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两地股市联动性骤增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12日 16:26  《理财周刊》

/本刊记者 姚舜(发自香港)

 

312日起,中国人寿(2628.HK)工商银行(1398.HK)两只国企股(H股)“巨无霸”将正式计入恒生指数,届时成分股数目将由36只增至38只。

其实早在2月初,就有相当多的香港分析师向投资者大力推荐中国人寿和工商银行,其理由便是成分股将进行季度调整,而这两只股票是入选的大热门,值得一博。

29日收市后,恒生指数最新季度报告对外披露。果然如市场所预期的那样,连同去年9月率先进入的建设银行(0939.HK)12月加入的中国石化(0386.HK)中国银行(3988.HK),恒指成份股中的国企股数量达到了5只。

此间分析员普遍认为,随着国企股在港股市场主导地位的日益加强,今后内地股市的走势将会对港股产生更大的影响。

 

与时俱进的调整

创立于1969年的恒生指数,是香港市场最具影响力的指数,由恒生银行的全资公司恒生指数服务有限公司编制管理,入选的成分股即所谓的蓝筹股。

恒指在创立时只有30只成分股,其后增加至33只,市值一般占香港市场市值(除H股外)的70%左右。创立初期成分股皆为英资公司,进入上世纪80年代,英资公司逐步淡出,华资企业唱起主角。90年代引入红筹股(由中资企业直接控制,或35%的股份由中资企业控制的公司后,内地公司在恒指中的比例开始上升。

恒指服务公司一直以H股公司的股份并非全流通而将之拒于蓝筹股门外,自然也就不会将其选入恒指成分股。不过,随着H股逐渐增加,恒指对市场的覆盖率和代表性明显下降。在建设银行以全流通形式上市后,面对陆续登陆的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巨无霸”,恒指服务公司着手进行了改革。

20066月,恒指服务公司修改恒指编算方法,将恒生指数的计算方法由总市值加权法改为以流通市值调整计算,并为个别成份股的比重设定上限。具体操作是:在编算指数时为每一只成份股设定一个流通量调整系数;每只股票的比重上限设定为15%;成份股比重上限和流通量调整系数将定期调整。这样一来,即使流通市值再大,也不能完全计入指数,减少了指数被个别大市值股票所左右的可能性。

由于此前是用总市值加权法计算,为了尽可能减低新计算方法对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采取了渐进式实施办法,即200698日收市后,老成份股仍按总市值加权法计算,只是将每只股票的比重上限设定为25%200739日收市后,老成份股实施三分之二的流通调整,同时将每只股票的比重上限设定为20%200797日收市后,就将实施全面流通调整,每只股票的比重上限也将设定为15%。加入恒指的新成分股,如建设银行,将直接实施新计算方法。

与此同时,恒指服务公司宣布,以H股形式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只要符合条件,便会考虑纳入恒生指数(见小贴士)。在维持33只非H股成份股的基础上,增加成分股数目,初步设定增加5只。

2006811日恒指服务公司宣布,建设银行(0939)加入成分股组合,由此,在恒指面世37年后出现了首只“染蓝”的H股。

随着此次中国人寿和工商银行的加盟,初定的5个新增席位悉数有主,恒指服务公司同时宣布,恒生指数的成份股数目将逐渐增加至50只, H股与非H股的数目将不会被固定,目的是使恒生指数能吸收市场中市值大及成交量高的公司为成份股,并继续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市场指针同时作为指数衍生产品的基准指数。

从2007年第二季度开始,恒指成份股的变动将遵循以下准则:符合所有入选条件,并且与成份股中市值最小的成份股比较时,市值明显较大的公司,将被考虑纳入指数;市值较小及流通量和成交量较低的成份股将被考虑从指数中剔除。

 

中资股渐成主导

恒生指数更新后的38只成分股,囊括了在香港各行业最具代表性的公司,作为蓝筹股,它们的普遍特性是具有行业代表性、流通量高、财务状况良好、盈利稳定、派息固定。

根据恒指服务公司统计,假如第二阶段变动在3月9日收市后实施完毕,以2006年12月的数据测算恒生指数成分股12 个月平均市值涵盖率将由62.7%上升至66.7%,恒生指数成分股2006年第四季度的成交量涵盖率达到55.9%

