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考验中国负人帐本 风险观念逐渐觉醒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5日 18:41 中国《新闻周刊》 | |||||||||
本刊记者/王晨波□吴琴 突然加息。不仅改变城市“负”人的未来生活,也让旧体制下商业银行有些不知所措。 10月28日晚,绝大部分中国人是从电视上看到央行加息的消息的。
当晚,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北京分行负责人王充(化名)从电视新闻上看到:央行上调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并放宽执行“利率市场化”相关政策。 “当时我简直不敢相信,之前各种公开信息都在表明中国年内不会加息。”王说。 事后来看,加息几乎令大型投资机构、商业银行以及普通民众等均感意外和惊讶。历史上,自1995年7月来,央行已经9年没有上调贷款利率,而自1993年11月来近11年没有上调存款利率。 不同于银行从业者王充的是,大部分的中国人开始第一次因为加息打起自家算盘,并迅速行动。 城市“负”人:风险观念觉醒 截至目前,中国住房按揭总额高达2.5万亿,车贷近2000亿。在加息背景下,这些贷款被认为潜伏着巨大的个人债务危机。 9年以来,央行连续降息,今年甚至数月维持“负利率”,这极大地刺激了居民贷款消费、置业的热情,贷款更加普遍化,买房靠贷款、买车靠贷款,甚至医疗、求学等都有贷款涉足,出现了一大批新兴的城市“负”人。 “据我估计,80%的人没考虑过利息风险。不仅销售商和开发商没告诉民众利息的风险,而且银行也没告诉他们,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研究员对本刊说。但问题的另一面是,市民的利率风险观念也开始觉醒。 王充的经历印证了这一点。对于国内商业银行而言,10月29日是一个异常繁忙的星期五,个人贷款者纷纷打电话给自己所在银行的营业部,“铃声此起彼伏,提问五花八门,但归于一点就是如何才能在加息中保证自己损失最小。”他说。 其实,各家商业银行的这一天几乎都是这样度过的。但有意味的是,绝大多的城市“负”人们并没有真正行动起来,他们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了解和考虑自己究竟该怎样做。 紧接着等待着他们的是一个略显漫长的周末,大部分银行的个人信贷业务都按照惯例休息了。 在这两天内,关于中国将连续增息的消息不胫而走。主流的观点认为,中国的加息周期已经开始,因为目前国内的利率处于最低水平,如果在可预期的20到30年内,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利息将不会比现在更低。 这种利率走高的判断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未来的担心。因为利息一变动,按揭购房者就面临很大的利息风险。一个简单的算术题可以佐证,如果利率升到10%,贷款50万元8年期就要还100万,另外那一半是付给银行的利息。 如此,中国家庭的账本随着利率的一颤而产生了全面的变化。这紧接着又影响到市民的投资、消费的选择。“国内老百姓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了加息的压力,人们开始迅速调整自己的理财方式和预期,这说明央行加息措施对人民经济生活的调控能力增强。”一位原央行研究局官员对本刊说。 11月1日开始的一个星期,中国最流行的词语恐怕就是“理财”、“转存”和“提前还贷”了。当天一大早,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朝阳区左家庄东里储蓄所的柜台前出现了“买债大队”,人们争相购买今年凭证式6期国债的第二部分,因为利率已经随着基准利率而调高,半个多小时后,该储蓄所的债券宣布售罄。 之后,整个储蓄所的长队仍然延续着,人们又开始将自己的活期存款办理定期转存,因为这样可以增加利息收益。