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理财亲历 > 正文
 

明明怀揣金碗偏偏四处找饭 民间发明人的甘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7日 07:42 深圳商报

  来自深圳民间发明人的甘苦故事

  深圳商报记者 洪宾/文

  在深圳的发明大军中,除了企业、政府研究机构的“正规军”外,还活跃着一群民间发明人(非职务发明人),他们中虽然也有成功转化自己的发明技术而发财致富过上悠闲生活
的案例,但大多数的民间发明人往往离群索居、生性固执,是我们这个城市中的一个特殊“群落”。他们大多身怀绝技—发明、专利一大堆,每每因为资金缺口、社会关系缺乏等,发明成果难以得到转化,耕耘虽多难以获取收益。他们中还有很多人,则因为急于将发明变成产品,屡屡上当受骗,以致倾家荡产。然而,他们也是深圳和中国专利发明、技术创新不可或缺的力量。据统计,近年来深圳市每年申报的专利中,有将近30%-40%由个体发明人获得,而这其中相当一部分,就归功于民间发明人。

  那么,这些民间发明人的实际生活状态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他们在专利、技术转化中究竟面临着怎样的实际问题?近日,记者找到并调查了他们中的部分人,听他们讲这个特殊群落里面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悲喜故事。

  持有数项发明专利的刘江海十多年搞发明、找投资之路充满了坎坷和艰难亿元投资项目眨眼间消失了

  刘江海发明感言:

  资金缺口经常是个大问题,这也是自己这么多年的发明之路走得艰难、坎坷的主要原因。这么多、这样好的技术、专利发明要出效益,需要一个实实在在的投资合作伙伴,需要第一笔启动资金。

  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肢解”——通过音节“干扰”处理后,不通过专门的解码和再还原根本无法播放。而经过深圳民间发明家刘江海的“干扰-还原”技术处理后,又完好如初,成为可以正常播放的美妙曲子。将此法运用于VCD和软件光碟的防盗版,简直就是“密不透风”!2005年4月16日,在惠州举行的惠州第三届国际数码节上,深圳展团带来的这一当今先进前卫的防盗版、防窃听新技术刚一露面,就引来了无数双好奇的眼睛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不当干部倾心专职发明

  刘江海学的是贸易经济,但更感兴趣的是发明,就是因为这种事业与爱好之间的“冲突”,上世纪80年代初在组织部门工作的老刘毅然丢下干部身份下海,狂热地投入到专利技术发明及产业转化中去了。

  “我取得的发明专利已有多项,因为资金问题也放弃了多次领取专利证书的机会,累计提交申报的已有30多项,目前准备提交的至少有40多项。这些年我搞发明最大的感受就是挫折和坎坷。”尽管遭受过“巨大创伤”,老刘还是带着顽童般的笑容。

  最早的技术股份公司夭折

  个体搞发明,遇到的难度和问题太多了,但最让老刘感到惋惜和痛心的有两件事,当时的合作已接近成功,甚至可以说已经走在成功的路上了,但到最后却是“功亏一篑”。

  1986年,深圳市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革,允许设立股份制公司。经过潜心研究,老刘搞出了他的第一项专利技术——“管道快速连接器”。拿出自己的“第一桶金”30万元资金,老刘与几位专利持有人一起,凭着专利技术的条件,成功申报、注册了深圳三卓技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据悉,这既是深圳最早的一批股份制公司,更是最早的突出技术特色的股份公司。

  不久,产品的样品试制出来了,不少订单也跟着来了,眼看就要投产,但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某上级单位竟以公司办工地点在家里“不合法”等为由,强行拿走了公司公章,撤消了老刘的经理职务。经过这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打击,老刘创办的“三卓”——深圳最早、也许是全国最早的技术型股份公司之一的公司,就这样夭折了。