恒生指数目前下设4 个行业分类指数即金融、公用事业地产业和工商业。其中,金融股9只、公用事业股3只、地产股5只、工商业股21只(见附表)。在中国人寿和工商银行加盟后,5H股所占比重达到13.63%

39日进行第二阶段的调整后,汇丰控股、中移动所占的比重将分别从22.46%、21.32%下降到20%16.34%,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石化则将分别从2.3%1.26%1.53%上升到3.2%1.76%2.14%在第三阶段调整结束后,汇丰控股、中移动这种重磅流通股所占的比重将进一步下降到15%或更低,在恒生指数中的影响力也将进一步削弱;与此同时,建设银行等H股所占比重可能进一步调升,对指数的影响力将随之上升

在中国人寿和工商银行进入恒生指数成分股后,38只恒指成分股中将有红筹股和H股共14只,在恒生指数中的权重达到四成以上。中资股对恒生指数的未来表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寿和中国石化是上证指数的前四大权重股,在上证指数中的权重在四成以上,可以说是左右着上证指数的涨跌起落。而这4只股票很快也将在恒生指数中占据10%以上的比重,两地股市的起落将有着更强的关联性。

H股为恒指助力

随着越来越多重量级国企股登陆香港市场,国企股对港股市场的主导作用也将越来越强。为了更好地反映市场的状况,未来也将有更多的国企股加盟恒指成分股队伍。

高增长的国企股纳入恒指,势必又将对恒指产生不小的影响。麦格理证券日前发表的报告预期,平安保险(2318)、交通银行3328)、中石油0857)、中国神华1088)等大型国企股均有望在今年发行A股后进入恒指。这些高增长的国企股,预测盈利动辄两三成以上,客观上将推高恒指的市盈率,令过去的历史市盈率估值参考价值下降。

国企股高增长的前景更有望推动恒指再创新高。日前瑞银证券以盈利增长较预期高为由,将恒指今年目标21700点调高至23000点,盈利增长上调的部分来源便是两只恒指成分股新军——中国银行和中石化。

有市场人士表示,未来内地政策及经济表现,对港股的影响肯定越来越大。大市未来除反映全球经济,还反映内地经济。投资者需要顾及内地市场的动向,再不能只留意外围市况。

 

小贴士

恒指成分股选取规则

 

选取范畴:恒指成份股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作第一上市的公司为选取目标。以H股形式于香港上市的中国企业如符合以下其中一种情况,也将考虑纳入恒生指数:该H股公司的股本以全H股形式于联交所上市;该H股公司已完成整个股权分置改革,且没有非上市股本;新上市的H股公司没有非上市股本。H股公司只计算H股部分的股份,并进行相应的流通系数调整。

挑选标准:公司市值及成交额之排名;不同行业在恒生指数内所占的比重能反映大市分布;公司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

调整频率:每季度调整一次。调整时间为每年3、6、9、12月的第一个星期五收市,下一个交易日开始生效。一般提前一个月左右发布调整的信息。

调整后恒指成分股组合

股票简称

所占比重(%

金融业

39.88

汇丰控股

20

中国人寿

3.47

中国建设银行

3.2

中国工商银行

3.06

中银香港

2.63

恒生银行

2.49

香港交易所

1.86

中国银行

1.76

东亚银行

1.41

公用事业

5.14

中电控股

2.39

香港中华煤气

1.44

香港电灯

1.31

地产业

10.81

长江实业

3.85

新鸿基地产

3.38

恒隆地产

1.27

恒基地产

1.16

信和置业

1.15

工商业

44.17

中国移动

16.34

和记黃埔

4.75

中国海洋石油

3.38

中国石油化工

2.14

思捷环球

1.81

太古股份

1.67

利丰

1.44

中国网通

1.42

中国联通

1.27

地铁公司

1.19

新世界發展

1.01

九龙仓集团

0.98

富士康国际

0.95

招商局国际

0.93

国泰航空

0.92

中信泰富

0.84

华润创业

0.78

长江基建集团

0.65

中远太平洋

0.6

裕元集团

0.57

电讯盈科

0.53

总计

100

注:相关统计数据以2007年2月7日收盘为例

资料来源:恒指服务公司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