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理财工作室 > 2004理财嘉年华 > 正文
 

2004年财市刮起颠覆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7日 16:35 新民晚报

  回首2004年中国理财的宏观环境,发现竟有如此之多的重量级“经济元素”合力拨动投资者的心弦,在财市刮起了一股颠覆风潮:

  美元、人民币等世界主要货币开始加息,作别徘徊多年的“低利率时代”;

  昔日强势的美元一路跌跌撞撞,尽显弱态。与此相对应,欧元、日元、加元、澳元等
汇率大涨,人民币也被强烈的升值预期所包围;

  作为实体财富的载体,黄金、石油、房地产、高端艺术品等价格攀升。与此相反,国内股市一蹶不振,债市也遭受打击,投资于虚拟经济的财富“大缩水”;

  外汇结构性存款、货币市场基金、人民币理财产品、外汇信托产品……理财“新花样”争相出炉,投资者开始将存在银行里的钱“大搬家”。银行储蓄曾在老百姓理财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如今根基已发生动摇。

  1加息时代 VS 减息时代 颠覆力评级:AAA+(强烈)

  今年6月末,曾在低息“谷底”停留了多年的美元利率,开始跳起“小步快舞”。从6月30日至12月14日,美国联邦基准利率从1%“起跳”,不停步加息5次,目前美元的最新利率已升至2.25%,与今年10月底加息一次的人民币基准利率持平。紧随美元加息步伐之后,英镑、瑞士法郎、港元、加元等也纷纷加息。

  人民币也在10月底出人意料地挥起了“加息大棒”,将一年期存款利率从1.98%升至2.25%。这是人民币近10年来的首次加息,在国内外引起很大震动。

  一时间,为市民理财“支招”如何应对加息之举的文章铺天盖地,不少市民也闻风而动,有的赶到银行转存,有的抢购加息后的债券,另一些背有房贷、车贷的人,则开始动脑筋筹钱,打算提前还贷。

  此举表明,不少投资者在进行理财决策时,并未将利率可能变动的因素考虑在内,因此当他们置身陌生的加息环境中时,明显感觉原有的投资预期已“走样”。比如较早推出的部分美元结构性存款理财产品,设定的收益率较低,与多次加息后的美元利率相比,收益“含金量”已大为降低。

  理财专家为此告诫身处“减息时代”已经太久的投资者,今后进行投资理财规划时,要增加考虑利率的变数,学会与“加息先生”打交道。

  2弱势美元 VS 强势欧元 颠覆力评级:AAA(较强)

  几年前,如果手中握有欧元的市民肯定懊丧不已,因为在欧元诞生1年多后,曾在与美元交锋中“败下阵来”,最多的时候“折价”幅度接近20%。当时一块钱的欧元,只能换到80多美分。

  时过境迁,近两年来,美元在世界货币舞台上强势不再,逐渐拐入了“下滑轨道”。2004年8月之后,美元跌势的“刹车”好像坏掉了,一路跌个不停,跌到11月的最低谷时,兑欧元已接近1.35,与欧元表现彻底来了个“强弱换位”。

  与此相呼应,美元兑日元、加元、新加坡元、澳元等的比价,也纷纷在今年创下了较长一段时期以来的新低。某市场人士曾惊呼,“2004年,美元跌得已没有了脾气!”

  汇率盯住美元的人民币也受到拖累,外界一直在叫嚷人民币升值。不少中国老百姓也受到了“传染”,有的人将美元换成人民币,静观其变。人民币也变得很“吃香”,在东南亚不少地方以及中国香港地区,已有许多当地人与商家开始接受人民币,把它看作“硬通货”,来者照收。

  一边是美元的羸弱不堪,一边是包括人民币在内的世界其他主要货币尽显强势,这构成了2004年世界汇市一道独特的风景。

  3实体财富 VS 虚拟财富 颠覆力评级:BBB(中性)