  1亿元的合作项目突然间烟消云散

  在文华花园13栋的一套住宅里,到处摆放着各种奇形怪状的发明器械和样品。就在这个工作间里,老刘给记者讲述他发明道路上遇到的一个充满希望和挫折的经历。

  1999年,老刘发明的“三维数码成像技术”被国家经贸委列为“1999年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几年来,老刘期待着一笔资金的投入,尽快实现产业化。1999年举行的首届高交会,给老刘带来了一个特大喜讯。作为高交会的一项重大成交项目,老刘携“三维数码成像技术”与我市一家大型企业签约。这家企业和老刘签订了“数码三维立体图像与摄像合成技术”的投资合同,同时宣布成立一家股份公司,专门对这几项技术进行运用开发,计划投资1亿元,注册资金3900万元,其中老刘作为技术持有方的技术作价达950万元。

  在签下合同的当天,他激动得一夜没睡,满以为自己这下总算实现多年的理想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产品开发进行了一年多的关头,这家注册资本数千万的公司突然遇到一场资金危机,虽经多方努力,但公司仍然融资失败。原本计划投资额达1亿元的项目,就这样突然间烟消云散!合作的项目也不了了之,“三维数码成像技术”从此无期限地搁置起来。

  最急需第一笔启动资金

  三卓图像技术是老刘在一位博士及朋友的共同参与下进入的最新、最重要的研发领域。这一技术包括影像、电话、音乐以及电子印鉴、指纹识别等防盗防窃技术。这项技术的思路,是先将画面或音频进行“干扰”——将其图像或音节顺序全部打乱并予以特殊处理,只有通过专用软件才能解码、还原识别。这样一来,不管是指纹、地图还是音乐,即便被盗版或窃取了也难以利用。这对以往采取的以密码、指纹和虹膜识别为主的密码、保密系统,是一种全新的突破。利用这项最新技术,无疑可以解决盗版、窃听以及网络安全、军事保密等问题。

  日前老刘告诉记者一个消息:他的三卓图像技术又取得新进展了,最近他又和同事围绕影像预防盗版技术、基于图像干扰的数码照相机技术等,一口气提交了16项发明专利。下一步,围绕同样的领域,很快又将有30项的专利申请提交上去。老刘相信,自己在专利发明上很快会有大收获。

  但是,即便专利技术申请上会有大的长进,绕不过的大问题依然是资金缺口,没有一笔投资,再好的技术和耐性又能怎样呢!

  如今已是成功技术经纪人的孟超总结自己的经验与教训

  亿万富翁未必是真正投资人

  孟超发明感言:

  一个民间发明人,拥有了自己的专利技术,要积极找到投资,以便早日产业化;然而,寻找资本并非易事。找投资人,最重要的是要能识别真正的投资人,有些人虽是千万、亿万富翁,但未必就是真正的投资人。

  每个民间发明人的发明道路上,都隐藏着一段有丰富、复杂甚至是很不寻常的人生经历。有“防盗、报警技术发明专家”之称的孟超,虽然看起来年轻,但实际年龄已超过50岁了。历经沧桑的他有一个强烈的体会:民间发明人的成败,往往取决于能否找到第一笔投资,尽快转化一两个价值高的发明、技术,以便积累本钱和资金,但是要找到真正的投资人,是万万急不得的,一定得有超人的耐性!

  1500万元的合作项目做成了

  1995年迁来深圳之前,孟超在徐州市已经颇有名气,他先后开发出20多种民用新产品,不仅有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研究所提高了知名度。

  1994年至1998年,在孟超闯荡深圳的最初几年,他实实在在地体会了一回成功的滋味。当年,利用自己掌握的技术发明,孟超开始了与当时一家很有名气的光速通讯公司的合作,并参与公司业务的经营管理。这期间,他参与组织策划、实施公安系统的一项投资达1500万元的“微型无线电视监控系统”项目这一产品系统曾一度“火了一把”,获得了大量订单,他合作和任职的这家公司还申请到了1000多平方米的高科技用地以及达1亿元的科技贷款,孟超也当上了公司副总经理、副总工、厂长。

  两次受骗尝尽苦头

  民间发明人的道路不会总是顺风顺水。孟超曾遭遇了两次严重的打击。

  1998年,孟超又与某公司合作生产自己独立研制的新产品——Bp机型“汉字显示详情车用无线报警器”(距离≥1公里范围内有效,成本80元,当时售价为1850元),该报警器两个月销售800台,为那家公司带来的纯利润可能高达100万元。但是,就在这项产品开始收获的当头,投资方竟以公司没钱投资和孟超提供的技术不是第一家为由,把他一脚踢开了,孟超就这样被欺骗了。

