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投资基金要量力而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3日 15:16 《私人理财》杂志

  郑州徐丽女士问:我今年61岁了,都说养“基”过日子,所以我年初就一口气买下了8只基金,占个人资产的60%。可是正因为养了这些“基”,弄得我现在手头上基本没有流动资金了,这几天只好琢磨着卖掉几只,又心疼这样会白白浪费掉申购费、赎回费。悔不该一下子买那么多。想问问,我们这种普通市民投资多少比例的基金才比较合适呢?

  答:该投资多少股票、基金有一个常用的“框架算法”—用100减去自己的年龄,得到的数字就是投资股票、基金的数量占个人资产的大致百分比。例如,100减去徐女士的年龄61,得到39%就是林女士比较适合的投资比例。得到这个参考“框架”后,可再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做出调整。一般来讲,不同的人群投资基金的比例和品种有以下几类:

  1. 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这类人在基金品种上,选择长期、定投比较好。因为年轻人一般花销较大,每月的工资节余少。如果选择定投,一月一次地定额购买基金,既不会出现一次性大量投资的捉襟见肘,更能起到强制储蓄的作用。况且今年股市震荡加大,定投后就能降低平均成本,分摊风险。购买方式上,年轻人接受能力好,不妨选择网上银行、电话购买,省时省精力。购买金额占收入的20%-30%比较好。

  2. 供房、育儿等负担较重的市民。这类市民的还贷、教育等开支大,

理财和心理上的负担都比较重,可同时又迫切需要通过投资使财富增加。因此,建议在买基金时采用逐步增加投资的方式。由于可支配的流动资金少,要格外考虑各种投资方式的机会成本。购买金额则可略微高些,占到收入的30%左右。

  3. 有闲钱积蓄的中老年人。徐女士就属于这种情况,但像她这样用61%的资产一口气持有8只基金是不太合适的。一方面,中老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一旦“花无百日红”的股市出现震荡,就会给他们造成较大的心理波动。另一方面,精力的不足也可能让他们在分析、研究行情上力不从心。因此,上了年纪的市民购买

股票、基金尽量不要超过所有资产的50%,也不要过于分散地投资,精选2-3只长期看好的基金就可以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