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汇查询:

贷款炒基金宜理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2日 08:19 华商网-华商报

  基金的火爆仍在持续。基金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几乎到了“凡有井水饮处,皆在谈基金”的地步。然而你知道了基金,是否就认识到了基金投资的风险?是否就可以倾尽所有甚至不惜贷款炒“基”?……在行情仍旧火爆的时候,本报“不合时宜”地刊发西安一名银行从业者的文章,再次给您“泼点凉水”。

  在西安,目前到银行办理基金开户手续的市民显著增多,银行门口都排起了长队,甚至为数不少的老股民也放弃了自己的“阵地”,转变成了

  “基民”,可以说“满城尽是新基民”,但笔者想说的是,在基金火爆、繁荣的背后,问题与风险正在积累。

  基金不是稳赚不赔

  笔者供职于银行,在接触到的投资者中,不少人坚信买基金稳赚不赔,甚至有人想出了贷款炒基金的点子,而对于行情如果变坏、资金被套牢的后果,这些投资者则表示没有考虑。笔者认为,盲目贷款炒“基”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因为在购买和赎回基金时,无法及时掌握当日交易价格(在次日才能知道),且要缴纳3%左右的手续费,而如果还贷款时正好是股市低潮,投资的基金又没有达到预期收益,那就会面临双重风险。

  另一方面,笔者接触到的一些基金公司在盲目追求投资收益、夸大投资业绩、片面追求管理规模等方面的问题正变得日益突出。比如有的基金公司宣称新发基金等于原始股,有的玩数字游戏,忽略和淡化基金产品的风险性,还有的用过往业绩“诱惑”投资者,在宣传上很少提示风险。

  根据风险承受能力选基金

  笔者提醒广大基金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要考虑自己的

理财目标及风险承受能力,挑选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开放式基金有
股票
型、配置型、债券型、货币型和保本型多种类型,其收益和风险特征各不相同。如果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就可以考虑投资风险较大但收益也相对较高的股票型基金;如果投资者比较保守,不愿意承受较大风险,则可以考虑购买债券型基金或货币型基金。投资者还可考虑建立一个投资组合,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确定不同基金之间的投资比例,特别是不要把所有的家庭资金都用来买股票型基金,不急功近利,坚持量力而行。(殷皓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