  后来,孟超还有一次过受骗经历。在一项当时水平很高的技术发明搞出来后,孟超开始与一家公司合作。为了尽快将技术转化为产品,公司老板每天好吃好喝地将孟超安置在银湖一处不错的别墅中“贡”起来,一个月近1万多元的房租很吓人,目的只有一个:早日让新产品问世。但是几个月后的一天,房东突然对孟超发出了驱逐令:房租到期该补交了,否则就快走人。孟超一时摸不着头脑,他赶紧去找那位老板,却怎也找不到了。后来孟超终于问明白了:原来这个老板资金突然吃紧,等不到新产品出世就不见了!

  上亿元项目画上了“休止符”

  和别人合作,自己虽然可以省心不少,但终究不如自己开公司、办自主研发机构。

  2001年7月至今,孟超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深圳市科视超越科技有限公司暨深圳科视超越实验所。在第三届高交会上,孟超推出的自解码光盘、大屏幕彩色激光投影电视、FC振镜等几个高水准的发明、创新技术,作为高技术成果审查。通过了,并且被市场看好。最重要的是,就在这次高交会上,仅自解码光盘一项技术,就与一家规模不小的公司签订了多达1亿元的合作投资协议。这个合作令孟超很是兴奋了一阵,自己多年的发明之路似乎看到光明了!

  但问题很快出现了。时隔没多久,确切的消息传过来了:上亿元的合作开发进行不下去了,问题依然出在资金上。投资方是一家房地产公司,就在孟超以为“转机”出现的关头,这家房地产公司的老板却遭遇了当时房地产市场的“低迷期”,因为开发的别墅地段不好,房子难卖,资金周转困难,根本无力投资孟超的这项很有前途的专利技术了。虽然作为一种回报,地产老板答应将一套地处东莞的别墅留给孟超,但这个“休止符”,给孟超最终带来的是深深的遗憾。

  亿万富翁未必就是

  真正的投资人

  经历了这样多的事,孟超说一个民间发明人,拥有了自己的专利技术,还要积极找到投资,以便早日形成产业化;然而,寻找资本并非易事,最重要的是要能识别真正的投资人,有些人虽是千万、亿万富翁,但是,他未必就是真正的投资人,例如,有很多是专门经手“活钱”的融资机构或房地产商,看似有很大的资金可以动用,可实际资产可能是负值,这些人虽然许诺投资开发,但是随着大环境、市场行情一变,他们就可能随时抽走资金。这对受制于资本的发明人来说,即便打官司能赢,但是时间、诉讼费和精力都耗不起啊。

  经历了这么多年的起起伏伏,孟超发现,虽然发明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但搞技术、专利发明的,收入不如搞转让的。孟超说,搞专利发明和转化,最需要有巨大耐性,急是急不来的。

  近几年,孟超已经成功转向另一个固定的行业—做专门从事技术转让的技术经纪人,并在这个新的“主业”上做出了很好的业绩。对于他自己持有的专利技术,孟超依然在寻找、物色真正的投资人,但是,他已经变得不急不躁了。

  有100多项发明的盛年以他30年发明经验、教训告诫后来者

  最好结局是把发明成果卖出去

  盛年发明感言:

  要做个好的发明人,最好给自己一个明晰的定位,即发明家应该专心搞好发明本身,做开拓性的工作,而不应和项目的企业运作过程牵涉太多、太深,否则,发明人就可能最终一无所获,既耽误自己的时间,还会遭到企业埋怨。

  盛年从孩童时期就受狂热的“科学发烧友”爸爸影响的他,不到10岁就“想不爱上科学都难”,早早地走上了民间发明人之路。

  近30年搞发明,盛年的心得就是:永远别搞力不从心的大课题。

  发明找不到投资急得跳墙

  盛年的发明一直围绕“节能”、“省料”、“省事(自动化)”为主题,搞些小得不能再小的发明项目。

  盛年先后提交了一百多项构思奇特的专利申请,比如自动变色的饮料杯,微功耗自动水龙头,折叠式自行小轿车,不会弄脏笔杆的自动墨水瓶,零摩擦集装箱运输管道,能够可靠防电磁辐射的手机,将钱包、钥匙与手机三合一的安全保障系统等等。

