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傍高校发财 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5日 00:36 中国证券报
文/刘卫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每年从全国各地来武汉就读的大学生成了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多单位和个体都在争抢这块诱人的大蛋糕。从武汉车辆厂下岗的赵大佑师傅凭着灵活的头脑,依托市郊大学分校集中地,走出了一条“靠校吃校”的经营路子。几年来,尽管只面对大学生,但他择机而变,几经转行,生意越做越大,成了业内闻名的“学生王”,积攒了近百万元的资产。 开学生餐馆赚得笑哈哈 分校选址后,老赵就敏锐地发现了它所潜在的巨大商机。他关掉了在市区的杂货店,移师到远离都市的“荒凉之地”开餐馆。按他的预计,各分校每年进来的新生不下一千人,再加上老生和教职员工,几千师生是个巨大的“聚宝盆”。虽说学校有食堂,但一般来说,里面供应的品种肯定有限,价格也不会低。 开学生餐馆无需豪华装修,供应常见的熟菜,上足份量,管吃饱吃好,为学生提供“聚会”的场所就行。此外,每年送新生和看望子女的家长也是一个重要的客户源。 小店开张后,由于位置离学校前门近,老赵的餐馆成了学生在外就餐的首选。最高峰时,老赵一天做了近2500元的生意。虽然只有百分之三十的毛利,但已让他心满意足。 随着竞争的加剧,老赵又适时推出了电话送菜和配菜业务。他雇了两个帮工,下课和周末时骑着摩托不停地在学校和店子之间接单、送菜。方式活了,他的餐馆生意比别人高出了很多。 收老生用品倒手出差价 随着周围餐馆越来越多,竞争加剧,利润越来越薄。正当老赵为自己以后的生意寻找出路时,校园内的拍卖市场激发了他的灵感,他退掉餐馆,另租了一间更大的门面,平常主要供应价廉物美的生活用品,但生意的着眼点主要放在每年毕业生离开学校这段黄金期。 2004年夏季,依照这个思路,他采用优价现金收购毕业生学习和生活用品方法,又猛赚了一笔。 毕业生离校大都图轻松简便,很多东西不想带走,老赵早在学生毕业前,就四处做广告,上门收购有价值的各种用品。这一招果然有效,毕业生的物品当场估价后,不仅得了现金,还省去了清理上的麻烦。东西收完后,老赵又雇人进行分类整理,第二年新生入校时,店里像开水瓶、台灯、电扇等价廉物美的商品成了“畅销货”。 与学校“联姻”拓宽致富路 由于老赵总能先人一步,这里的商户把他看成了赚钱的风向标,他做什么,别人就跟着做什么。因此,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家见老赵做某种生意发了,就蜂拥而上,使竞争更趋激烈。 一次偶然的机会,老赵结识了学校后勤部的“头”,双方都有扩大业务的想法。老赵通过入股,成了学校后勤公司的主要股东。当他又以“合法的身份”从外围开进校园内办企业时,又让同行自叹不如。 通过联营,老赵在学校内办起了第一家超市,又合资建起了两排门面房,使约百分之六十的师生采购和消费留在了校内。另外,他还引进了十台电瓶车作为“校际巴士”,穿梭于附近的几个大学校区和公交车站,稍远的路程收费二元,近距离的票价仅为一元,受到了师生们的“追捧”。现在,服务公司为学生办的开水房、网球房、溜冰屋、家长招待所等,生意都十分红火。 老赵创业的一个重要体会是:任何消费群体都有它特定的地域性和共同点,是一座挖不完的金矿。“傍”就是立足于根本,发现其服务上的空白点,提供便利,从中盈利。如果能“傍”出“名份”,借船出海,由游兵散勇发展成正规军的话,那就达到了经商的更高境界了。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