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理财工作室 > 正文
 

谁拿去了四千亿居民财富 谁是最后的获利者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18日 18:38 《经济》杂志

  保守估计,2004年全国居民储蓄存款净损失约4070亿元。中国政府正在通过通货膨胀税和利息税,将这一部分财富进行转移支付。问题是,这笔财富被转移到哪里?谁是最后的获利者?

  年终一般都是计算一年收成的时候。那么对于中国居民而言,2003年年初存入银行的一元人民币,到2004年底是多少呢?

  按照一年期定期存款来计算,由于是年初存入,无法享受到2004年10月29日的央行加息,年底获得利息收入0.0198元人民币,按照1995年规定的利息税水平20%计算,净得利息0.0158元。

  当然,精明的人不会忘了实际上还应该刨去通货膨胀的损失,以平均5%计算当年的通货膨胀率,1元钱本金损失0.05元,应得利息损失0.0008元人民币,因通货膨胀损失0.0508元人民币。

  计算的结果是,2003年初存入的一元人民币到2004年底,净损失0.035元人民币。

  2004年1月底,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中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16289.11亿元,根据上面的计算,若剔除掉存取对于日均存款的影响,假定截至2004年底应计息的日均存款余额保持与年初存款余额相当,保守估计,全国居民储蓄存款仍将产生净损失约4070亿元。

  实际上,如果按照目前居民存款活期比重较大,即采用的利率档次更低,这一净损失数额将更大。

  这样的数字是什么概念?这个数字是相当于2004年前三季度中国财政的增收规模,是186家中央企业的全年利润,是中国一年投入到城市建设中的资金规模,是广州市2004年全年的GDP。中国工商银行要达到国际的资本充足率标准,资金缺口也是4000亿人民币。

  这消失的4000亿居民财富到底去了哪里?

  利息税的去向

  从计算过程就可以看到,中国政府正在通过通货膨胀税和利息税,将这一部分财富进行了转移支付。那么问题是,这笔财富被转移到哪里,是否还会回归居民的个人财富呢?

  利息税的去向相对透明。可以计算出国家至少征收465亿人民币的税收,上归财政,作为财政资金投向国家重点支持的基建项目、公共事业以及地区间和行业间的转移支付。

  那么这些纳税人的钱是怎么花的?纳税人的钱是由政府来进行公共投资的,主要是投资那些对整个国民经济体系起到基础性作用,有利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的,但同时又是微利或无利的项目,主要包括着基础产业投资和农业投资。

  2004年,通过审计和调查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公路、水利等项目,中国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指出,中国财政资金投资效益不高的问题非常突出。

  28个省份利用国债建设的500多个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四分之一都因为项目前期准备不充分,地方配套资金不落实以及项目建设管理不善等原因未按期建成;已建成的320个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有32个没有投入运营,18个长期处于试运营或开开停停的状态,69个运营水平未达设计能力。

  工程质量存在重大隐患,仅长江堤防隐蔽工程中5个标段就虚报原料用料多结工程款1000多万元。挤占挪用建设资金及损失浪费问题严重,如投资1.05亿元的安徽合肥市北郊生活垃圾处理项目试运行4个月即被弃用。

  而在公共支出方面,擅自挤占、挪用、贪污以及党政机关膨胀、人员超编,政府采购“黑箱作业”引起的额外财政支出,大量的预算外资金体制外流失。

  根据中国国家审计署数据,曾经对50个县2002年基础教育进行审计,挤占挪用滞留各类资金占预算内资金11%;对50个县2001年和2002年支农资金审查调查,挤占挪用占17.9%。按国际惯例估计,中国公共支出损失规模应在千亿元以上。

  已经发生的事实表明,地方公共投资领域甚至包括党政机关办公楼和培训中心、高尔夫球场、城市广场、会展中心等工程,各地方政府对于公共投资领域的界定和投资行为没有受到有效约束。

  中国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说:“明明是以增加学校教师名义支付的财政款项,最后却是在小学中增加了一个敲钟的。”这就是财政代理公共资金的恶劣现实。

  由此来看,居民储蓄的400多亿利息税交给政府进行公共投资,就别指望享受到等值甚至超值的公共福利了。

  对于2005年,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积极财政政策将功成身退,稳健的财政政策成为基调。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说,稳健的主要内容是“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和增收节支”。副部长楼继伟也表示,在适当削减赤字的同时削减公共投资。

  但令人担忧的是,交通、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供水、供气、供热等项目,占公共投资比例大约仅为33.4%,削减公共投资,在有限的政府支出下,这些公益性和公共事业投资更加得不到保障。

  越来越多的专家建议,把这些公共项目扔给市场,实行“多元化投资、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但在实际运作中,政府往往监管不力,原有的行政垄断变成新的市场垄断,结果是消费者不得不支付更高的埋单。

  谁得到通货膨胀的好处

  或许有乐观主义者认为,465多亿利息税形式的财富转移至少可以部分用之于民,倒还不算损失惨重。但对于3600亿元的通货膨胀税来说,则几乎找不到一丝乐观的解释了。

  所谓通货膨胀税,实际上是政府以通货膨胀方式向全体居民征收的一种隐蔽性税收。这种税收的使用去向更加复杂,其收益也就更加不可预期。

  这种通货膨胀税的存在,尤其是长期存在,或多或少都能被看作政府默认社会财富由消费者向生产者转移和积累,而且主要是向那些具有市场定价权的生产者转移,如那些具有垄断市场地位和掌握垄断资源的生产者。

