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脱离收入跟美国比物价 无异于空中楼阁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16日 17:26  《理财周刊》

  简单的物价对比显然不够全面客观,脱离了收入水平这一基础,进行简单的直观数字上的比较,无异于空中楼阁,完全演变成一场没有意义的数字游戏。

  文/本刊见习记者 徐卓航

  将两个国家和地区的物价水平进行比较,其实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从文章的对比分析来看,北京和纽约的物价应该说是互有高低,同时又“存在不少误区”、“并不全面客观”。而到最后,也没有明确回答“北京物价真的比纽约高吗?”这一问题。那么,我们到底能否从物价的对比中找寻出更客观合理的比较方式,又能否进一步切中实际地反映出中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呢?

  物价对比问题多多

  很显然,文章的意图是要“直观、全面地比较中美物价水平”,而实际上采用的却是简单的数字对比,自然暴露出诸多不够专业、不够客观的地方。

  比如,进行中美物价比较,单纯地仅拿北京和纽约相比是否合理?首先,北京和纽约作为一个城市,并不能全面代表中美两国的普遍情况。尤其是中、美都是地大物博的国家,中西部、南北部的经济差异较大,以“两小点”替代“两大面”来进行比较,难免有以偏概全之嫌,岂不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其次,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和政治中心,而纽约却是美国的经济中心,两个城市的经济地位并不相衬。试想,如果我们再随意挑选中国的兰州与美国的纽约,或者中国的上海与美国的新奥尔良进行物价对比,又会得出怎样的结论呢?

  又比如,物价对比自然要反映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关注切实的民生问题。那就应该更多地对于普通百姓和工薪阶层日常生活中必须要购买的那些商品,比如,食品、日用消费品、交通、住房等方面进行比较。在美国,1美元往往能派上很大用场,比如,6包方便面或3碗桶装速食面,或10来个橙子,或1袋葡萄,或2磅香蕉,或10个鸡蛋,或1瓶牛奶,或几个面包,或1把青菜……而在中国,相当于1美元的6.4元人民币,最多只能买2袋方便面,或1碗桶装速食面,或者三四个鸡蛋,两个面包。此外,在美国超市,许多产自中国的商品,比如拖鞋、浴巾、T恤、餐具等等,质量比国内销售的好很多,价格却明显低于国内。禽肉类除了牛排比国内稍贵一点,猪肉、猪排、鸡肉、鸡翅、特别是猪内脏都比国内便宜。而奢侈品,即使在美国,也并非普通百姓所人人拥有的,其价格高低对普通人的生活影响并不大,花力气进行对比则意义较小。

  物价水平岂能脱离收入水平

  而更关键的失误则在于,这篇文章的物价比较中,丝毫没有提及两国人民的收入水平差异。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高收入人群,所承受的物价水平自然高,购买力强;而低收入水平人群,所承受的物价水平自然低。即使是同样的物价水平,对于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来说,其感受和压力指数也大不相同。所以,脱离了收入水平这一基础,进行简单的直观数字上的比较,无异于空中楼阁,完全演变成一场没有意义的数字游戏。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0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而知名财经评论员余丰慧指出,美国2010年人均收入大约为5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32万元,为中国城镇居民收入的16.75倍。而建立在巨大收入水平差异之上的比较,哪怕是同样的一斤苹果5元钱,老百姓的感受差异会有多大啊!

  中国的低工资和高物价结合在一起,美国的高工资和低物价结合在一起,这就使中美两国实际收入之间的差距,要远远高于货币收入之间的差距。

  1980年美国人均收入是10200美元,中国是190美元,相差约54倍。由于中国那时是低工资、低物价,所以当时即使收入相差悬殊,但中国人也如同美国人一样,独自一人就能够养活一家四五口人。2008年美国人均收入37600美元,中国是1100美元,相差34倍,货币收入差距缩短了三分之一多。可是,在实际生活中,美国人仍然能够独自一人养活一家四五口人,而中国人夫妻俩一起没日没夜地干,养活一个孩子都很困难。

  说到底,真正影响我们老百姓生活水平、幸福指数的,也正是实际的购买力。如果我们的收入有美国人的100倍,那么即使所有的物价都是美国的10倍甚至几十倍也无妨了。现在美国的人均收入高出我们这么多,老百姓自然而然地就会对我们的物价表示不满。

