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正文
 

古典时期的草根理财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10月28日 05:39 中国证券报

  

古典时期的草根理财
小时候,父母难得给零花钱,春节压岁钱便成为我们全年最大宗的收入。多数压岁钱名义上来自于亲戚朋友,究其实质仍是父母的“转移支付”,因礼尚往来,父母也得给亲朋的孩子们压岁钱。小孩较多的家庭这会儿就该占便宜了,但还不至于会鼓励多生多育———每份压岁钱的上限通常不超过月工资的5%-10%。那会儿日子过得紧巴,出手没法大方。

  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底层民众主要从事小农经济,讲求节俭,发展出独特的草根

方式。中国古代没有吸收公众存款的银行,民间各种名目的红包、份子钱,起到了强制储蓄的作用。比方说,每逢有人结婚,我们就给送去份子钱,相当于把钱寄存在这些亲朋处,等到我方结婚时,他们会如数“送还”。在福建老家,新人结婚一般都可以收到几万元以上的礼金,极大缓解了筹办婚礼的财政压力。表面看,礼金的代价是酒席支出(通常只占礼金总额的40%-50%),实质却是“零存整取”。追根溯源,“存款者”主要是双方父母,只可惜新人们往往有意无意忘记这一点。这些“存款”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通货膨胀,因为它们有“利息”。根据惯例,红包、份子钱的大小与酒席费用、工资水平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当通货膨胀导致一桌酒席的支出由100元升至1200元时,份子钱也会相应地增长11倍左右。有调查称:70年代的结婚礼金平均为1-5元,占当时月收入的10%左右;目前平均支出为100-500元,占月收入的比重为10%-20%。

  红包、份子钱在历史上也有其积极的意义。这种“储蓄”固然有一部分是非自愿的,却起到了以备应急之需的作用,相当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记得10年前福建农村还有如下传统:某家孩子很稀罕地考上了大学,家里却没钱,怎么办?自办酒席,邻里亲朋上门贺喜,给孩子红包,实质就相当于凑份子,帮助他上学。碰上小孩满月、建房、红白喜事等,也是同理。老百姓过日子,碰上的主要经济难题不外乎盖房子、娶媳妇、孩子教育、医疗、养老等。民间基本依靠家族及亲朋之间的礼金互助来解决,这样的自发性制度安排,可能没有很高的效率,但相当公平,运行成本也比较低,因为它不需要配置专业的人员、机构,没有行政费用,没有官场各环节中的跑冒滴漏。时至今日,由于我国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尚且无力覆盖到全部农村,故多数农村地区依旧无法完全摆脱这个传统。这虽是不得已的选择,却也是基于农民人均收入低、政府财力有限、基层组织行政能力较弱的实际情况。目前,养儿防老的观念还颇有市场,作为就业保障手段的“均地制”(土地集体所有、限制买卖)同样无法立即弃用。

  除了上述的礼金“储蓄”之外,古代中国人有了余钱时,通常的理财办法离不开“土地”二字,不是把金银埋到地下,就是广置田地、起屋建宅。埋的不是铜钱、纸钞,而是金银,可以减少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从而降低物价,相当于起到了保值增值的作用。明代1石米(约180斤)约值2两银子;清代前期1石米约值1两银子,后期因国外白银大量流入,增至2两;目前1石米可卖到白银2.7两(1两兑换约110元)。显然,几百年间藏银都不会吃亏多少。买田建宅更受推崇,连写有《货殖列传》的司马迁都说“以末(指商业)致财,用本(指农业)守之”。这并非中国之福,会妨碍工商业的发育,却是个人的理性选择:社会缺乏法制,政府朝令夕改,动产不安全。

  在社会风险居高不下的背景下,高利贷应运而生。超过25%-30%的年息乃是出于补偿风险的需要,无可厚非;但它也吓退了多数经营正常的工商业者(他们的投资回报率可能还没有贷款利率高呢)。相形之下,据黄仁宇所说,17世纪初年的英国利率已降至5%,荷兰国内信用卓著者贷款利率更是只有3%。中国民间固然有亲朋之间临时融资的传统,但讲究“救急不救穷”,一般不会借钱给你发展经济,况且大家普遍都穷。如此,只能一代接一代穷下去。(文/一虫)

  文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