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投资理财:迟钝一点又何妨

  汇添富基金刘劲文

  电影《走出非洲》是一部表现对以往如田园诗一样美好生活回忆的奥斯卡获奖影片。电影中对于非洲大陆这片神奇、富饶、美丽土地的全方位展示。

  再度重温旧梦,却无意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越是强大的动物,好像反应越是迟钝、安详,而那些天生弱小的动物们,如羚羊、斑马、角马等,则似乎总是生活在惶恐不安的高度敏感中。

  这让我想起了投资市场上的“羊群效应”。大量的散户们正如非洲草原上的羚羊一样敏感异常,市场上扬时个个勇于追涨,信心百倍蜂拥而至;大盘跳水时恐慌心理引发连锁反应,纷纷杀跌盲目出逃。对于市场信息的过度敏感,正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也许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投资理财反应迟钝一点,有时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关于敏感和迟钝,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曾在其畅销书中提出了一个新名词———“钝感力”,字面直译可以说是“迟钝感受的力量”。按渡边淳一的解释,“钝感”不是迟钝也不是麻木,而是一种对周围的一切排除干扰、勇往直前的态度。拥有迟钝而坚强的生活态度,就不会因为一些琐碎小事而轻易产生情绪波动。看似迟钝的顽强意志,却可以构成我们生存在现代社会的强大力量。

  现在很多人都买了基金作为自己投资理财的重要工具,基金净值每天的上下波动也让不少持有人为此敏感得很。今天一看,涨了,心里乐呵呵;明天一瞧,跌了,心里气呼呼。其实,购买基金的目的是为了享受专家理财的优势和服务,本来就应该对日常的净值波动“钝感”一点,以长线思维来考量手里的基金表现才对。几周甚至个把月查看一次基金净值就好了,何苦把自己搞得因为过分敏感而天天焦虑不安呢?

  “投资理财常以无事,即其多有事,不足以理财也”,因为过于敏感而常处惶恐急躁,这种如草原羚羊一般易随大流的本能反应,往往正是投资理财的“兵家大忌”。投资理财这样的长期事业,敏感未必胜迟钝,迟钝一点又何妨呢?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