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长假临近,年终红包也随之而来。很多人心里都盘算着如何消费,给自己买件名牌大衣、换一个新的笔记本、出国旅游一趟等等。不过年终奖可不是天上掉馅饼,这是你辛苦工作一年的奖励,这笔钱到底该怎么花,还应该好好规划一下。
别把年终奖挥霍一空
岁末新春,精明的商家必然会推出各种打折促销活动,旅行社也会推出各种优惠的旅行计划,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辛苦了一年,这时难免会产生消费冲动,看见什么感兴趣的东西都挺想买的。不过,这时最好不要在冲动下将年终奖挥霍一空,最好将要花费的项目和费用列一个清单,同时也可以趁着新年发年终红包的时期,确立新一年的理财目标,做出今年的财富规划。
首先,需要先预留过年的开支,比如春节的父母孝敬金、红包、送礼、年货、聚会、旅游等费用。
其次,在预留了以上的支出费用之后,可以考虑增加一些投资,可以占到剩余资金的六七成左右,投资前要对自己的资产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评估,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品种。如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可以选择储蓄、货币型基金、债券型基金等投资品种;如果风险承受能力适中,可以考虑投资一些稳健类理财产品,如偏债型基金等。如果风险承受能力较高,投资者可以适当选择股票、股票型基金等投资品种。
最后,剩下的三四成资金,就可以用来消费,买自己一直想要的东西。不过,要避免冲动型消费,进了商场之后,看见打折的都想买,最后买到的东西却并不是自己心里想要的。因此,消费者在购物前,最好制定一份消费计划,买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新年礼物,当做对自己的年终奖励。
可提前还贷节省利息
如果你已经按揭购买房屋,在预留了过年开支之后,也不妨考虑用年终奖提前还贷节省利息支出。目前房屋贷款的基准利率是5.94%,首套住房打7折可享受4.158%的优惠利率。尽管目前利率处于较低水平,但2010年加息预期强烈,用部分年终奖提前还贷,也可以省下不少利息支出。
以买首套房贷款50万元为例,贷款期限是20年,按照等额本息还款法计算,每个月的月供是3071元,支付利息总额是23.72万元。假设提前还贷5万元,如果保持贷款期限20年不变,月供就减少为2764元,支付利息总额为21.35万元,比原来节省2.37万元;如果保持每个月的月供在3080元,可以将贷款年限缩短3年,总共支付利息17.83万元,省下6.42万元左右的利息支出。这样看来,选择缩短贷款年限的提前还贷方式更为划算。
案例分析
罗先生,28岁,工作3年,IT工程师,月薪1万元左右,活期存款3万元,基金3万元,股票5万元,无商业保险;眼看着自己接近而立之年,买房、结婚等问题迫在眉睫,刚刚拿到年终奖金10万元,罗先生打算认真开始自己的理财规划,减少自己的后顾之忧。
理财目标:5年内买房、结婚;主要问题:1.房子应该现在赶紧买,还是等资金更充裕时买?2.年终奖金应该如何配置?
理财诊断
通过沟通,罗先生具有较高风险承受能力和一定投资经验。目前,罗先生的资产配置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为股票配置比例偏高,整个资产组合缺乏稳健性。二为活期存款配置比例偏高,降低了整个资产组合的获益可能。
配置建议
1.根据罗先生的风险承受度和个人投资爱好,建议罗先生将50%的股票,转换为基金配置,以降低个股带来的风险,同时股票型基金的投资同样可以享受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收益。活期存款保留1.5万元,并且建议和银行签订一个活期理财协议,例如“阳光活期宝”,这样也可以享受比普通活期利息更高的收益,其他1.5万元也应该转移到平衡型基金等投资品种,以获得更高的预期收益。
2.对于本期年终奖金10万元,由于罗先生具有明确的住房规划,在预留合理的过年花销后,建议罗先生购买一些稳健类的理财产品,例如“阳光理财T计划”、稳健一号、阳光资产配置计划等,这样可以让自己的住房规划不会因为风险过高而产生动摇,有利于规划的实现。
3.作为一个高收入年轻人,从长远考虑,建议罗先生安排部分月收入进行基金定投。
购房建议
由于罗先生买房是自住,而北京的房价长期是看涨的,因此购房时机选择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关键是买到合适的房子。
基于罗先生的财务状况,拿到年终奖后,已经具备了按揭购买100万左右房产的能力。首次置业,首付2成,按揭80万。按照等额本息还款法计算,每月还款约4900元,低于月收入50%,可以保证财务状况的稳定自由。
同时,由于当下政策调整,房价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存在一定的不明确性。因此,如果罗先生没有遇到合适房源,不妨观望。
资产规划
基于罗先生中期有买房、结婚的目标,我们不妨假设买房首付需要20万、装修需要10万、结婚需要5万,罗先生目前还有20万-30万的资金缺口,需要通过理财规划来实现。剔除风险偏好等特殊因素,但就年龄因素分析,30岁以下年轻人风险资产、稳健资产、低风险资产的配置比例为60%、20%、20%是一个合适的选择。结合罗先生的风险嗜好因素,罗先生可参考该比例进行资产配置。
同时,由于罗先生日常花销过大,建议他将每月工资的20%用于基金定投,一方面有着强制储蓄的功能,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本报记者 季小舟 路晓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