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理财亲历 > 正文
 

黄玲:在深圳圆历史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 05:58 深圳商报

  黄玲爱看书是出名的,前几年深圳评选100名藏书家,她也是其中之一。深圳大大小小的书店她几乎都跑遍了,家里每个角落都是书。有自己热爱的工作,还有一个精神的“后花园”,她觉得非常满足。

  黄玲:在深圳圆历史梦

  深圳商报记者 张贺敏 实习生 沈甜/文 李振岐/摄影

  市史志办主任黄玲长发披肩,声音甜美轻柔,脸上总带着微笑。在这个很多人都觉得枯燥的岗位上,她已经连续工作了近20年,而且乐此不疲。她说:“等到头发花白了,我还是会坐在这儿,我希望一直干到退休那一天。”

  笑称进史志办是“自投罗网”

  说起黄玲与历史的缘分,那还要归根于她的父亲。黄玲是海南人,父亲是老革命,虽然文化不高,但喜欢看书,经常给孩子们讲历史故事。黄玲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给她看过一本《莱州志》,告诉她这是古代文化人留下来的,令黄玲印象深刻。考大学时,黄玲报的全是历史专业,没想到阴差阳错,最后录取她的是海南师专中文系。但是,她心里始终都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历史梦”。

  黄玲笑称自己进史志办是“自投罗网”,而且“一往情深”。1985年,她跟随丈夫调入深圳,在南油集团工作。1986年的一天,报上登出一条小消息:深圳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招人,让黄玲喜出望外,马上就去应聘。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刚成立一年多,第一任主任是原深大教授林雨如。林主任一见她就说:“我们一般不要女同志,女同志家务负担重,这活可能干不了。”黄玲恳求说:“我跟一般女同志不一样,我真是喜欢这个工作。”为了能被录取,她还撒了个小小的谎。林主任问她小孩多大,黄玲的儿子刚满月,但她说已经一岁了,生怕人家因为孩子小不要她。看她这么诚恳,领导同意让她试用半年,有什么困难她都自己克服,就这么留下来了。同事对她说:“我们都想调走呢,你怎么还自己要进来?”后来,那几位同事果然都离开了。多年来,很多人来来去去,黄玲却始终“坚守营盘”。她也曾有进市府办公厅、组织部的机会,多少人羡慕的岗位她就是不去。领导干部要进行岗位交流,她还在心里念叨:“千万不要交流我。”林主任早已退休了,他对黄玲说:“我当初还不相信你的话,看来你是真喜欢这个工作啊。”

  《深圳市志》成为后起之秀

  很多城市早就有了自己的市志,但深圳毕竟太年轻了,1979年建市,1980年成为特区,时间太短就不足以成志。直到1998年,特区成立将近20年,《深圳市志》才正式开始编纂,这也是深圳的第一本市志。然而,这一工作是漫长而艰苦的,直到今年3月份,第一本“教科文卫卷”才正式出版。

  《深圳市志》计划出九卷,另外八卷也将在近两年内陆续出齐,加起来有1000多万字的规模。要从数以亿计的文字资料中筛选出最有价值的内容谈何容易,更难的是,很多资料现在已经找不到了。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深圳大发展初期,大家都忙于建设,缺乏保护资料的意识。很多单位的档案是在90年代中期才开始保存的,还有的搬了几次家,每搬一次都会损失很多珍贵资料。工业是深圳发展的龙头,但整理工业方面的资料也是最吃力的。因为始终都没有一个固定的主管部门,很多资料只能通过行业协会去了解,但行业协会拥有的只是会员企业的资料。统计部门一般只把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列入统计范围,对很多小企业也忽略了。因此,《深圳市志》的资料还有很多不完整的地方,这是让黄玲他们最感遗憾的。

  虽然《深圳市志》出现较晚,但是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全国地方志写作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共有两轮,第一轮是从鸦片战争写到1985年左右,第二轮是从80年代写到现在。很多城市的市志包括计划和市场经济两个阶段,而深圳直接就写市场经济。别人一般都只有“改革篇”、“改革章”,而深圳有专门的“改革志”、“开放志”,改变了以往的写作模式,在搜集、整理资料方面也做了很多探索。中央地方志指导小组在北京开会时,专门让深圳史志办总结经验,让其他同行借鉴学习,全国地方志专家也对他们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要把《深圳市志》打造成精品

  完成市志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各分志都有具体的承编单位,史志办主要负责指导、培训、协调和最终的审撰等。各单位送来的稿子要经过初审、复审,还要送到省里进行审核,就是为了保证资料的准确。然而,不是每个单位对这一工作都很重视的,拖延时间、敷衍了事的都有。史志办无权命令人家,只能跟人家协商,一个个单位去跑。黄玲微笑着说:“人家不理我们是很正常的,我们也不生气,就是耐心去做工作。人家也是在无偿地为这个事业做贡献,尤其是那些积极配合我们的,更让我们敬重。”在黄玲办公桌对面的墙上挂着一小幅水墨画,就是一位跟史志办合作过的老同志送的。有人说这画水平很业余,又不是名人画的,但黄玲却非常珍惜,一直把它挂在醒目位置。