  “最近金条涨起来了!”黄金热这个话题,成了不少人近来所热衷的谈资。也难怪,今年金价涨到了16年以来的新高,让前两年“抄底”入市的“炒金”者赚得眉开眼笑。新年将至,各类鸡年金条成了市面上的抢手货,尽管售价已比去年猴年金条涨了一截,但排队抢购的投资与收藏人士仍络绎不绝。

  今年的世界油价曾一度涨得让人看不懂,屡屡创下历史新高。“黑色”石油变成了“金色”石油,不仅让世界石油生产输出国大赚特赚,而且让那些“做多”油价走势的世界石油期货“炒家”乐开了怀。

  今年国内大中城市的商品房售价,同比又涨了一成多。就在前一阵子,在一处还未开盘的售楼处前,又出现了帮人“排队”买新房的队伍。尽管受到加息等负面消息的影响,社会各界也频繁争论高房价的“泡沫”,但房价仍颇坚挺,时不时还拉个“小阳线”,一些持币待购者赶着“追涨”。

  从各地艺术品拍卖行也传出消息,今年以来,高端艺术品的投资市场又开始热起来了,一些名作屡屡拍出高价,让有眼光提前介入的投资者赚到了超额利润。

  综观以上这些实体财富的载体,今年价格都上了新台阶。

  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广大投资者投于股市、债市等虚拟经济方面的账面财富却大大缩水。去年底至今年前几个月,国内股市曾掀起一波大反弹,显露出一定的赚钱效应,但好景“昙花一现”,不少被诱再次入场的投资者,不幸被套了个正着。今年下半年,随着“加息令”下达,债券市场遭受了较大打击,投资者损失不小。

  4理财新品 VS 银行储蓄 颠覆力指数:BBB+(中性偏强)

  发端于2003年,兴起于2004年,“聪明人不存钱”仿佛成了一个新时尚。钱不存银行,投向何方?当然是五花八门的理财产品!

  最先“露面”的是外汇结构性存款,一会儿这家银行推出“××盈”,一会儿那家银行叫卖“××利”,打出的宣传语大体是“比银行同期外汇存款收益高出×倍”。这句宣传语“杀伤力”极大,难免会使手中有外汇的人士心旌摇动,纷纷将外汇从银行取出,投入其中。

  接着出场的,是2003年末才诞生的货币市场基金。它们打出的促销“旗号”是:买卖均免手续费,利息税也免,年化收益率相当于银行5年期定期存款年收益。果然,到今年12月初,“南方现金增利”货币市场基金规模突破了200亿元,成为基金新“航母”。出众的“集财效应”,将货币市场基金的理财形象推上了巅峰。

  今年10月,又有“新角”亮相,那就是人民币理财产品。银行本来一直不允许“代客理财”,但这次来了个突破,创新出一个“四不像”的理财产品:不像货币市场基金,因为它设置了封闭期;不像定期存款,因为它的收益不固定;不像信托产品,因为它“吆喝着卖”;不像记账式债券,因为它不可上市交易。尽管人民币理财产品受到诸多非议,有人质疑它“违规叫卖”,有人质疑它“不按牌理出牌”,但却受到了投资者的追捧。

  到了12月,市面上又涌现出了新颖的外汇信托产品,它经过银监会和外管局批准,信托财产交由外资银行运作,投资于一些收益率高、风险也高的国际债券。据称,按以往经验,这种外汇信托的预期年收益率竟达到13%以上,难怪风险承受能力特强的投资者,正对这款产品趋之若鹜。

  耳闻目睹了2004年诸多“大变戏法”的理财工具创新之后,不少市民的“储蓄观”正在经历颠覆性改变。如今在银行储蓄柜台前,时常会看到这种场面:一些储户拿着刚到期取出的存款,态度诚恳地问银行理财师:“有什么赚钱更多的理财产品?”展望2005年,肯定将有越来越多储户加入积极理财的“阵营”。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理财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