将实行的税收制度改革政策,正是当时管委会权力下放的契机。

  从全国来看,各地园区早已基本完成了权力下放,即在城市设立市辖“高新区”。比如西安,就设立了西安市高新区,区内工、商、税务、公安、法院等机构一应俱全,已经不再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概念,成为实实在在的行政区划。

  生死劫难迫在眉睫

  未来怎么样,这是包括中关村在内的全国53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必须正视的问题。

  自1988年北京设立中关村海淀试验园开始,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经走过了17个年头。17年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从无到有,发展到53家,入园企业超过10万家。2003年,53个园区产值达2.2万亿人民币,大约占当年全国GDP的20%。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戴卫感叹,园区制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据西安高新技术园区企管处一位负责人回忆,上世纪90年代前期在全国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园的目的在于,在一个城市的特定区域,给一些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园,形成了科技产业的积聚效应,从而促进高新企业产业发展,这种思路类似于上世纪80年代的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经过10多年的发展后,园区内的科技产业已经非常发达,相对于城市的其他地区形成了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带。

  但问题随之而来。随着园区发展,商务成本逐年增高,逐渐成为新成立的创新企业的门槛,甚至包括一些成熟的知名企业。而且将企业生硬地纳入高新技术园区,影响了高新技术产业向更广的范围辐射的能力。例如,中关村在上世纪80年代房价低于北京市均价,而目前已是北京租金最高的区域之一。再加上园区发展过快,交通等基础设施难以满足,早已成为企业逃离的主要借口。

  园区发展滋生的另一个弊端是,所谓入园企业并不是实数,而只是在园区内注册的企业。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例,1区7园内企业超过2万家,但在园内办公的企业不到7000家,其余企业均在园外办公。在园区内注册能获得相应的税收优惠及其他服务支持,在园外办公可能为了节省办公成本,也可能为了选择更好的商务环境。业内人士预估,园外办公企业占高新技术园区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二强。

  有专家称,园区的税收优惠特权,使大批并无资质的企业享受了不该享受的优惠,造成国家税收大面积流失。而且,高新园区在土地方面也享有特权,成为本轮中央土地整顿的目标。这些都成为肢解园区的直接理由。

  但中关村管委会、大连高新技术园区、西安高新技术园区企管处的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不认同“高新技术园区肢解说”。他们共同的理由是,经过20余年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已经形成了产业积聚效应,形成了良好的办公环境,这些均为企业所认同。

  他们的另一理由是,除财税优惠之外,其他优惠政策也很重要,其中包括人力的吸引与激励,管理改革与授权。其中人才优惠政策包括解决大城市户口、夫妻分居、技术职称评定、科研成果转化奖励等方面;管理改革与授权包括产品出品、对外交流、外汇结算、吸引外资等方面的优惠。

  但这些管委会负责人担心的是,既然所得税优惠能从地域向行业拓展,那么其他优惠政策一样可以由地域向行业拓展。

  最后的权杖:高新资质认定权之争

  税收优惠由区域向企业资质转移,为高新园区的生存留了一个后门。一位管委会负责人认为,对于高新企业园区管委会来说,最后的权杖是高新企业认证的审批权。如果失去了这样的权利,高新企业园区不再有任何吸引力。

  此前,高新技术园区垄断着高新技术“牌照”发放的权利。“双高”企业的认证工作主要由相关的高新技术园区先期操作,再报批业务主管部门批准(为科技部或信息产业部各地分支机构科技局或信息产业局),而主动权主要掌握在各地高新技术园区。

  这样,各区域的企业要获得“双高”身份认证,享受相关的税收优惠,首先需获得各地高新技术园区的认可。按照心照不宣的惯例,在实际操作时,园区则首先给予入园企业身份认证。

  按照规定,企业资质的审查标准为科技部颁布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国科发火字2000120号)。此份文件中规定了高新技术产品的范围,分别为电子与信息技术,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技术等11个行业。但在实际操作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了让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进入园区,把非高新技术的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这样,非高新技术企业就能享受相应的政策优惠,而园区则增加了税收来源与企业积聚效应。

  因此,调整税收优惠政策与认定体制成为关注的焦点。楼继伟的讲话之后,包括各地园区管委会的职能部门再次对此进行研讨,目前倾向于将权力下放到各区县,即效仿2003年12月中关村管委会的做法。

  但这种把高新技术企业交给垂直的行政机构管理的做法遭到部分人士的反对。事实是,不管是管委会,还是科技局或信息产业局都受控于地方财政,其立场也会是本级行政机构,这将造成更大范围的权力滥用。在高新企业认定时,还是会维护小区域的利益,损害大区域的利益,让高新技术企业在本区域内注册,或是将纳税能力强的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问题是,认定权的最终归属并非地方政府说了算,高新园区即使下放权力,一旦上面收走认定权,也未必躲得过肢解的命运。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税改新闻 全部高新区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