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少了观念束缚 80后理财更有一套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9日 14:02 新华网
作者:张小雅、冯思兴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与世界融合,中国人能选择的理财品种也前所未有的丰富,股票、保险、房产、外汇、基金等理财词汇纷至沓来。对于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的年轻人而言,他们没有理财观念上的惯性,对新鲜事物有着前所未有的热情。 -银行储蓄仍是理财主流 小可,1985年出生,出版社编辑,06届本科毕业生,月薪2500元左右。 虽然薪水不高,但每个月小可都会将自己的钱分为三部分,1000元存入银行,500~1000元备用投资股票和基金,剩下用于消费。仍住在父母家的她不用担心吃和穿,更不用担心有买房的压力。 专家分析,小可的理财观很具有80年后的典型特征:极力想获得经济上的独立,但又多为独生子女,根本上依赖父母较强;在理财上,他们虽然也开始涉及一些项目的投资,但因资金暂少,故储蓄仍是他们选择理财的主要方式。 据业内调查显示,中国城市居民家庭理财方式仍呈现以储蓄为主的局面,储蓄以60%的提及率高居家庭理财方式的榜首。选择储蓄是较为保守的理财方式,对于刚大学毕业的社会新鲜人来说,也不失为良计。国家理财规划师、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彦斌先生分析说:“年轻人应该先从攒钱开始,收入像河流,财富像水库,花出去的钱就是流出去的水,只有剩下的才是你的财,如果你都是月月光、月光族,那你有什么财可理?所以说年轻人一定从攒钱开始。” -逐渐青睐专业理财服务 大魏,1981年生,广告公司客服,工作三年,月薪6000元左右。 大魏还有一个特点,喜欢刷卡消费,在他的包里永远是卡比钱多。这种被专家称为“无感觉”的消费方式已经成为他的消费习惯。尽管每月不菲的工资,但能结余下来的并不多。大魏的近期目标是买车,因此他很想尽快改变自己的财务状况。 有此目标后,大魏工作之余开始关注各大银行以及相关机构推出的个人理财服务,在得到银行精心设计的分期付款计划后,大魏下个月就可以坐上自己的新车了。另外,专业理财机构还给他推荐了适时和符合个人切身情况的货币基金,获利高过银行利息,且保值系数较高。与此同时,他还选择了定期定额计划,既做到了开源,又得到了节流。大魏个人认为:把钱交给专业理财服务机构,是合理理财的有效方法之一。 有关权威专业机构对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4个城市进行的专项调查,74%的被调查者对个人理财服务很感兴趣,41%的被调查者则表示需要个人理财服务。80后也毫不犹豫地逐步向这个群落迈进。 业内人士指出,理财的前提是人们富裕了,有将自己财产保值并升值的需求。而在自己对市场把握不准的情况下,专业机构的理财顾问能提供相对全面的资料,为客观的判断和投资作参考依据。如果正确选择了理财机构,轻而易举地为自己“钱生钱”并不是件难事。 -挑战型投资品种 王军,1980年生,公务员,工作4年,月薪3000元左右。 公务员的工作压力相对企业来说要小很多,但对于今年准备结婚的王军来说,压力并没有减轻多少。目前高涨的房价和银行利息的上调,王军拿捏自己的存款有些犹豫不决。 在经过多方咨询和认真分析后,王军将现有存款的30%用于股票投资,虽然风险较大,但适时地见好就收为王军获得了较好的收益。 “年轻人应该尽早进入理财角色,在选择投资品种时不要太过保守,可以适当接受一些挑战型投资项目”拥有13年亚洲和国际资本市场经历的投资分析师陈进贤这样认为。 据了解,由于去年沪深市场的一路高歌,造成新开户人群最高数达到每日7万人次,堪称火爆,这足以证明挑战型投资利润较高,对于80后的年轻人来说想要获得高回报,需细心大胆两者兼备。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年轻人选择投资风险较大的项目,容易造成急功近利的思想,对个人成长来说是很不利的。 -科技化理财新手段 小林,1982年生,银行职员,月薪4000元左右。 学会计出生的小林似乎对数字有天生的敏感。在她的电脑里下载了各式各样新款的理财软件,从最简单的消费记账软件,到炒股用的“大智慧”,再到基金净值查询“FundValue”,在小林电脑里是应有尽有,就连其手机里也安装了移 动证券等相关软件。 用小林自己的话说,“整天呆在股票市场看盘是远远不够的,一些金融专业人士的分析只能部分相信,市场行情的发展应该自己掌握。”在这些软件的帮助下,小林能够迅速找出一支股票的当前走势、过往业绩、季度报表、公司综合实力指标等数据,从这些及时信息中得出科学的数字性的判断。 无可厚非,小林的投资策略也是很多80年后年轻人选择的手段。在这些软件的帮助下,及时了解市场的走势,才有可能找到投资的最佳点。投资心理分析师十分赞赏这种投资手段,并表示这是年轻人投资心理趋于成熟的表现。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