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岚桦
近一个月以来,一种被称为“倒按揭”的养老思路在国内各类财经网站上引发诸多争议。支持者认为,这是金融创新工具,缓解了低收入老年人的养老困境;反对者认为我国现有的土地制度、养老体制不适合使用“倒按揭”,而且认为养老是政府的事情,不能寄希望于房产。那么,“倒按揭”,究竟可否养老?
何谓“倒按揭”
所谓“倒按揭”,也称反向抵押贷款,它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美国,主要针对老龄客户,户主将房屋抵押给银行,无需出售房产或放弃产权,即可每月获得稳定的收入用于养老。老人去世后,由银行将房产拍卖,所得全部归银行。
应该说,这种养老模式在理论上有一定可行性。
操作有难度
但这种模式在国内操作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专家认为,尽管“倒按揭”对孤寡老人是一种合适的养老手段,但是由于观念问题,我国大部分家庭都难以接受以房养老观念。
另外一点不容忽视的是,“倒按揭”的操作难度较大,这牵涉到房地产评估、利率价格确定、人均寿命预期等多个因素。确定“倒按揭”利率价格是一个比较大的难题。因此,国内绝大多数银行认为,目前这种做法近期在银行范围内大量推广的可能性较小。
思路可借鉴
但是,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倒按揭”模式在短期内难以实行,但是其将凝固的资产分期变现的方式还是可以借鉴的。因为对于拥有住房而每月收入较低的老年人来说,最大的困惑就是可得到的现金流太少,不足以支付其日益增加的医疗开销,而“倒按揭”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专家建议,国外的老人即便不采取“倒按揭”方式,但大部分也把较大、地段较好的住房部分出租,或者干脆卖掉,而另租地段较差、面积较小的房子居住,这有助于盘活个人固定资产,扩大个人融资渠道,大大减轻年轻人的养老负担,减轻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压力。因此,尽管现在难以实行,但是将来还是可以借鉴其思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