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沈林灵
如果退休是不同人生的相同结果,那么养老便成为每个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人生的最后几十年里,我们的养老该交给谁?
养儿防老
养儿防老,这是一个横亘历史的古老词语,今天似乎也还富有生命力。生活中确实还有一些人有着这样的打算,希望子女能负担起自己的养老问题.但实际上,子女们能担负起吗?
据央视在全国10个大中城市对 1010人作的电话调查显示,在问及理财计划当中是否有为父母养老做准备时,大约只有11%的人认为准备了养老金,但实际是不是真的就够了,会不会用好?却仍是一个沉重的问题。
退一步想,即使子女们有为父母养老的心愿,但他们是否都有这样的能力呢?随着中国人口逐渐形成“4-2-1”模式(双方父母、夫妻俩、一个孩子),夫妻俩要供养4个老人,如果寿命增长,甚至有可能供养8个老人,这将是一个极其沉重的负担。更何况,社会竞争的加剧,年轻人将面临诸如住房、子女养育等经济压力,生活的重负和艰辛已经让他们苦不堪言,又谈何能力来为父母养老?
不难看出,养儿防老的古训实在有些过时.在不久的将来,恐怕多数的中年人面对自己年迈的父母和祖父母,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政府买单
儿子指望不上,很多人又把希望寄托在政府身上,认为政府应当为自己的养老埋单。但事实上,政府所能提供的社会保险远远不能满足民众的养老保障。
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预测,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2亿,占总人口近25%。另外一个数据预测称,到2025年,缴纳养老金的人数和退休金受益人数的比例将大大低于1。这就意味着,到2025年,我们可能还未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却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
未富先老的先天不足带来了很多问题:不论是国家还是个体养老保障的负担正日益沉重;老年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养老方式已不能适应老龄化社会的要求。未富先老意味着靠过去那种传统的养老制度今后也许根本养不起那么多老人。
而事实上,目前政府所提供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障范围也仅覆盖了全国15%左右的人口,且社保“保而不包”的特点也给其养老功能打上了一个问号。据测算,目前的基本养老保险的平均替代率约为40%,也就是说,退休后能领到的养老金约占退休前工资的40%,而这样的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
自我规划
要想过上有品质、有尊严的退休生活,就需要从年轻的时候就做好合理规划,在财力上做好充足的准备。
也许有的人会觉得在二三十岁的时候就考虑养老的问题,是不是太早?理财专家忠告,这样的想法是一个误区。
来看一个例子。如果一个人60岁退休,到时需要100万元的养老金,看看从不同的年龄段开始准备,差异究竟有多大。
不同年龄段筹备养老金需投入的金额
开始准备年龄/岁 |
距离退休/年 |
年投资回报率(%) |
每月投资/元 |
22 |
38 |
8 |
338 |
25 |
35 |
8 |
436 |
30 |
30 |
8 |
671 |
35 |
25 |
8 |
1051 |
40 |
20 |
8 |
1698 |
45 |
15 |
8 |
2890 |
50 |
10 |
8 |
5466 |
55 |
5 |
8 |
13610 |
从表中可以看出,要达到60岁100万元养老金的目标,从22岁就开始准备的话,每个月只需拿出338元;如果到50岁才考虑的话,每个月的投入就增加到5466元,有很多人需要把每个月的全部工资都投入,甚至是每个月的工资投入了还不够,这就会大大影响当前的生活质量,导致入不敷出。
为什么同样的目标,在不同的时间实施差异会这么大?其实,这就是复利的魅力。越早开始,需要付出的金额就越少,对生活的影响也最小。所以,尽早开始准备退休金吧,它将决定退休生活的质量。
尽管我们难以对自己的生命和退休后的生活长度作出预计,但只要明白这段时光的精彩程度取决于退休前的准备程度这一道理,并为此做好财富的规划,财力上的准备,人生的后半程也将同样精彩。说到底,养老就在我们自己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