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正文
 

温度调高1摄氏度节电6% 一年省电费十几亿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1日 04:17 深圳商报

  【本报讯】烈日炎炎的盛夏,坐在办公室里却感到寒气袭人,这种情形在办公场所并不少见。深圳供电局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空调温度过低不仅对身体健康无益,而且还会造成资源浪费。在不影响舒适度的情况下,将空调温度调高1℃,可以节电6%。如果全市所有的空调温度都控制在26℃左右,一年可以节约十几亿元的电费。

  夏季空调负荷占三成

  记者从深圳供电局了解到,今年“五一”过后,连续高温导致空调用量大增,电网负荷也创出历史新高,电力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据深圳供电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五一”黄金周过后,随着用电量的大增,最高负荷几乎每天都超过680万千瓦,5月10日达到716万千瓦,比去年同期净增近100万千瓦,当日用电量也超过1亿千瓦时,两项指标均创下今年的最高记录。进入6月,电网负荷更是一路走高,到目前为止,最高负荷已达775万千瓦。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深圳夏季高峰负荷中,空调负荷约占30%。事实上,我市约170万家庭中,拥有的空调数量不少于250万台,这还不算工厂和办公、商业用的中央空调。随着空调用户日益增多,我市空调用电负荷也在逐年猛增。

  空调用电大幅度增长如今已成我市电力紧张的原因之一。为缓解负荷快速增长给电网带来的压力,早在2004年4月,市政府就颁布了《关于做好开源节流确保电力供应的意见》,建议全市机关、酒店、商场等场所的空调设定温度在现有基础上调高1℃,以减少电力消耗;2005年,市政府在公布实施的《深圳市保供电督查工作方案》中,对空调使用的温度提出了更加明确要求,规定商场的温度设定为27℃~28℃;酒店温度不低于25℃;

写字楼、办公室的温度则不低于26℃。

  “小马拉大车”加大空调能耗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温度偏低外,中央空调运行、维护不当,造成“小马拉大车”,是我市空调运行存在的又一问题。据了解,中央空调运行中,除主机外,其他辅助设备的耗电量应为27%左右,才算合理,但因设备配置不合理,存在“大马拉小车”的现象,我市空调辅助设备的耗电量普遍超过40%。此外,因设备老化、维护不当等造成的损耗也相当惊人。

  空调调高1℃不影响舒适度

  按广东省的电网负荷计算,空调的温度每降低1℃,电力负荷将增加100万千瓦,如果将全市的空调温度调高1℃,就可以节省电力约6%,温度调高2℃,省电超过10%,节能潜力十分巨大。从我市空调运行的情况看,多数单位将空调温度调高2℃,是完全有可能的。这样,全市就可以省下10%以上的电力负荷,大大减少电力缺口。

  深圳供电局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空调温度调高1℃,按每个家庭每月节省2千瓦时电计算,一年全市家庭用户即可节约用电量约5000万千瓦时,全市空调用户一年可节省电费3亿多元;目前深圳每千瓦时电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达9.3元,如果将家庭中节省下来的电用于发展生产,可以为深圳增加5亿多元的GDP;按深圳一天200多万千瓦的空调负荷算,由此就可节约大约13万千瓦的负荷,相当于少建一个装机容量13万千瓦、投资额近10亿元的发电机组。

  空调温度调高1℃,会不会降低人体舒适度?这位负责人表示,不会影响。人体体感温度的临界点是33℃。在夏季,人体感觉舒适的室内温度一般在24℃到28℃之间,空调设置温度不宜过低,盛夏最好把室内、室外温差设置在4℃~5℃,即27℃、28℃水平。

  空调温度不达标将被曝光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提高广大用户的节能意识,我市电力部门将采取多种手段,控制空调温度,真正做到节能降耗:一是在高温情况下,商场在周一至周五,推迟开门时间,让峰于工业企业;二是倡导高温期商场家电专柜用电适当控制;三是定期对市场、酒店等空调温度进行检测,并向有关媒体通报检测情况,温度超标的企业将被曝光;四是为推动工业企业发展,在目前电网负荷相对宽松的情况下,对产业集中的高新技术园区、龙岗大工业区和福田保税区实行只降容降峰,不错峰的用电措施;五是除个别“卡脖子”地区外,供电局每天向用户发送正常用电信息,以尽量满足企业的用电需求。

  有关专家认为,在积极倡导用户调高1℃,减少空调用电负荷的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进一步推广蓄冰空调、除湿空调,同时加强空调冷凝热回收技术,利用空调冷凝散发的热量来加热水或其他需加热物品,这样既避免热气排放形成城市热岛效应,又能达到循环利用、节能目的。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