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为市场左右的艺术家注定会被淘汰

  ⊙何多苓

  中国的艺术市场从发生到发展的时间比较短。从我个人来说,卖掉第一幅画应该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那时候来收藏绘画的多来自中国台湾地区,也有西方人,大的艺术品市场的建立要更晚些。当时觉得,艺术品居然还可以变成商品,很惊讶。因为我们这代人学画跟现在的年轻人不一样,没有一个确定的前提。很简单,就是喜欢画画,从来没有什么功利的目的。

  1989年我去美国的时候,对艺术的市场化极为不理解,也极为不适应,感到很难受。后来经过多年,逐渐觉得这也是正常的现象。而现在中国艺术的市场化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市场也逐渐变得更加正规——画廊、拍卖行、美术馆这几类机构,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很大的生态链条,其中虽然还是有些泡沫性的东西,但总体来说还是逐步走向正规,慢慢地与国际接轨。

  我在中国肯定不属于画价很高的画家,基本属于正常价位的画家。我对市场的神话始终敬而远之,有一点畏惧。因为艺术究竟该值多少钱,有时候也不是画家能决定的,很多市场推手形成了现在的价格现状,这是我们作为一个画家、作为市场最低端的一环完全无法理解的。市场的建立肯定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作为一个商品社会,这种机制迟早都会建立起来。它给画家带来的好处,就是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让画画成为一种职业;对普通大众来说,他们至少理解了绘画的一个方面——这些画应该值多少钱,至少有一个量化的标准。这也算是为大众提供了理解的渠道,他们可以首先从价格入手,通过这个端口去理解艺术。但是,这样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很多,造成了艺术家急功近利,特别是对青年艺术家有些负面的影响。

  当然,这些负面影响也跟个人素质有关。个人素质很高的画家,或者说他本来就应该是一个职业画家,会削弱或者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就像我们当初一样,静下心来画画,以成为一个画家为目的,而不是成为一个商人为目的,这样的艺术家自己也有足够的精神力量来摆脱这个市场的负面影响;而那些完全不能摆脱市场的影响的画家,也说明他是一个素质不高的艺术家,本来也就注定要被淘汰。“名利双收”是一个画家尤其是青年画家个人野心的一部分,是完全正常的,但不能成为全部,完全受这个因素左右的画家恐怕也创作不出好的艺术。

  这几年,艺术市场的建立在中国是太快了些,比起西方百年的历史,我们十年就完成了。浓缩,而且翻云覆雨般地快速变化,中间难免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但我想这都是正常的。这似乎也说明了现在是一个太平盛世,只有在这样的年代,艺术品才会受那么大的关注,这应该是一个良性循环。

  (本文作者系著名画家,本文根据录音整理)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