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招巧赚养老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30日 17:25  《理财周刊》

  (文前提要)退休族、准退休族最怕的就是投资亏损,要想降低投资风险,不仅要善用投资工具,还要在投资方式上做些改变:分散投资、分批进场、不忘停利,便是不错的选择。

  文 本刊记者 张安立

  投资害怕亏损的心理人人都有,退休族、准退休族更是亏不起。

  2008年的惨痛回忆让很多投资者心存忧虑,“原本想买点股票赚赚养老钱,可还没开心几天,连本都没剩多少了。”像陈老伯这样的退休族,开始变得谨小慎微起来,“涨也怕、跌也怕,这日子可不好过啊。”

  有类似经历的退休族、准退休族们似乎陷入了两难境地,不投资担心将来钱不够用,只是存银行怕是连通胀都抵御不了,可投资又担心血本无归,连“老底”都不保。于是,大家一改往日作风,把风险高低作为投资前首要考虑的对象,降低风险变得尤为重要。

  其实,投资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可怕,特别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更是藏着不少机遇。只要遵循一定的操作攻略,往往可以取得“跟涨抗跌”的效果,满足退休族、准退休族的心愿。

  手段一:分散投资

  “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已经成了一句老话,这当然是降低风险的有效措施。特别在震荡行情中,我们有必要利用不同的投资工具赚不同的钱。就好比把钓鱼竿放在不同的池塘里,钓到鱼的概率更高一样,投资者不妨通过资产配置,在不同池塘(投资类别)放上鱼竿。

  要做到分散投资,投资者应先了解不同投资工具之间的关联程度。一些表面看起来差异较大的投资方式,其实潜在联系密切,一旦市场波动,很难有幸存者。万一没弄清楚就盲目投资,可是要吃苦头的。

  陈老伯原以为他做到了分散投资,可在历时一年的熊市后,他发现鸡蛋还是在一个篮子里。原来,陈老伯将半辈子的积蓄一半买了股票,另一半买了偏股型基金。随着上证指数从6000多点泻到1600多点,他的基金净值一路“相依相伴”,跌势丝毫没有差异可言,15万元的本金一晃只剩下6万元。

  在统计学上,可以通过“相关系数”来表示数据间的关联程度,“1”代表完全正相关,即完全同步,“-1”代表完全负相关,即完全反向,两组数据的相关系数越接近0,相关性越小。将此模型引用到金融投资中,可以算得不同投资工具间关联性到底如何。比如股票型基金特别是指数基金与股市之间的相关系数几乎为1,而平衡性、偏债型基金的相关系数就降低一些。我们应该尽量选择相关系数接近0的不同投资工具做组合,以此降低风险。

  记者用黄金价格与上证指数做了一次模拟后得到,1999年初至今的两组数据(见附表1)之间相关系数为0.6,近一年中两组数据的相关系数为0.39(见附表2),而在2005年,两者之间出现了反向相关的情况,相关系数为-0.098。可见金价与股指之间的关系不能一概而论,在某些时间段中,两者相关性较强,而有时候却差异巨大,能够很好把握两者关系的投资者才能够游刃有余。

  由于样本量越是细化越能真实反映两者之间的关系,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相关系数计算的难度,对一般投资者来说并不实用,所以我们建议大家通过对比走势图的方式来判断两者之间相关性程度。

  此外,一些基本的投资常识也能为我们所用。比如债券与股票虽然正相关,但债券一般先于股票反转,两者之间相关度并不高。我们可以通过“时间差”的投资方式,既不踏空股市的上涨,又能在股价回落时享受债券的收益。虽然收益率较股市低了不少,但债券投资或债券型基金的稳定性较好,称得上不错的避险工具。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上证、深证指数与港股、美股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密切起来,在选择投资海外市场前,也应先做好相关性的研究。

  手段二:分批进场

  市场好的时候投资者喜欢“一掷千金”,单笔买入希望可以赚到更多,可这一做法在震荡行情中并不适用,而且也缺乏长期投资的概念。投资者不妨延用基金定投的做法,对成本进行分摊,免得在高位深深套牢。即便是伴随下跌行情一路买进,回本也要快出指数回升不少。

  我们曾模拟计算过定投上证指数,发现从2008年4月开始扣款的投资者,只要坚持定期扣款15次,便可在今年6月取得12.12%的收益率,而对于非常不幸的从2007年10月开始定投的投资者来说,坚持亦有回报,至六月初其亏损程度仅为4.6%。这两种情况均优于大盘综合指数表现。

  对于追求低风险投资策略的退休族与准退休族来说,分批买进不仅指基金定投,在股票及其他无法自动扣款的投资方式上也可以人工定投。投资者只要为自己设立一定的“定投纪律”,坚持定期扣款,就可以取得相同效果了。

  与大多数投资者一样,秦女士2008年的股票投资相当不顺利,为了挽回损失,她选择继续征战股市。今年年初,一片迷茫的她从投资个股转而投资指数,每两周坚持定投2000元购买50ETF,“我从1.397元净值一路买到2.213元,涨幅可比不少股票高出不少。”虽然秦女士的定投收益比不过今年年初一次性大笔买入的投资者,但在心理上,她的压力也小了不少,而且,一次性购入的投资者未必有秦女士这样的恒心坚持至今。

  为了进一步降低风险,可以采用减少每期金额、拉长投资时间、增加投资频率的方式,比如原本每月扣款2000元变为每双周扣款1000元,或是每周扣款500元,这一做法在震荡行情中更有利于分摊成本,长期来说也可能有助于吸收更多底部份额。

  手段三:不忘停利

  投资要善于止损,也不能忘记停利。欲望有时候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远大的目标,可有时却只会起到反作用。

  股指在6124点回落前,大多数股民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收益,将希望寄托在8000点、10000点甚至12000点以上,可现实给了大家无情的打击。“要是我在6000点的时候全部出货就好了。”投资者心中不免有这样的声音,可真正做到激流勇退的投资者屈指可数。

  正所谓“高处不胜寒”,市场的周期性决定了没有一直向上的行情,有时候及时停利是一种很好的避险手段,在确保以往收益的同时,静观后市发展,或只用一小部分资金参与其中,效果可能更好,对退休族、准退休族的心理压力也更小。

  在实际操作中,停利可以有两种方式。对于稳健型甚至保守的投资者来说,可以将本金赎回转入负相关投资工具,留下获利继续参与投资,也就是利用“安全垫”原理实现保本。以投资3~5年期间为例,投资者在获利30%时,赎回本金加收益的七成,留下三成继续投资。比如10万元的投资在增值到13万元时,取出9.1万元投入与原本方式负相关或相关系数较低的工具中,而留下3.9万元继续参与原市场。这样做不仅能确保原本获利,还可以因本金转入负相关或低相关资产而避开很多风险。

  另一种做法是获利部分先停利出场,本金留下继续参与,这也是比较积极的做法,对风险偏好型投资者比较适合。在对未来行情分歧较大的情况下,投资者不妨在获利20%、30%时,先了结收益,保住胜利成果,只留下本金投资就好。退休族不妨乘着停利的机会好好犒劳自己一番,无论是物质享受还是精神上的满足,都是对投资获利更切身的体验。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