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正文
 

注意力经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 19:07 上海金融报

  阿海引

  ——信息过剩导致注意力的相对短缺,由眼球引发的心灵占有率,也就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

  读书时,班主任对我的学习评语,有一条印象很深:“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但
我嘴上不敢申辩,心里却不服帖:要是你把课讲得精彩一些,我的注意力能不集中吗?

  现代社会,信息以爆炸方式激增,而人们有限的注意力,不可能将所有的信息都一网打尽。于是,信息过剩导致注意力的相对短缺,由眼球引发的心灵占有率,也就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因而要想吸引眼球,没有一点视觉魅力怕是不行,就像老师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得满腹珠玑,把知识传授得更生动;演员要集中观众的注意力,得艺高胆大,把演技磨砺得更扎实;商家要集中顾客的注意力,得推陈出新,把产品整合得更出彩。看看生机勃勃的自然界吧,连鸟类也知道用羽毛和歌声来吸引异性的注意,以获得繁殖后代的优先权。

  都说农业文明征服了饥饿,工业文明征服了空间,信息文明征服了时间,知识经济拆除了市场竞争的时空籓篱,生产力从不足到过剩,也使商家的竞争目标,由直接经营商品转变为经营注意。谁能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谁就能成为市场的常胜将军。早些年,《财富》杂志在上海的发布权,之所以能3天赚了1000万元,关键是《财富》论坛上海会议成为了世界众多目光的焦点。换一种杂志开会,或许就吸引不了这么多注意力。同样道理,有些明星投奔广告露一露脸,拍拍胸脯说几句遥控台词,或是附庸风雅挥一挥笔,拉拉家常,出一本鸡毛蒜皮的书,便有上百万元的“摇账”,赚的也是注意力。谁叫人家能在人堆里冒尖呢?

  街头的银行一多,相互间似乎有点较劲的意思。老百姓看银行难免眼花,银行就得设法留住客户的目光。所以这家电子银行刚刚开张,那家在线银行又在拼命造势;这家“外汇宝”推出全天候交易,那家又演绎多媒体自助服务,名堂多得不得了,客户的眼珠在转来转去之间,也获得了尽可能完善的金融服务。本来,注意力经济的生存法则,就是一波接一波的时尚潮流,大众今天拥抱的某个产品,明天或许因其一成不变而遭冷落。如今办银行,有时就跟开菜馆差不多,吃遍天下还须招招鲜,要揽收到大量的注意力,得看你是否拥有常翻常新的“

理财食谱”。

  集聚注意力,说难不难,说不难也难。假如单纯为了引起公众的注意,只需跑到南京路歇斯底里地喊上几声就行,保证可招致很高的回头率,但如此“一鸣惊人”,除了扰乱公共秩序,被路人大骂之外,能有多少实际意义?既然注意力中蕴含着财富,那就需要挖掘个中内涵,重视可持续效应,真正拉动眼球经济。

  现在有些营销活动,便有“猫叫一声”的倾向:一爿小店酿了几碗酒酿,就办起了酒酿节;几爿家具店碰碰头,就扯出个家具节。这个节那个节,说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可一个节究竟能促成几笔生意,只有天晓得。

  注意力是一杆公平秤,谁也骗不了谁。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