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理财工作室 > 正文
 

收益不确定 忽视保障功能部分险种遭到冷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1月26日 08:56 东方网-劳动报

  如今,保险业总能时不时地冒出一两个极具话题性的新险种,不仅使老百姓的选择更多,也激起了大家的好奇心。可是,赚足了眼球的新险种能否经受起市场的考验?有多少产品在时间的冲刷下淡出人们的视野?就让我们一同在记忆中搜寻个中代表,看看它们现今的命运。

  2003年1月1日,天安保险公司“静悄悄”地推出了一项新的车险附加险———酒后
驾车险。谁知2003年下半年却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包括中央主流媒体在内的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保险业界、学术界也就此展开了热烈讨论。而该险推出至今市场反应却平平。据了解,去年上海天安保险公司该险种的保费在十二万元左右,即只有不到四百笔的保单。这一结果和前年刚推出时的保单数相差不多。

  酒后驾车险业绩平平的主要原因正是它受人瞩目之所在,即涉及了道德风险的问题。其实该险种问世以来,上海尚未有一起理赔事件,这说明了投保人本人的责任意识都比较强。但是在某网站对2835名网友的调查中,认为酒后驾车险是“纵容酒后驾车,荒唐之极”的网友人数最多,占总票数的67.37%;认为该险是“一种商业行为,无可厚非”的只占16.08%;认为该险“保障受害者利益,应予支持”者占14.60%;而“不清楚,也懒得去理会”的网友占1.94%。可见在大部分市民心中酒后驾车险扮演的是一个纵容酒后驾车的角色。

  财智建议:市民在考虑该产品时放大了它对传统道德风险突破之处,而忽视了其作为保险产品具有的保障功能。这种理解上的偏差,势必造成该险种的小众化。其实,酒后驾车险只是一种附加险,且保障的是第三方利益,同时酒后驾车的驾驶员仍然要负刑事责任,因此,经常贪杯的驾驶员还是可以考虑一下这个险种的。

  前阵子上海出现了新人“扎堆”结婚的热闹情景。可是去年秋季平安保险公司就已推出的新婚意外险却一直乏人问津。据上海市婚庆行业协会的资料显示,名为“新人吉祥保险”的新婚意外险9月18日起在上海试行至今只售出了几份。

  办理新婚意外险的新郎新娘和伴郎伴娘结对投保,每两人的保费为29元,而来宾的保费为每人1.5元。这是由于面对特殊的场合和人群,来宾与新人面临的风险各不相同。新人新婚意外人身保险的最高理赔金额为每人18万元;而来宾的风险主要是食物中毒和婚宴现场的一些可能发生的意外,其人身伤害和医疗费的理赔金额为2万元和5000元。保费不高,名字吉祥,又是为婚礼扫除后顾之忧的险种,为何却惨遭冷遇?

  做财会工作的娄小姐盘算着近期和男友完婚,可是她却不愿意投保新婚意外险。比较传统的她希望自己的婚礼尽善尽美,人人称道。若还要买保险,就有点触自己的霉头的味道。与其买保险,不如在婚礼的设置上考虑周全一些,少一些刺激的节目,同样能够过个安全完美的婚礼。娄小姐的看法很具有代表性。保险和婚礼两词在词义外延上,特别是传统文化意义上的相抵触,使大部分人难以接受新婚意外险这一新生事物。

  其次,婚礼上出事故的频率不高,也是该险种无法热销的原因。新婚意外险的投保是一次性的,加上该险种所能理赔的范围不广,使得那些不排斥婚礼投保的人也犹豫再三。

  财智建议:婚礼市场很大,但是新婚保险的成功运作,还需要老百姓对保险概念的充分接受。其实,婚礼保险在国外很普遍。比如在美国,因为大风取消婚礼或者拍摄的结婚录像带因意外事故毁损也能从婚礼保险中获得补偿。而目前我们的保险意识显然还无法像国外那样强。像新婚意外险、酒后驾车险这样针对性强的保险的推出,不仅显示了保险业界的不断成熟,也反映出普通市民保险意识仍然有待提高。

  与前两种专门的险种不同,储蓄分红险是保险的一个大类。各大保险公司都有相应的产品。刚推出时,这类保险因其稳定的收益颇受市场追捧。可最近销售情况却不容乐观,笔者走访了一些银行代销网点后发现,前来办理储蓄分红险的人寥寥。有些银行的工作人员甚至不知道是否受理该项保险。而不少办理转存储蓄的顾客也反映储蓄不比买分红险盈利少。

  市场对储蓄分红险从追捧到如今的冷落,原因是多方面的。央行加息就是其中之一。央行加息刚刚开始,可是保监会对于分红类险种的预定年收益率明确规定不得超过2.5%。因此有些险种3至5年期的收益率已经低于存款利率。

  然而,主要的原因还是保险公司和老百姓对分红保险的保障功能的忽视。分红保险仍然是保险,但是有的保险公司的宣传资料却强调分红收益。但是分红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它基于保险公司的收益情况,而投保人在分红保险说明书上很难看到保险公司的收益情况。这使得不少顾客根本搞不清楚自己的分红到底是怎么来的。

  财智建议:在低利率时代,储蓄类险种我们基本上是不推荐读者去购买的。分红理论上可以抵御通货膨胀的风险,使客户收益随市场实际利率水涨船高,但是,这几年各大保险公司实际的分红情况并不理想,所以,对于分红,我们也持观望态度。储蓄类险种遭冷遇在意料之中,体现了市场的自发调节功能,迫使保险公司更注重保障型险种的开发。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保险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