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闲置资金生钱记 扎推理财产品和委托贷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30日 01:25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刘飞 北京报道

  民间借贷高烧不退,游资炒作愈演愈烈。货币政策持续收紧,中小企业周期性钱荒重现。但也有例外,还有一些企业并“不差钱”。

  发债是企业融资通道的出路之一。央行的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融资总额7.76万亿,其中企业债券占8.5%,同比高0.5个百分点。而Wind统计显示,今年截至7月20日,总计发行11335.93亿元的企业债权融资工具。但同期中小企业集合债的发行规模仅14.18亿元。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许多大企业并未将低成本筹措的巨额资金运用到实体经济中,部分上市公司也急于为家里的“余粮”寻找保值增值渠道。

  扎堆理财产品

  如今,购买理财产品也成为上市公司保值增值的渠道之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25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公告,投入资金超过120亿元。其中海螺水泥出手最为大方。

  6月15日,海螺水泥发布公告称,过去12个月内用于委托理财的经营资金累计为48亿元人民币,占公司截至2010年净资产的13.71%。未来要将总金额为40亿元人民币的经营资金用于理财。

  而就在当天,海螺水泥的95亿公司债挂牌交易。

  一位资深投资者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海螺水泥2010年报公司账上货币资金仅27.3亿元。到了2011年3月底,一季报账面资金也仅30.7亿元。“一眼明了,公司账面资金根本不足以支付40亿元的理财产品,有发债融资流入理财产品的嫌疑。”

  “募集资金不投在任何具体项目上,通过购买理财产品的安排,上市公司也可坐享上亿元的利差收益。”上述投资者表示,他正准备撤出。

  无独有偶的是,继12亿短期融资券和10亿中票,5月27日上市公司特变电工继续发行了今年第二期的9亿元中票,然而,该公司购买理财产品使用的存量资金金额却接近10亿元。

  但记者注意到,理财产品更大的入口是“超募资金”的变相流入。数据显示,参与理财产品投资的25家上市公司中,有22家公司是2009年之后上市的中小板公司,其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合计约77.2亿元。

  2010年4月底上市的陕鼓动力动作幅度最大,截至目前已有12.5亿元资金用于投资理财。继去年购买3亿元理财产品后,今年3月再度披露拟投资6亿元购买中信信托两款理财产品,其中一笔理财产品预计年利率高达8%至9%。

  事实上,用募集资金理财并非个案。“将募集资金置换成自有资金非常简单,很多上市公司都在这么做。”北京某上市公司财务人员表示,企业先用自有资金投入募资拟投项目,待募资到位后,再发个公告置换出原来的自有资金,规避了监管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深交所公告显示,2010年中小板有204家新上市公司,超募总额超过1200亿元,但从2010年年报披露的情况看,超募资金归还银行借款约17.28亿元,补充流动资金约88.75亿元,用超募资金投资与主业相关的项目有55.49亿元,总使用进度仅21.76%。创业板的情况则大体相当。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增速与零售银行的发展正相关,上市公司的投入规模随着理财发售量逐年递增。公告显示,2008年发布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只有4家,2009年有5家,2010年突然增加到18家,2011年上半年就达到了25家。

  “比起活期存款,理财产品收益率为10倍左右,比固定存款灵活、方便赎回。”上述财务人员表示,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也算是帮银行变相揽储,两者各取所需。

  但业内人士呼吁,需要加强对募集资金的监管,否则越来越多的超募资金“暗度陈仓”,变相流入理财市场,不利于主业发展。

  委托贷款激增

  相比理财产品,委托贷款高额的利息回报更受到上市公司的青睐。

  6月8日浙江香溢租赁有限责任公司将自有资金5500万元委托中行贷款给南通麦之香,期限一年,年利率高达21.6%,为当时一年期银行贷款利率6.31%的3.42倍。

  高利诱惑下,让众多上市公司“趋之若鹜”。据媒体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沪深两市共有102份有关“委托贷款”的公告,涉及49家上市公司,累计贷款额度为156.72亿元,同比增长36.21%。

  央行发布的数据也得以体现,今年上半年委托贷款增加7028亿元,同比增加了382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近120%。从结构看,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达9.1%,同比高5.1个百分点,为2005年以来的历史新高。

  上述财务人员把委托贷款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高利贷性质的对外委托贷款,向无关联的公司发放高息贷款,多为房地产或相关企业。如香溢融通向东方巨龙和凤凰新城提供的5000万元和6000万元的一年期委托贷款,年利率分别高达为21.6%和18%。

  第二类是向关联的控股公司、“亲戚”公司放贷,贷款利率适中,贷款方需要提高资金利用率,借款方缓解资金压力。如7月15日天津松江集团向其持有59.67%股权的天津滨海控股提供一年期总额1亿元的委托贷款,贷款利率为8.528%,略高于一年期贷款利率。

  第三类则是以低于银行贷款的利率从控股股东处获得大量借款。如珠江啤酒从珠啤集团借到了4000万元现金的利率仅为2.75%,甚至低于一年期存款利率。又如中国中铁以基准贷款利率下调10%的优惠条件从控股股东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拿到了不超过20亿元的现金。

  “目前市场上委托贷款多以前两类为主。”上述财务人员表示,部分公司吃利息的利润甚至赶上了主营业务。

  最典型的就是ST波导,其6月30日发布公告称,收回青海中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9000万元的本金以及1404万元利息。而此前的2011年一季报显示,净利润仅为1896.96万元。

  尝到了坐收渔利的甜头,ST波导在4月份再度通过中信银行杭州分行向淮安弘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发放了一年期5000万元人民币的委托借款,年利率提高至18%。

  利息收入已成为一些公司的盈利来源,在刚刚披露完成的半年报中已有体现,武汉健民半年报显示,公司对外委托贷款取得1304.41万元的收益,而同期净利润为3619.62万元。

  然而高收益必然暗藏高风险。ST波导上述的9000万和1404万元利息原本应于5月4日到期,延期一个多月后才得以收回。此外,香溢融通、粤电力、莱茵置业等多家上市公司也纷纷公告委托贷款展期,展期6个月至1年不等。

  “委托贷款属中间业务,银行作为受托人不承担任何贷款风险。”某北京分行对公业务客户经理提醒,要严格审查委托贷款的对象、用途、项目,必要时进行抵押担保。其中的风险不可小觑,一旦违约出现,风险全部由发贷企业承担,上市公司股东的利益显然会受到挑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