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理财产品成银行腾挪信贷规模新宠

  证券时报记者 唐曜华

  本报讯 今年一季度发行的大量票据已于三季度到期,银行业人士预计未来票据负增长势头将减缓。目前,银行信贷资产转化为理财产品的现象趋于活跃,这种表内资产表外化的做法或将成为商业银行腾规模的“新宠”。

  年底票据负增长预计减慢

  建设银行深圳分行一人士认为,一季度为票据融资增长的高峰期,票据期限一般为3-6个月,因此大部分一季度的票据已经到期,10月份以后每月到期的票据规模将减少。央行公布的每月信贷数据显示,上半年,金融机构票据融资增加1.71万亿元。其中,一季度票据融资大增1.48万亿元。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此前在深圳也发表类似观点,他预计11月、12月银行票据负增长将减慢。

  票据规模萎缩现象已在公布的银行三季报中有所体现,民生银行近日公布第三季度报告显示,第三季度该行票据贴现规模萎缩近半,9月末票据贴现余额只剩下613.52亿元。

  不过,9月份主要商业银行新增贷款占比骤降至24.4%还是令人费解,4家大型银行和13家股份制银行的新增贷款规模只有1259亿元,政策性银行、城商行及农信社三类机构充当了9月份放贷的主力。

  据记者了解,除了票据到期因素外,一些受资本金制约的银行纷纷通过信贷资产转让,以及将信贷资产转化为理财产品的方式减少风险加权资产,调整资产负债表,则是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新增贷款规模萎缩的另一方面原因,

  “信贷资产转让确实开始增多,但活跃程度赶不上2007年信贷紧缩时期。”交行深圳分行一人士告诉记者,主要是一些受资本金不足制约的中小银行在卖信贷资产,以调整贷款规模,提升资本充足率。

  “不缺客户的银行愿意转让,缺客户的银行愿意买,转让的交易因此增多。”深圳某股份制银行信贷管理部负责人表示。

  不过,信贷资产转让仅引起信贷资产转移,但并不会让银行总体信贷规模减少,“一笔贷款转让后,从转出方的资产负债表剔掉了,但是会在转入方的资产负债表入账,即使双方签了回购协议,也会在其中一方的资产负债表体现,不会就没了。”交行上述人士称。

  理财产品成调规模工具

  业内人士指出,让贷款真正转移出银行体系的办法则是将其转化为理财产品,即表内业务表外化。据了解,近期已有越来越多银行通过信贷资产理财产品来调节贷款规模。

  据普益财富统计,9月人民币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发行数较8月大幅增加60%以上,10月这一趋势在延续,上周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达83款,高过9月份前3周的单周发行量。其中,9月份公布募集金额的118款信贷资产理财产品募集资金超过600亿元。

  其中,9月发行的335款人民币信贷资产理财产品,有193款投资于银行存量信贷资产。某股份制银行信贷部门人士道出了银行青睐发行此类产品的原因———银行将一部分存量贷款打包做成理财产品出售后,银行跟贷款客户的关系并未因此终止,事实上,银行只是将存量信贷资产暂时转让给理财产品的投资者,理财产品到期后,银行再继续为这位贷款客户提供贷款。这样可以一举两得,银行不需要再重复审核贷款,暂时转让又帮助银行达到调整贷款规模的目的。

  银行人士预计,随着票据负增长减慢,银行将票据置换为一般性贷款的空间已经不大,信贷资产理财产品作为调节工具将会得到更多运用。尤其是一些资本金不足的商业银行。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