  多少东西贵在税费上

  再进一步分析,就是关于中美税制结构和征税方式等差异对物价的影响。诚然,我国的税收以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流转税(间接税)为主,而西方国家以个税、房产税、遗产税等直接税为主。只要商品进入中国流通,就要面临层层加税。

  本刊专栏作家贺宛男就曾在《中国油价贵在税上》一文中提到,中国成品油不含税的裸价分明比美国不含税的裸价便宜,但由于我国成品油高比例的税负,致使最终国内成品油价格高于美国且居高不下,甚至不与国际原油价格挂钩。而另一方面,我们开车还要缴纳道路通行费、车船税、车辆通行费等种种税费,网友更是高呼“伤不起”。

  于是记者就这次的物价对比又采访了贺宛男,她表示:“实际上我们成品油的裸价也并不‘裸’,其中已经包含了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等。为什么后面还有这么多税费呢?就是我们没有遵循税收法定原则,动不动一个什么通知,就多了一个税费。而且直接就打在商品价格里了。”而在税收之外,我们的行政性、事业性收费也是多如牛毛,有的是合法收费,有的更是非法乱收费。

  税收等这些因素都是物价的背后推手,如果去掉这些再跟美国对比,许多物价可能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价格相当不代表生活品质相当

  这里要强调的,并不是我国的税费过高,而是指许多地方缺乏规范性和合理性,需要调整,因为美国的税负也说不上有多轻。不过,贺宛男指出,美国的税收收入有很大的比例都用在了教育、医疗等基础民生方面,相比我国而言比重要高出不少。这就使得美国从学前班到高中都可以不花一分钱(包括学费和课本费),每天还有免费校车上门接送,甚至低收入家庭学生的午餐费也全免。到了大学,孩子可以申请贷款和各种补助,即使没有申请到奖学金,如果家庭年收入低于所在州的平均水平,也不必缴纳学费。

  医疗保险方面,不同的州虽然不尽相同,但都替美国人看病减去了大量的费用,甚至有完全免费的州、医院。因而,文章说“如果没有医疗保险的话,纽约的医疗服务价格要比北京贵”,也遭到网友的诟病。

  再看食品、药品,美国对于这类要“吃”的东西都有着严格的监管把关,可以说,美国的猪羊牛肉、牛奶、水果蔬菜等等,往往品质要比国内的好不少。即使如物价对比所显示的,这类商品价格相当,但获得的产品质量却相差不少。其他还有不少免费便利的公共设施和服务。可以说,看似相同的价格,在美国换来的商品和服务却可能要优质许多。

  短评

  要比出点意义来

  文/本刊见习记者 徐卓航

  关于中美物价高低的讨论早已是老生常谈,单纯地对比物价数字也只能从侧面反映出一定程度的物价水平,意义究竟有多大?也许没多大。不过,既然要比,就要比出点意义来。

  物价、通胀、收入、CPI,这些都是与我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在当今这个时代,更是我们每个人所关心的基本民生问题。所以,关于物价高低的热议才会不断出现,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而事实上,相关的讨论、研究、分析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讨论过菜贱伤农,郎咸平说反观美国,我们的菜价就是贵在了菜场的摊位费用等中间环节上;我们也讨论过牛奶品质,牛奶品质“全球最差”说的就是我们。可以说,在我们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在当下,我们发现的问题有很多,我们的讨论也很多。而中美物价高低的对比也正是如此,是民生问题的一个折射。

  那么,既然关注了,既然拿出来作对比了,就要好好地去比较,深入地分析,一项一项地看。这一项我们为什么便宜了?那一项贵是贵在哪些地方了?哪里有问题,哪里不完善欠合理,就去试着调整。单纯的数据比较不具有太大意义,也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要做的,是从各方面的对比中发现问题,最后能逐步解决这些问题。美国的交通、人力成本、知识产权等因为一些因素比我们贵。可是在我国,老百姓更关心的食品、住房等等,则对我们来说真的不便宜,这就是一个问题。把它解决好了,才能算是对比出了一点意义。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