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正文
 

三代人的理财观之花样年华:理性的月光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6日 17:19 上海金融报

  苗萌萌

  他们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他们没有爷爷奶奶的精打细算,也不似父亲母亲那样稳健经营,他们是能挣会花的一代,是被称为“月光族”的一代。

  表面上看,他们购买最时尚的衣服,追求最流行的装备,没有储蓄,不谈投资,在他
们的理财乐章中,消费始终是主旋律。

  事实上,他们在做另类的投资,投资青春,投资学识,投资爱情,投资属于自己的未来……

  “武装”到牙齿

  叙述者:薇薇(女,22岁)

  学历:大专

  职业:电视节目制片

  月薪:2100元

  理财语录:我从来不存钱,根本也就存不下来。投资,更不用提了,那种股票啊、基金啊,看起来太深奥了,等我将来的老公去研究吧

  我是去年8月份来到上海的。之前在外地一个大学读影视制作专业,大专学历。毕业后就直接到了这个栏目组,负责栏目的后期制作。工资虽然不高,不过可以住在栏目组,省去了一大笔租房的费用。

  我的钱都用来消费了,消费内容也很简单:美容、健身、买衣服。去年刚到上海时,恰好隔壁美容院在做周年庆促销,999元办一张年卡。于是我就办了一张,现在每周都去做一次脸部护理(不过,便宜归便宜,那里的美容师很会推销产品,我已经在他们的“推荐”下,买了至少4000元的美容产品了,心痛啊)。

  除了美容卡,我最近还办了一张健身卡,1380元/年,这是我比较了好几家健身房之后,发现的性价比较高的一家。夏天快到了,我要多去锻炼身体,把小肚腩赶快练掉,这样就可以穿漂亮的露脐装了。

  除去这两项,我其余的钱都用来买衣服了。上海真的是女人的天堂!有好多漂亮衣服!我每个周末都要去逛街,襄阳路、七浦路、南京路、四川路这些地方都被我逛遍了。经常会淘到一些打折的名牌,或者从一些小店里淘来很别致的衣服。

  不过,我很少去南京西路和淮海路,那里的衣服太贵,看了也买不起。一件衣服的价格在300元以内,我还是能接受的。现在我拥有最贵的一件衣服,就是身上这件E-tam的小西装。当时属新装上市,咬咬牙买的,319元,虽然超过心理价位,但没办法,实在是太喜欢这件衣服了。

  上周末和栏目组同事一起去南京玩,他们去逛景点,我就去当地的湖南路逛街买衣服。买了两件吊带衫、一条牛仔裤、一双皮鞋、两条项链、三条手链。本来还看到一件很漂亮的外套,可钱包里实在一分钱都没有了,只好作罢。唉,看到漂亮衣服我就忍不住。

  不过,我从来不办信用卡,要不然花钱就更没节制了。我现在资金周转不过来时,顶多向朋友借个四、五百元,但不会欠债很多。一般情况下,到月末钱花完时,我就呆在栏目组不出去,这样就不用消费了。

  “我这种收入,买不起房子买不起车子,再理财也没用。女人,还是先把自己打扮好,等嫁了好老公,自然就不愁理财了。”

  点评: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标准的身材,在记者眼里,薇薇已经是个不折不扣的小美女了。可是,她还是对自己不满意,她说她的牙齿不够整齐,正在攒钱做牙齿整形。

  薇薇说她自己从来不理财,看到投资就头大,其实,她无意中已经在投资了。深信“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她一直在投资青春,投资美丽,投资一个衣食无忧的归宿。

  充电最重要

  叙述者:雨诺(女,24岁)

  学历:本科

  职业:程序员

  月薪:3500元

  理财语录:等将来有钱的时候再考虑理财吧。我现在要用钱来充电,充分提高自身的学识,这样将来才能赚更多的钱

  我毕业于上海一所普通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标准的理科女生。现在在一家软件公司做程序员,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对着电脑,没完没了地编程序。

  可能受环境影响吧,我和周围的女同事一样,衣着都很朴素,不喜欢化妆,对逛街买衣服兴趣也不大。应该说女生最重要的一笔开支我都省去了,可奇怪的是每月钱基本上存不下来。后来总结了一下,除去房租,我的钱大部分都花在买书和读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上了。

