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通缩时期理财手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30日 13:47  《第一财经周刊》

  在通货紧缩时期过于专注手握现金也许不是最好的理财方法。

  文|CBN记者 崔鹏

  通货紧缩这个词在现在其实是一个很敏感的说法,因为对这个经济现象专家们还没有定论。这种求证的难度在于,各种测量指标只是个必要条件,也就是说,比如通货紧缩会出现商品价格下降,投资减少,但是你不能说投资减少商品价格下降,就算是已经能够证明出现通货紧缩了。好在《第一财经周刊》理财栏目目前还没有验证复杂的经济现象的任务,我们只要对公司人提出一些适当的理财建议就好了。

  还可以投资股票么?

  如果按照传统的经济危机的定义,就是生产过剩而造成通货紧缩。还记得在政治课本中美国资本家往海里倒牛奶的情景么?如果是那样的话,所有东西的价格都在下降,股票也不例外,可以想象如果一个家庭连生活都出现问题,肯定会把资本市场上投资的资金撤出来,那样就将造成股票进一步下跌,如果这个逻辑链成立,再加上投资者的恐慌心态,在通货紧缩时期购买股票就等同于购买毒药。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1920年代到19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美国资本市场大幅下泻,最高的跌幅超过80%。但是在此后的80多年里,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出现过很多次通货紧缩时期,而股市并没有像逻辑中所推导的那样单边下跌。比如在1950年,美国在战后经济的发展有点过快,在1950年经济萎缩,当年CPI为-2.08%,而当年的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涨幅却达到22.6%。虽然在2002年的通货紧缩中标准普尔大幅度下跌超过20%,但是总的来说,根据 Leuthold Group对1872至2002年间各个中度通货膨胀和中度通货紧缩阶段标准普尔500指数的表现进行的考察,他们发现轻微的通货膨胀并不会毒死券商和分析师,在物价跌幅平均处于0至2.4%的年份,股市的年回报率为相当不错的14.6%。

  在中国,通货紧缩和资本市场的涨跌显得关系并不紧密。在有资本市场后中国出现了两次通货紧缩:第一次是亚洲金融危机后,1998年4月至2000年1月CPI连续22个月同比下降;第二次是2002年3月至2002年12月出现连续10个月的下跌。在两次通货紧缩中上证指数分别上涨了23%和下跌了10%左右。

  如果有个心理素质强健而且喜欢钻牛角尖的投资者在贯穿这次超级通货紧缩的5年中,一直持有手中的股票的话,在这次通货紧缩结束时还会有超过9%的收益率,而且其中没有包括股票分红的部分。虽然这5年的收益率只有这么多,但这也足以证明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通货紧缩并没有那么可怕。这种股市对通货紧缩的偏乐观反应很可能与各国政府奉行的凯恩斯主义有关。因为在通货紧缩期间政府加大了市场的流动性,这些资金不一定真的用于实体投资,有很多回流入资本市场导致市场活跃。

  当然其中也有例外,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自从1986—1990年日本经济高度繁荣的“平成景气”时期以后,它就一直笼罩在通货紧缩的阴影里,日经225指数从1990年最高的近40000点一直下跌到现在的不到8000点。如果在这种情景下想从股票市场赚到钱简直太困难了。不过相信有力的中国政府不会让经济不景气转成日本式的慢性病。

  固定收益产品也会有风险

  虽然在通货紧缩期间股市不一定就是下跌,但很多投资者会把资金转向固定收益类产品,比如债券或者信贷类银行理财产品。然而,通货紧缩时期央行一般也会不断降低利息,这就将导致固定收益类产品风险加大。

  这种风险主要是来自降息使得在银行发售信贷类理财产品的企业会因为利息降低,提前还清旧债再借新债以降低利息成本,而这种“换债”导致银行信贷类理财产品收益下降,以前发行的高收益产品提前终止。而无担保的企业债也由于通货紧缩变得风险增大。

  有一点需要公司人投资者注意的是,不要因为安全性而投资不易变现的长期投资品种,例如不能转让的长期企业债或者国债,它们不但使投资风险加大,而且在通货紧缩结束后的通货膨胀期里,也会让这种投资者吃尽苦头。

  现金没那么管用

  在通货紧缩时期保留现金是个不错的主意,因为物价在一天天下降,而消费者和投资者还在预计他们的购买标的价格会继续下降,所以他们还是不会出手购买,这又导致了物价进一步下降—这就是通货紧缩形成的原因。所以,如果保留现金,那就等于在相对地享受战胜CPI的成果。

  但这前提是通货紧缩真的长期盘踞着我们的经济生活,可现在它到底来不来还说不清楚,来多长时间也说不清,在中国信贷消费正在不断被年轻一代公司人接受的情况下,即使出现通货紧缩想来也不会持续太长时间。

  如果把手中的金融资产全变成现金,也就是呼应现在流行的“现金为王”的口号也是有风险的。就像巴菲特在给股东的信中所告诫的“随着金融局面的进一步动荡,持有这些现金的投资者会越发自我感觉良好,甚至到自鸣得意的地步尽管这些现金不能带来任何收益,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购买力在不断下降。”

  职业值得好好盘算

  在通货紧缩情况下,物价不断下降,对消费者来说本是求之不得的事,但对于多数人往往是所失大于所得,收入降低特别是周期性行业公司的奖金降低会严重影响消费者的收入预期,也就是说虽然物价降低,但是消费者的收入预期降得更快。正像弗里德曼的假说那样,在通货紧缩时期,消费者容易把自己的长久收入预期预测得比较悲观,而人们的消费也正是根据长久收入预期来决定的。

  另外,通货紧缩还会影响到公司人的职业选择。一般公司为了化解逐渐下降的销售额对公司带来的影响,会通过裁员或者降薪平抑损失。而公务员等职位不会因此受到降薪影响,相反还会坐地升值,可以预见它们还会受到更多的追捧。所以,应付通货紧缩,更慎重地考虑好职业问题也是我们要做的功课。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