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产品霸王条款欺你没商量 高收益形同虚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3日 15:20 精品购物指南 | |||||||||
住房贷款利率上调,而存款利率保持不变,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收益更高的理财产品;银行也很“善解人意”的隔三岔五就推出一些和汇率、利率、贵金属等各种指数挂钩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标榜的高收益开始让银行里排起了长队。 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消费者对于银行太过依赖的心理以及银行中介的角色使得结构性理财产品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般诱人。
高收益形同虚设 王先生选择了一款与石油挂钩的外汇结构性理财产品,投资20万美金。根据约定,石油价格一年之内在60到70美元每桶,可以获得5%的收益,超过这个区域收益为零。环顾当时的国际石油价格尚在50美元左右,王先生毅然决然投资,结果油价短期内轻而易举地突破了70美元,王先生不但拿不到任何收益,还必须存够一年,这意味着连活期利息都没的拿。 华夏银行总行营业部个人业务部总经理助理张文会告诉记者,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并不确定,70%左右的人拿不到预期的最高收益。结构性理财产品中,银行的角色是中介,赚取的是可观的手续费,风险全部给了客户。市场情况每时每刻发生变化,银行设定提前终止的权利。如果太长时间突破预期设定,银行通过提前终止权停止产品,客户最多拿到保底收益率。而以银行的经验,如果投资人不懂行,像王先生一样零收益的恐怕不在少数。 套牢损失大 刘女士三年前在银行人员热情的推荐下,购买了三年期美元固定利率结构性理财产品。当时承诺的利息比同期定期存款利息高不少,但随着美元的连续加息,刘女士的那点高收益早已无任何优势,而自己无权提前终止,只能任其套牢。 专业人士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时,都会要求银行提供详细的说明书,然后自己分析挂钩指数的走势,银行提前终止的概率。但大多数客户显然都无此分析能力。现在银行给客户的说明书越来越简单,只标明预期最高收益以及银行单方面的提前终止权。高收益往往让投资人将风险完全忽略,并且无法重新做出选择。 依赖心理最可怕 除了普通存款,任何投资都会有风险,而在结构性理财产品中,客户只有接受不能选择,那么如何在结构性理财产品中博取高收益?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资金营运部副总经理张展和经理陈琨希望普通投资者能够做到以下几点,以摒弃依赖心理。 树立投资意识 风险与收益成正比,标榜收益高的产品,客户同时也要意识到风险也高。投资者要对自己未来的现金流做出合理预估,在风险承受力内选择。 对指数有初步了解 永远不要认为银行替你打理财富。利率、汇率、股指、石油、黄金等,对指数熟悉才能投资与此挂钩的产品。自己的投资眼光决定收益,银行就是收取手续费的。 不受银行左右 银行可以提供材料、预测、分析等,但负责任的银行不应该也不能让投资者去投资某个产品,所以客户要向银行索要详细的产品资料,但不要因为是银行的产品就放心投入。 比较银行报价 在结构相同、期限相同的情况下,不同银行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会有差异。投资人要比较银行的具体运作和交易,争取获取价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