在今年1~9月中,居民储蓄存款增加1.2万亿元,活期的比重高达50%以上,这些活期存款在加息后无疑会大量地“转存”。 同一天上午,北京市商业银行中关村分行。在海淀区万柳附近的购房者——何洋在为自己的房贷算账:这套总价100万出头的住宅八成按揭贷款为80万元。加息后20年期贷款的利息总额比加息前的总额多出2.88万!每月还款额上升为5417.6元。算完账他第一反应就是抓紧时间提前还款。与此类似,中国社会调查所日前一份调查显示,43%的被调查者表示,升息后将考虑提前还贷。 “银行应该可以多收不少利息吧,再这样加下去恐怕很多城市‘负’人要出现债务危机了。”何洋认为。与何洋一样,很多人认为,这次利率调整银行将成为最大的赢家。 商业银行:市场模拟考验? 众所周知,国有商业银行的大多数利润习惯于依赖存款和贷款的利差。加息后,许多像何洋一样的贷款者认为,银行将因利差加大而受益。 但一家国有商业银行高层11月8日接受本刊采访时则持相反观点,“尽管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升幅相同,但因为长期存款利率提升明显大于长期贷款利率提升幅度,法定贷款下限与存款上限之间的差额也就是法定最小利差,其实是缩小了。” 与此看法相同,“此次加息实际上意味着银行的‘法定利润空间’在缩小。这对于他们的资产负债是一个考验,同时也催促商业银行根据风险自主定价。”一家国有金融集团董事对本刊说。 所谓自主定价,就是商业银行根据央行规定的基准利率和浮动范围,自行根据风险制定贷款的价格,也就是贷款利率。这样看来,如果浮动范围越大,商业银行的施展空间也就越大。 此次加息之前,国有商业银行的痼疾之一是,中国实施利率管制(不放开贷款利率的上限和存款利率的下限),国有商业银行依此获取高额的利润,最终导致银行无需自主定价,也因此几乎丧失了根据风险差别制定利率的能力。 这次加息正是给了商业银行空前的利率浮动范围:进一步放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原则上不再设定上限,同时还允许存款利率下浮。这被认为是为利率市场化打开了一条渐进式道路。 但这可能只是一次有限的尝试,首当其冲的个贷利率提升,并不意味着银行贷款主体——企业贷款利率也会大幅度改变。以中国银行为例,在银行的贷款结构中,其2003年境内机构统计中,个人贷款仅占贷款总额的十分之一强。因此,虽然加息造成了百姓理财的情绪波动,但银行是不敢以浮动利率拿企业贷款开刀的。毕竟,那才是他们的命脉所在。 按照此次放宽利率浮动范围的思路,国有商业银行可以根据风险,对贷款对象制定差别利率。同时,也可以通过降低存款的利率的方式来提高盈利。但这两点现在银行都做不到。 按照国有商业银行的“习惯性”做法,它们不敢轻易提高企业贷款的利率,而往往采用不浮动或者向下浮动的做法,因为国有商业银行定价能力差,他们往往争夺那些为数不多的“大而优的国企”,如果贷款利率提高就会在竞争中失去优势。央行以往的统计数据可以佐证这一点。 另一方面,银行存款的利率已经无法再降,今年1~9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2.7万亿元,同比少增4990亿元。存款增加放缓已经导致各家国有商业银行到处揽储。上述国有商业银行高层对本刊表示,该行尚未考虑短期内下调存款利率。这不利于吸收存款,而且该行目前人民币存款量并不令人满意。 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基本上丧失了“自主定价”空间,而作为银行市场的寡头,他们又决定着整个市场的定价权,股份制商业银行只能在价格上跟随他们。招商银行资金规划部负责人就称,短期内招行不大可能大幅上调企业贷款利率,因为在争夺信贷记录良好的优质客户方面市场竞争已经十分激烈。 事实上,国有商业银行对此次突然加息也颇感意外。它们最直接的损失来自于中国银行体系共持有的2.7万亿国债,1万多亿央行票据。加息后债市走跌,保守估计银行将损失4050亿,这将沉重打击资产质量有所好转的银行体系。 “因此,这次调息只是小幅调整了0.27点,这是给银行一次‘模拟演练’的机会。”招商银行高级研究员陆磊对本刊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