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记者 姚舜(发自香港)
从3月12日起,中国人寿(2628.HK)及工商银行(1398.HK)两只国企股(即H股)“巨无霸”将正式计入恒生指数,届时成分股数目将由36只增至38只。
其实早在2月初,就有相当多的香港分析师向投资者大力推荐中国人寿和工商银行,其理由便是成分股将进行季度调整,而这两只股票是入选的大热门,值得一博。
2月9日收市后,恒生指数最新季度报告对外披露。果然如市场所预期的那样,连同去年9月率先进入的建设银行(0939.HK)和12月加入的中国石化(0386.HK)、中国银行(3988.HK),恒指成份股中的国企股数量达到了5只。
此间分析员普遍认为,随着国企股在港股市场主导地位的日益加强,今后内地股市的走势将会对港股产生更大的影响。
与时俱进的调整
创立于1969年的恒生指数,是香港市场最具影响力的指数,由恒生银行的全资公司恒生指数服务有限公司编制管理,入选的成分股即所谓的蓝筹股。
恒指在创立时只有30只成分股,其后增加至33只,市值一般占香港市场市值(除H股外)的70%左右。创立初期成分股皆为英资公司,进入上世纪80年代,英资公司逐步淡出,华资企业唱起主角。90年代引入红筹股(即由中资企业直接控制,或35%的股份由中资企业控制的公司)后,内地公司在恒指中的比例开始上升。
恒指服务公司一直以H股公司的股份并非全流通而将之拒于蓝筹股门外,自然也就不会将其选入恒指成分股。不过,随着H股逐渐增加,恒指对市场的覆盖率和代表性明显下降。在建设银行以全流通形式上市后,面对陆续登陆的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巨无霸”,恒指服务公司着手进行了改革。
2006年6月,恒指服务公司修改恒指编算方法,将恒生指数的计算方法由总市值加权法改为以流通市值调整计算,并为个别成份股的比重设定上限。具体操作是:在编算指数时为每一只成份股设定一个流通量调整系数;每只股票的比重上限设定为15%;成份股比重上限和流通量调整系数将定期调整。这样一来,即使流通市值再大,也不能完全计入指数,减少了指数被个别大市值股票所左右的可能性。
由于此前是用总市值加权法计算,为了尽可能减低新计算方法对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采取了渐进式实施办法,即2006年9月8日收市后,老成份股仍按总市值加权法计算,只是将每只股票的比重上限设定为25%;2007年3月9日收市后,老成份股实施三分之二的流通调整,同时将每只股票的比重上限设定为20%;2007年9月7日收市后,就将实施全面流通调整,每只股票的比重上限也将设定为15%。加入恒指的新成分股,如建设银行,将直接实施新计算方法。
与此同时,恒指服务公司宣布,以H股形式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只要符合条件,便会考虑纳入恒生指数(见小贴士)。在维持33只非H股成份股的基础上,增加成分股数目,初步设定增加5只。
2006年8月11日恒指服务公司宣布,建设银行(0939)加入成分股组合,由此,在恒指面世37年后出现了首只“染蓝”的H股。
随着此次中国人寿和工商银行的加盟,初定的5个新增席位悉数有主,恒指服务公司同时宣布,恒生指数的成份股数目将逐渐增加至50只, H股与非H股的数目将不会被固定,目的是使恒生指数能吸收市场中市值大及成交量高的公司为成份股,并继续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市场指针,同时作为指数衍生产品的基准指数。
从2007年第二季度开始,恒指成份股的变动将遵循以下准则:符合所有入选条件,并且与成份股中市值最小的成份股比较时,市值明显较大的公司,将被考虑纳入指数;市值较小及流通量和成交量较低的成份股将被考虑从指数中剔除。
中资股渐成主导
恒生指数更新后的38只成分股,囊括了在香港各行业最具代表性的公司,作为蓝筹股,它们的普遍特性是具有行业代表性、流通量高、财务状况良好、盈利稳定、派息固定。
根据恒指服务公司统计,假如第二阶段变动在3月9日收市后实施完毕,以2006年12月的数据测算,恒生指数成分股12 个月平均市值涵盖率将由62.7%上升至66.7%,恒生指数成分股2006年第四季度的成交量涵盖率达到55.9%。
恒生指数目前下设4 个行业分类指数,即金融、公用事业、地产业和工商业。其中,金融股9只、公用事业股3只、地产股5只、工商业股21只(见附表)。在中国人寿和工商银行加盟后,5只H股所占比重达到13.63%。
