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规避五大养老系统性风险(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3日 17:26  《理财周刊》

  风险三:投资风险

  风险发生概率:★★★★☆

  风险危害程度:★★★★☆

  风险综合评级:★★★★☆

  为了战胜通胀,也为了让财富增值,我们必须要将养老金用于投资,但投资都有风险,一旦投资不慎,辛苦积攒的养老金不但无法做到保值增值,还将面对亏损的困境。因此,用于养老的资金在投资上应该保守一点。

  规避策略:不同年龄段的人应该进行不同的养老金风险筹划。对于已经退休的人来说,由于每时每刻都需要使用养老金,并且自己完全无力承受养老金亏损给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退休族的养老金投资应该遵循“保本至上”的原则,即使有时战胜不了通胀,只要不亏损,就不会影响到日常的退休生活。具体操作方法可以借鉴保本基金的投资策略,将绝大部分资金投资于固定收益类产品(如债券),通过固定利息收入先实现保本,然后再拿少部分资金投资于权益类产品(如股票),来博取超额收益。

  对50多岁的准退休族来说,在投资时,同样要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因为距离退休的时间不长了,他们缺少年轻人能够重头再来的机会和时间。如果此时因股票投资不慎而被套牢的话,将很难有足够的时间等待市场再度转暖,这样就会极大地影响到退休后的生活。因此准退休族的股票投资比例应该少于30%,而剩下70%的资金则应该投资于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另外,资金比较充裕的准退休族还可以考虑投资一些租金收益较高的房产。

  对于20~40岁的中青年人来说,由于距离退休时间还很远,有足够的风险承受空间,因此完全可以放手将大部分退休基金投资于股市等高风险投资领域,因为长期看,股票市场的投资收益远高于债券和CPI,对他们来说,资产增值才是最重要的。不过即使是年轻人也要考虑到资金的流动性,因此还可以购买一定比例的货币市场基金。

  风险四:长寿风险

  风险发生概率:★★★★☆

  风险危害程度:★★★☆☆

  风险综合评级:★★★☆☆

  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老百姓医疗和生活条件的迅速改善,如今中国人的预期寿命正在快速增加,像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平均预期寿命已高达81岁,已和许多发达国家相当,今天80多岁的老年人和30年前60多岁的老年人的健康程度差不多。因此对许多准退休族来说,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退休后活到90岁以上的概率将会相当大。许多人在年轻时进行养老规划时是按照20年左右的退休年限进行计算的,然而真正退休时,将很可能面对长达30年甚至35年的退休生活。这种长寿风险无疑对养老规划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规避策略:除了尽可能早尽可能多地积累养老金外,购买终生年金养老保险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退休前,投保人需要连续缴纳若干年的保费(如20年),退休后,保险公司则需要向客户支付事先确定期限的年金(比如5年、10年或20年),如果客户在确定期限内去世,则要继续向其遗产继承人付完余下的年金(如客户在60岁开始领取年金,确定返还期限为20年,而客户在75岁就不幸去世,则保险公司还需要支付5年的年金)。但如果超过事先确定期限,客户还在世的话,则要在其生存期间一直给付年金直到逝世为止。这样就可以有效规避长寿风险。不过这类终身年金险的缴费一般较高,投保者在投保前需要仔细考虑自身经济实力是否能够承担。

  风险五:啃老风险

  风险发生概率:★★☆☆☆

  风险危害程度:★★★★☆

  风险综合评级:★★★☆☆

  如今“啃老族”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名词,而成了许多退休族和准退休族父母的一大心病。过去是“养儿防老”,让自己的退休生活获得一份保障,如今却是“养儿啃老”,让自己的退休生活增加了一大风险。

  规避策略:规避啃老风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选择不要孩子,做丁克一族。然而大部分人并不会因为今后可能出现的啃老风险而放弃享受人伦快乐的权利。因此最切实可行的办法还是从小对子女进行良好的教育。一方面是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这可以通过良好的学校教育获得,只有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子女长大后才有了在社会上立足的基础,才有能力依靠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自己找到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从而自食其力;另一方面是理财知识的教育,这主要依靠父母的言传身教,从小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和投资意识,有时候要对子女“自私”一点,不能他们要什么就给什么,而要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努力去换取他们想要的回报,让他们知道金钱来之不易。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掌握了科学的理财知识,才能让他们的一生不为金钱所困扰,从而在根本上杜绝自己退休后可能遭遇的啃老风险。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