  做史志工作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严谨,几年前,史志办在修史的过程中,不慎将一位老干部的任职期写错了,少写了一个月。这位老干部急了,跟史志办较上了劲,非要讨个说法。当时黄玲还是副主任,第一次跟老同志谈,被他给“撅”回来了。后来这位老同志生病住院,黄玲特意去看他,安慰他好好养病,并向他保证今后一定把这个错误改过来。老干部终于接受了,《深圳市志》的首发式他也很高兴地来参加。华侨城开业剪彩时的领导、来宾名单上有廖承志,但实际上他并没有来,幸好有位老同志参加了当时的会务工作,及时帮他们改过来了。对黄玲和史志办工作人员来说,他们不光要完成任务,更希望把《深圳市志》打造成精品。哪怕不能保证全面记录深圳历史,但一定要准确、不出差错。

  抢救“活资料”比档案还珍贵

  黄玲不但以史为伴,生活中也是以史为乐。她喜欢剪报,从高中就开始写日记,在日常生活中也时刻不忘搜集各类资料,尤其对族谱、家谱感兴趣。有一次,她到松岗镇燕川村参观一个革命旧址,负责讲解的女孩子普通话说得很好,让她很好奇,就跟女孩攀谈起来。从女孩口中得知,她就是本村人,那个村子的人全都姓陈,引起了她更大的兴趣。女孩家正好有一本族谱,就拿来送给了黄玲。黄玲还搜集了罗湖向西村的张姓家谱等,她说:“我喜欢搜集这类史料,因为民间的历史往往比官方史来得更加真实。这些东西保存着,以后一定会有用。”现在史志办的工作非常繁重,除正在编纂的《深圳市志》外,深圳六区志、各单位各部门的分志等都排上了日程,现在的《深圳市志》截止至2000年,以后还要继续出,工作量非常大。黄玲希望退休之后,把自己搜集来的资料做一个系统的整理和研究。

  黄玲对口述历史也非常看重,她让专人负责跟一些老领导联系,把他们当年的工作经历包括得失全都记录下来。有些人不愿意接受采访,她就耐心地去做工作。哪怕现在不能发表,也可以作为重要资料先保存起来。前些天,黄玲刚刚采访了袁庚先生,袁老非常热情,认为这项工作很有意义。黄玲认为,将来人们研究历史,这些“活资料”可能比档案材料更有价值。

  有一个精神的“后花园”

  做史志工作清贫、寂寞,但黄玲却乐在其中。有朋友说她是白来深圳了,做史志在内地也可以,既然来到深圳,就应该选择更有挑战性的工作。黄玲笑着说:“我是比较笨,以前那么多人炒股发了财,我到现在对股票都不懂,不过我认了,谁让我就喜欢这个呢。”在她看来,能从事自己最喜爱的事业,没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了。她说:“这么多人创造历史,而我们能把历史记录下来留给后人,这绝对是有意义的。能全程关注深圳改革开放史,我觉得很自豪。”深圳市新的历史博物馆要搞改革开放史展览,出了一本厚厚的陈列提纲,专门让黄玲负责“挑错”。工作人员搜集实物和照片时,也经常向黄玲求援。

  身为史志专家,黄玲却非常谦虚。她说史志办主任应该对深圳的一切都如数家珍,但自己还有很多心虚的地方,比如市博物馆前馆长黄崇岳先生对客家围屋很有研究,自己就不如他。她还多次提到自己的前5任主任,没有他们的积累和开创,就不可能有现在的《深圳市志》。但有一点她很自信,这么多年来,她没有变成一根“老油条”,仍然充满激情,不敢松懈、混日子。她说:“我时刻都有一种危机感,感觉自己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始终都像个新人。”

  身为领导,黄玲却没有一点女强人的“杀气”,总是一派淡定从容。对小事她从不计较,同事们几乎没见她发过脾气。不管是开心还是不开心,她都去逛书店、看画展。黄玲爱看书是出名的,前几年深圳评选100名藏书家,她也是其中之一。深圳大大小小的书店她几乎都跑遍了,家里每个角落都是书。有自己热爱的工作,还有一个精神的“后花园”,她觉得非常满足。

  黄玲,1961年生于海南,1978年考入海南师专中文系。1985年来深圳,1986年入深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工作,2004年起担任市史志办主任。

  作者:深圳商报记者 张贺敏 实习生 沈甜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深圳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