  你也知道,计算机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很快,专业书的价格也都很高,像《ASP.NET编程》、《JAVA2核心技术》等类似的书,一本差不多就要100元。为了多掌握些知识,我就必须把这些书从书店买回家,细细研读。

  另外,我打算2年后去美国留学,感觉读计算机专业还是需要去国外接受最先进的内容,所以我现在恶补英语。去年下半年读了新东方的托福班,读完后直接参加考试,考试费用又花去了1200元。不过考得不理想,所以打算等考完GRE后,重考托福。现在在读GRE培训班,周末上课,1250元/期。眼看新托福要加入口语考试内容了,所以估计等这个班读完了,我还要去报个口语培训班。

  我办有一张信用卡,不过还好,每月透支额也就是1000多元,用工资完全可以还上。现在电视中经常提及的“卡奴”,或许台湾地区比较多吧,其实我身边很少有这样的人,有也是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人。我们80年代出生的人还没有很高级的社交圈子,不需要讲究很大的排场。

  点评:和薇薇不同,雨诺又是另外一种类型女性的代表。她们独立、自强,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在智力、能力等各方面都不输于男性,足以撑起新时代的半边天。

  雨诺也说她不储蓄,不投资,不理财,殊不知,她也在投资。投资学识,投资一个更高的事业、更高的收入、更好的生活。

  女生的专利?

  叙述者:苏飞(男,25岁)

  学历:本科

  职业:记者

  月薪:6000元

  理财语录:先把小日子过起来,再做理财,要从长计议

  我毕业于上海一所重点高校的金融专业,现在做财经记者。虽说天天挖掘财经新闻,讲述财经故事,但我的理财方式很简单,拿出1万元给老爸,让他帮我炒股,我基本上过几个月才去看看收益情况;另外每月再拿出工资的1/3给老妈,帮我存起来,剩下的钱几乎都花掉了。

  至于花在哪里了,主要有三块:旅游、交女朋友、购买数码产品。

  我比较喜欢旅游,去年一年,远途的就出去了三次,前前后后花去了近1万元吧。

  另外,每月和女朋友在一起也是很大的一笔开支,两个人要吃饭,唱歌,看电影,逛街,这都要花钱的。还好,女朋友不是那种很奢侈的人,所以一般1个月消费在1500元左右(当然,买东西就另当别论了)。

  再有就是买数码产品,1年内丢了2部手机,置换费用差不多2500元/部。前段时间又买了个数码相机,2700元。至于mp4、i-pod,都是当作礼物送给女朋友的。

  “月光?”那是女生的专利。作为男生,我不会选择“月光”的。女生可以不愁买房买车,但我不可以。手头再怎么紧,我也会固定把1/3的工资给老妈存起来,积少成多嘛。毕竟,再过个二、三年,就要考虑结婚的事情了。

  点评:苏飞的一番话,让记者再次感受到了做女生的好处。看来,飙升的房价、缩水的学历,已经让这些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男生深深体会到了生活的压力。

  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苏飞属于那种很现实,也很有规划的人。他向记者描述了2年后的买房打算,甚至都打听好了养一部车的费用。

  整体来看,他的理财手段偏于保守,1/3的收入都存入银行中。不过,正如他所说,“再过个二、三年,就要考虑结婚的事情了”,对他来说,投资爱情,是眼下最重要的事。

  记者手记: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其实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这批人,和原来想像中的并不一样。

  他们大都刚刚走入职场,还或多或少保留着学生时代的节俭;他们会哈韩哈日追超女追周杰伦,但已经不会像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少男少女那么疯狂;他们也喜欢花钱,mp4、DV、notebook,什么时尚买什么,但因为收入不高,不会没有节制。

  那些所谓的理财工具,所谓的楼市、股市、车市,现在离他们似乎还远了点。他们在做另类理财———投资青春,投资学识,投资爱情,投资未来———通过理“材”和理“才”来理财。

  在采访中,一位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女生曾说:“社会上经常把我们定义为令人担忧的‘月光族’、‘月负族’、‘啃老族’,其实我们不是。我们面临很大的生存压力,我们已经体会到了肩上的责任。我们很清楚目前在做什么,我们不是‘垮掉的一代’!”

  或许,用“理性的月光族”来形容他们,更为合适。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