在3月9日进行第二阶段的调整后,汇丰控股、中移动所占的比重将分别从22.46%、21.32%下降到20%和16.34%,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石化则将分别从2.3%、1.26%和1.53%上升到3.2%、1.76%和2.14%。在第三阶段调整结束后,汇丰控股、中移动这种重磅流通股所占的比重将进一步下降到15%或更低,在恒生指数中的影响力也将进一步削弱;与此同时,建设银行等H股所占比重可能进一步调升,对指数的影响力将随之上升。
在中国人寿和工商银行进入恒生指数成分股后,38只恒指成分股中将有红筹股和H股共14只,在恒生指数中的权重达到四成以上。中资股对恒生指数的未来表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寿和中国石化是上证指数的前四大权重股,在上证指数中的权重在四成以上,可以说是左右着上证指数的涨跌起落。而这4只股票很快也将在恒生指数中占据10%以上的比重,两地股市的起落将有着更强的关联性。
H股为恒指助力
随着越来越多重量级国企股登陆香港市场,国企股对港股市场的主导作用也将越来越强。为了更好地反映市场的状况,未来也将有更多的国企股加盟恒指成分股队伍。
高增长的国企股纳入恒指,势必又将对恒指产生不小的影响。麦格理证券日前发表的报告预期,平安保险(2318)、交通银行(3328)、中石油(0857)、中国神华(1088)等大型国企股均有望在今年发行A股后进入恒指。这些高增长的国企股,预测盈利动辄两三成以上,客观上将推高恒指的市盈率,令过去的历史市盈率估值参考价值下降。
国企股高增长的前景更有望推动恒指再创新高。日前瑞银证券以盈利增长较预期高为由,将恒指今年目标21700点调高至23000点,盈利增长上调的部分来源便是两只恒指成分股新军——中国银行和中石化。
有市场人士表示,未来内地政策及经济表现,对港股的影响肯定越来越大。大市未来除反映全球经济,还反映内地经济。投资者需要顾及内地市场的动向,再不能只留意外围市况。
小贴士:
恒指成分股选取规则
选取范畴:恒指成份股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作第一上市的公司为选取目标。以H股形式于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如符合以下其中一种情况,也将考虑纳入恒生指数:该H股公司的股本以全H股形式于联交所上市;该H股公司已完成整个股权分置改革,且没有非上市股本;新上市的H股公司没有非上市股本。H股公司只计算H股部分的股份,并进行相应的流通系数调整。
挑选标准:公司市值及成交额之排名;不同行业在恒生指数内所占的比重能反映大市分布;公司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
调整频率:每季度调整一次。调整时间为每年3、6、9、12月的第一个星期五收市,下一个交易日开始生效。一般提前一个月左右发布调整的信息。
调整后恒指成分股组合 | |
股票简称 |
所占比重(%) |
金融业 |
39.88 |
汇丰控股 |
20 |
中国人寿 |
3.47 |
中国建设银行 |
3.2 |
中国工商银行 |
3.06 |
中银香港 |
2.63 |
恒生银行 |
2.49 |
香港交易所 |
1.86 |
中国银行 |
1.76 |
东亚银行 |
1.41 |
公用事业 |
5.14 |
中电控股 |
2.39 |
香港中华煤气 |
1.44 |
香港电灯 |
1.31 |
地产业 |
10.81 |
长江实业 |
3.85 |
新鸿基地产 |
3.38 |
恒隆地产 |
1.27 |
恒基地产 |
1.16 |
信和置业 |
1.15 |
工商业 |
44.17 |
中国移动 |
16.34 |
和记黃埔 |
4.75 |
中国海洋石油 |
3.38 |
中国石油化工 |
2.14 |
思捷环球 |
1.81 |
太古股份 |
1.67 |
利丰 |
1.44 |
中国网通 |
1.42 |
中国联通 |
1.27 |
地铁公司 |
1.19 |
新世界發展 |
1.01 |
九龙仓集团 |
0.98 |
富士康国际 |
0.95 |
招商局国际 |
0.93 |
国泰航空 |
0.92 |
中信泰富 |
0.84 |
华润创业 |
0.78 |
长江基建集团 |
0.65 |
中远太平洋 |
0.6 |
裕元集团 |
0.57 |
电讯盈科 |
0.53 |
总计 |
100 |
注:相关统计数据以2007年2月7日收盘为例 | |
资料来源:恒指服务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