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理财工作室 > 中国保险市场聚焦 > 正文
 

分红险其实最不保险 保障功能几近于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7日 10:02 人民网-市场报

  金融证券业最近似乎惊雷不断:10家券商将在年底破产的黑色预测言犹在耳,保险学者日前对中国官方公布的人均保费支出,即保险密度存在43%泡沫的报告又让保险业惊出一身冷汗。

  张艳丽

  国内保险密度四成泡沫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教授在10月13日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按照官方目前的统计方式,由每年人身保险全年保费收入除以每年年底之全国人口数而得出的保险密度存在43%的泡沫。

  “保险密度是衡量国民保险质量和程度的重要指标,这么大的偏差将严重误导政府部门制定保险业相关的政策措施。”郝演苏对此表现忧虑。

  他在研究了2003年官方公布的保险业统计数字后发现,2003年我国人身保险保费收入3011亿元,而其中分红保险占人身保险费收入的55.48%。另外,2003年还有约94亿元的万能寿险和投资连结保险产品的保费收入。

  “人均保险密度应该真实地反映老百姓受商业保险保障的情况。而投资储蓄型保险保障功能极低,应该从计算数字中剔除。”按照他的计算方式,中国保监会公布的2003年中国人身保险对应的保险密度约为224元,而剔出投资、储蓄等非风险型保费收入后真实的人身保险密度约为127.68元,这之间有43%左右的“泡沫”嫌疑。

  分红险保障功能几近于零

  不久前,一对夫妻不幸同时遭遇车祸身亡,留下一未成年的女儿。亲戚帮忙向保险公司申请赔付金时,却失望地发现该夫妻生前买的是一种分红储蓄保险,交过3万元,身故赔付金只有3.1万元。

  在国内,成千上万的人钟情于这样的储蓄型保险,分红保险几乎支起人寿保险业务的半壁江山。很多对保险还很懵懂的消费者,在业务员“既储蓄又有分红还能保险”的推销下购买了大量这样的保险,而其实,大多数分红储蓄型保险提供的保险保障非常之低。

  郝教授指出,像这种保障功能几乎为零的保险其实在国外根本不能计入保费收入,而是叫做托管资金。像中国人寿等海外上市的保险公司其向海外提交的保费收入数字是和国内完全不同的。

  正是分红保险热销带来的令人咋舌的业绩,让很多保险公司亢奋不已,更加卖力地去开发同类产品,甚至忽视了真正起到保险保障功能的寿险、健康险等传统型产品。


邮件订阅:
  订阅《新浪股市特快专递》,您将免费获得经过精心挑选,把握市场脉动的投资信息。请在下面填写您的E-mail地址。
Email: 订阅 退订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分红保险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超俱乐部酝酿大变革
中国国际通讯技术展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南方周末内地创富榜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凤凰卫视中华环姐大赛
高峰那英情感风波
狼的诱惑-终结版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