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还贷新攻略 怎样贷款更划算(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5日 15:06 每日新报 | |||||||||
案例一 刘先生今年 27岁,是一家 IT企业的“白领”。大学毕业以后,刘先生工作非常努力,现在在工作的 IT企业里已经“站稳了脚跟”,并且获得了相关专业技术职称和专业技能证书。刘先生在家是个独生子,父母都有自己的收入来源,因此刘先生的家庭负担比较轻。他与大学时的女友相处几年,准备结婚,要贷款购买的房屋就是结婚用的“新房”。
银行人士指出,在审核贷款时,银行还要考察刘先生配偶的情况,比如是否有正式固定的职业等。如果她从事的是会计、护士或者超市主管等工作,就可以认为是有正式固定的职业。刘先生现在只有 20多岁,以后在工作单位提升的可能较大,而且收入水平一般也会逐渐涨高。在这种情况下,刘先生可以在买房时少付一些首付款,尽量多争取一些贷款,贷款年限也可以长一些,将还贷的压力放在后面。 银行人士同时指出,并非所有 20多岁的年轻人都会被银行认为是提升机会多,或者收入曲线呈上升趋势。这个年龄段的市民一般都是刚参加工作不久,处于比较活跃的阶段,与 30多岁的市民相比, 20多岁的人“跳槽”的可能性更大。现在很多单位采用了“聘用”制度,“终身制”已经很少了。一些单位一个“聘期”在 3年左右,长的 5年,还有的单位对员工是“一年一聘”,这也给人才流动创造了条件。有些人“跳槽”可能是因为在原先的单位工作“不如意”,也有些人本来在原单位干得挺好,收入也不错,但为了获得更好的待遇,也选择了“跳槽”。“跳槽”以后,就可能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新单位的待遇的确比以前好了,市民的收入水平与以前相比有所提高;但也有可能由于新单位的效益下降,结果市民的收入水平还不如以前。市民如果“跳槽”以后收入水平下降,还款就会比以前吃力,银行的贷款也就要面临更大的风险。因而并不是说所有 20多岁的市民都能获得高额度、长期限的住房贷款。 案例二 李先生今年 35岁,是一家大型企业的中层领导。他有一个孩子正在上小学,家里父母已上了年纪,但身体还算健康。李先生想贷款买一套面积大些的住房,以便改善家人的居住条件。 银行人士分析,李先生这个年龄段的市民,一般已经工作多年,拥有了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因为现在很多单位在招聘员工时,都要求年龄在 35岁以下,所以李先生“跳槽”的可能就比 20多岁的人小了很多。这个年龄段的人一般都已找到了比较合适的工作岗位,在单位工作比较踏实,因此收入的稳定性比较高。到 40岁左右的时候有希望获得提升,所以收入水平也有可能随之上升,但上升的空间已比较小。 30多岁的市民还有一个普遍的特点,就是“上有老,下有小”,孩子要上小学、中学,学费就是一笔“巨额”开销,而父母年龄逐渐增大,其健康状况也会下降,如果生病住院,医药费也需要李先生支付。因此李先生作为一个家庭主要的经济来源,家庭负担比较重。建议李先生办理贷款时“量力而为”,尽量减轻自己的还贷压力,降低将来出现无力还款的可能性。因为一旦还不上贷款,李先生的社会声望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已经获得的社会地位和收入也可能不保。 银行人士同时指出,这个年龄段的市民有一些可能已经拥有了 20000元左右的月收入,但如果家庭负担太重,比如月收入的绝大部分都要为家人支付医药费,银行在审批贷款时仍然会认为他的收入水平较低,而不向其发放额度太大的贷款。还有的市民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企业和住房,虽然在银行申请贷款时说的是买房自住,但实际上可能是将新买来的房屋当作员工宿舍。这种情况会使银行的放贷风险增加,因而放贷时也会仔细考虑。 案例三 张女士今年 50岁,是一位大学教师。她的儿子已经工作,并有不错的收入。张女士希望贷款购买一套住房,供自己晚年居住。 银行人士指出,张女士现在年龄已经比较大,按照银行规定,一般市民办理住房贷款只能贷到退休,对于个别从事收入较高且比较稳定的工作的市民,银行最多宽限到 60岁或 65岁。也就是说,张女士最多还能贷款 10年左右。 张女士在办理贷款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贷款对自己的压力。此外,张女士还应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比如是否能在贷款期间保持身体健康。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市民身体状况已经开始“走下坡”,如果在贷款期间生大病,就很可能无力偿还贷款。来自家庭其他成员的经济支持对张女士来说也非常重要,比如儿子的收入状况如何,因为如果张女士自己将来无力还贷,还可以由儿子帮助渡过难关。 50岁左右的市民,银行允许的贷款年限已经比较短,因而申请相同金额的贷款,每月需要偿还的金额就相对较多。也就是说,这个年龄段的市民贷款,要比年轻人贷款承受更大的还贷压力,所以建议张女士考虑是否可以以儿子的名义申请贷款。这也要求张女士必须全面衡量整个家庭的经济状况,考虑各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判断自己的健康状况到底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