  但这么多的专利竟然没有一项能够成功变成产品,其中大部分是因为一时找不到人投资,专利局方面的费用逾期无钱缴纳而被视为撤回处理。眼见自己的心血一次次白费,盛年真是痛苦不堪,有时急得简直要跳墙。曾经有许多次,盛年下定决心永远不再搞任何发明了,但看到身边有些人因某种不方便而遭受困扰,就会联想是否更多人也会遇到这种困难,于是忍不住就又去搞一个发明,但遗憾的是要实施起来可真难。作为发明人,总是长于提出一项技术课题新鲜的解决方案,问题是接下来的生产问题应该是技术人员去解决,接下来的市场问题应该是营销人员去解决。但中国的专利、技术市场就缺乏这项“接力”机制。

  小股东无权处置自己的专利

  但在众多的发明人士中,盛年还算是比较幸运。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盛年发明的一种“助学式英文图书”(有不认识的单词,只需用几元钱一只的紫光笔一照,即可显示中文注释,省得查词典),总算得到深圳一家证券公司的青睐,其直属企业决定出资百万,而盛年则以专利入股,双方合作进行开发。合作当年,当这种申请了国际专利的新式英文书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一露面时,立即引起了轰动,带去的参展图书很快脱销,不得不两次紧急组织空运,

  问题是,合作之初的协议规定盛年只占15%的股份,但就是这样少的股份,竟为后边的项目失败埋下隐患。产品上市并获得短时旺销之际,因投资方市场运作失误,大笔货款难以回收,造成后续产品迟迟不能上市。投资方势大,合作项目最终不了了之,而盛年是小股东,连自己的专利都无权处置,只能看着自己的心血白白浪费。

  发明家依然斗不过投资方

  吸取多次合作失利的教训后,2003年,盛年的一项连获国内、国际发明大奖的实用专利技术又找到了合作对象。在与这家投资方洽谈投资合作时,盛年学精了:他不再采用专利入股,而是要求销售提成的方式来合作。

  盛年的这项发明是一种有效防止青少年近视和驼背的可立书套,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成本只要1元多钱,携带就跟书皮一样方便,实在是价廉物美,并以其巧妙构思获得了全国发明展银奖。根据销售反馈,盛年又对该产品作了重大改进,增加了趣味性以及文具盒功能,结果更加受到小学生的欢迎。2004年,这项新发明在参加中国国际发明展时,受到评委们的一致赞许,获得了“发明金奖”。

  然而就在合作过程中,双方的争执再度发生。由于这是全新概念的产品,涉及到改变使用者看书习惯和护眼观念的问题,盛年认为投资方必需打足够的广告进行宣传,可投资方出于种种考虑,并不主张花一大笔钱做宣传。就这样,在争执中,时间流逝了,市场机遇也错失了。

  最好的结局就是把发明直接卖出去

  “发明人就应该做好发明人的事,发明成果出来后,最好的结局就是在市场上把它卖出去,让投资商去实施、去搞产业化,否则错过了时机,好东西也会烂在手里。”经历了那么多次“功败垂成”,盛年说,他感觉发明人的专利、技术要真正获得成功,必须采用新的处置方法。

  前段时间,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盛年又发明了一种“神奇衣架”:把它拿在手上,丝毫看不出跟现在的衣架有什么区别,但这就是它的神奇之处,当用这种衣架把衣服晾上衣竿或衣绳时,挂钩缺口瞬间会自动锁闭,任凭十二级台风也吹不下来,人们不必担心有一天起风时衣服掉落。

  对于自己的这一得意之作,盛年说,这次他打算去找一家保险公司或一家洗衣粉生产企业来合作,但他再也不参与项目运作(不入股或提成)了。虽然这项发明还没有申请到实用专利,也还没有找到投资者或买主,但是这一次,他一定要尝试把发明成果直接卖给这些公司。为了让项目接手方实施顺利,盛年说他可以经常与购买方保持联系,时常帮他们提出一些操作建议。但必须认识到的是:发明家肯定只能做发明家该做的事。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发明人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