  美国是最典型的利用通货膨胀税向全球聚敛财富的例子。它通过过度发行美元向全世界征收通货膨胀税,但是由于它强大的跨国公司体系在全球各地掌握了资源和定价权,因此尽管美国政府赤字连连,但是美国的企业却越来越富有。

  而在另一些转型国家,特权阶级一方面热衷于影响政府征收通货膨胀税,另一方面又能够携款外逃,从而回避自家资产的通胀,也是一样的道理。

  通货膨胀税对于那些拿最低生活保障金生活和已经退休拿退休金生活的人来说,无疑是影响最大的。

  那么,在中国通货膨胀税被转移到哪些行业和企业了呢?这个答案很简单,只需要看一看2004年涨价幅度最大、投资最旺盛的行业即可。

  钢铁业: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钢铁产量突破2亿吨的国家。面对同比增长22.38%的速度,有人甚至用“大炼钢铁”这个40多年前的特定时代名词来表达对现状的担忧;石油业:国内成品油市场供应持续偏紧,价格暴涨,最终在全国闹起了大范围的“油荒”,中国两大石油集团不得不多方调动成品油,以避免在北京上海广东等主要成品油消费地区无油供应的紧张局面;煤炭业:2004年越来越多的人在抢购煤炭的路上奔波。据“资源大省”山西省统计局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山西省多数地方煤炭价格呈上涨势头,涨幅最低在17%以上;建材业:包括水泥、板材、油漆、五金等在内的基础装修建材价格全线上扬,其中水泥涨幅最大,平均涨幅达100%。自去年三季度开始,水泥零售价50公斤/袋的价格从12元涨到20元,涨幅几乎翻番;有色金属业:铂的价格创下25年来新高,镍的价格增长了55%;海运:费用自2003年9月以来增加了四倍,有时货物的运费甚至高于一些运输货物本身的价格;当然,还有不能不提的房地产业。数据表明,2004年1-11月,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2.5%。其中,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上涨11.6%;

  物价涨了,工资涨了吗

  居民财富以通货膨胀税的形式转移到这些行业,最终会表现成企业的利润,而企业的利润既可以作为再投资,也可以作为工资形式发放给企业员工。无论哪一种,都应该能够变成居民存款,回到银行账户。

  那么,国民收入是否有所提高呢

  居民可支配收入,即居民家庭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它是指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他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4年秋季报告》指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比2003年有所减慢,2004年和2005年将分别增长8.4%和7.5%。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4年前三季度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072元人民币,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其中居民家庭人均工薪收入5364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略高于7%。而2003年,扣除物价和非典因素,实际增长比例在8%以上。

  有专家指出,目前居民工资的增长幅度正在逐月回落,即使有限的增幅也大部分被物价上涨的因素抵消掉了。

  那么是否会有这种情况:这些被转移到企业利润中的通货膨胀税没有立刻变成现实的当期收入,而是转换成较高的生产力,将会使居民在未来的收益得到提高。

  但是实际情况也并非如此。这次获得通货膨胀税利益的多为能源型产业,这样的产业在中国多为国有企业垄断或者地方政府行政干预较大的企业,其产能规模总数可观,但是人均效率低下。

  根据中国央行数据,2004年截至11月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4%,而代表一国产出规模的GDP实际增长约为8.5%,GDP是指所有在一个国家内一段特定时间(一般为一年)里所有生产产品和货物的总值(消除通胀因素)。货币投放增速接近两倍于产能增速,以此来换取经济的增长,其效率堪忧。

  另一方面在既有的增长中,能溢出到居民财富的路径存在一定的障碍。如有色金属和石油两大行业,基本上就属于国有企业垄断行业,而中国国有企业职工工资的提升往往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度,并不一定和当年效率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也就是说很难大幅度地提升工资。建材业和煤炭业相对分散,其中不乏新型的民营企业,但大多数规模小,职工缺乏有力的工资对话能力,因此工资收入的提高也得不到保障。钢铁业则以上两种情况兼而有之。房地产业的火爆,能够提高的是未来建筑工人的收入。

  如果2005年中国政府持续对居民增收通货膨胀税和利息税,而在工资收入上没有明显改善,那么就意味着居民财富将继续源源不断的向低效能的洼地流去。

  如何选择

  在此情况下中国居民可以作出的利害选择是:逃离存款。或者是寻找免于利息税的投资渠道,或者是铤而走险,寻找远远高于通货膨胀税的投资渠道。

  2004年政府开放了一系列的金融产品,如货币市场基金、各种分红保险、人民币理财等,以期待居民从中找回失去的财富,这些金融产品在2004年得到中国投资人的热捧。

  但是当全社会都面临通货膨胀税的时候,实际上所谓的专业投资人和专业投资机构和普罗大众一样无所作为。无论哪种,财富依然向低效能流转,所获得受益率和通货膨胀税相比,依然入不敷出。

  如果投资于国债,那么居民财富就要难免为像国家大剧院工程这样的项目埋单,这只占用26亿多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巨蛋”,至今依然有2亿多元的缺口。

  如果投资于那些通货膨胀税的既得利益企业发行的债券或者股票,如股市、房地产、开采小煤窑、开小炼钢厂等,财富将会冒着转移到垄断利益者手中的极大风险。

  而如果你是一个拥有美元资产的中国居民,情况会更加严峻,因为你不仅缴纳中国的通货膨胀税,还要被美国政府的征税吃一回。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居民财富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春运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2005年CCTV春节晚会
CBA全明星赛球迷投票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北京2月新推楼盘一览
新春购房打折信息
《汉武大帝》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