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理财亲历 > 育儿理财 > 正文
 

北京市崇文区李女士:我的育儿理财经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30日 07:56 新浪财经

  知道自己怀孕的时候,我正面临研究生毕业,丈夫正准备读博士。我执意要把孩子生下来,为此出现了许多戏剧性的场面。在很多人的帮助下,我挺着大肚子完成了毕业答辩,刚过一月,孩子就出生了,孩子刚满月,我就去报到了。

  那时上班的地方收入较低,仅一千元,加上丈夫微薄的博士津贴,年收入仅三万元。正如许多亲朋好友、领导同事所描述的,我们很快就陷入了困境中,房租水电煤气的花费
就占了收入一半,剩下的钱刚刚够吃饭。好在孩子是母乳喂养,不仅省下了奶粉钱,还不怎么生病。

  等孩子六个月时,单位租给我一间房,但因离上班地点远,只能请个人带孩子,这样保姆工钱、房租、吃饭就把我们不多的收入花得一干二净。

  按极大多数人的想法,这种状况下根本谈不上理财的。而我们却在有意无意间开始介入理财计划中。

  第一,家庭收支帐

  从孩子一出生,我们开始记家庭收支帐。我个人认为,这是理财计划的关键一步,知己知彼,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才能百战百胜。

  刚开始主要是家庭开销,这个月收入多少,花了多少;后来随着我们理财计划的扩大,不断修改地增加项目,把存折管理、收支平衡、保险收益对比、房贷管理等等都纳入其中,不断地细化。例如开支,分成超市采购、房租、水、电、气、书籍、玩具、衣服、手机费、IP卡、游玩、电器、家具、交通等等十几项。这些工作,我们都是在孩子出生后买的计算机上用Excel文件记录、管理、分析的。坚持好几年,就发现这些数据是非常有用的,能为家庭理财计划控制风险。

  第二步,保险

  我们开始考虑保险,这主要是我们当时的收入情况所决定的。与其他家长不同,我们认为,正因为收入低,才没有能力承受一些意外的想不到的打击。我们在孩子一周岁时,给他买了重大疾病保险(保额5万元),等孩子上幼儿园后,就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学平险(含住院)和大病互助基金。给孩子选择的保险,主要是考虑疾病和意外。我们没有象很多家长那样,被经纪人“忽悠”着买了教育险和分红险,主要是考虑保费太高(1万~2万元),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太大,所给的分红收益仅仅比现行银行利率高0.2%~0.5%,而当时银行的税后收益仅1.6%(一年期),属于低利率运行阶段,这时买高保额的长期险(20年),风险系数太大。

  与其他家长所不同的,我们两人还买了大人的意外伤害保险(分别保额10万元),一是防止意外事件发生时,孩子没人管,二是准备买房。因为我们了解到银行按揭后,如果出现借款人意外死亡后,无力偿还房贷,银行有权收回房产,那时继承人想要拿回首付款,就非常困难了,我们不想冒这个险。我们两人意外险的保额加起来是二十万,正好是我们房子的贷款额。

  这样,孩子家长一年的保费约3000元左右,占当时家庭收入约10%。

  第三步,“开源”

  其实整个家庭的理财计划,不外乎“开源”和“截流”两部分,年收入仅3万,在诺大的北京城里确实有点入不敷出,再精打细算,家庭年存款额也无法超过3万元。

  在孩子一周岁后,我开始考虑换工作,古语说得好:“人挪活,树挪死”“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给自己换一个空间去发展,再惨也不会比现在更糟糕。应该说我的际遇还不错,各种机缘巧合之下,我很顺利地调到了另一个科室,工作环境、人际关系、收入都很不错的理想部门。在孩子一岁半的时候,我们家的年收入一下子就到了八万元。

  第四步,买房

  买房是一生的一件大事,应该说在孩子刚出生时,我们就已经开始关注楼市。当时福利分房刚取消,许多人的思维还没有转变到买房上,房价也比较低。国际歌里有句话:“世上没有救世主”,想让孩子有宽大明亮的房子,还只能靠我们自己。我们买房的经历曲折得可以再写一篇文章,在两年的时间里,我们参加了2届交易会,看无数的楼盘,就连下定金,就下了4个楼盘,地点从四环到三环,户型从一居到二居到三居,最后让我们毫不犹豫就买下的是南二环天坛公园附近的一个经济适用房项目。我对老公说:“除了别墅,我再也找不到比这房子更适合我们的了。”

  近五十万元的房子,我们只贷了二十万元,其他就是首付了,尽可能地减少付给银行的贷款利息,这应该是买房过程中理财的必修课。在首付款中,绝大多数是借亲朋好友的,我们自有资金仅5万元,基本上属于空手套白狼。这时孩子刚满2岁。

  我们买房的时间确实不错,当时利率最低,房价相对较低,一年后,那地方的房价就攀升了约一千元左右,凭空就增值十万元,想想这应该是最大的理财收益了。

  第五步,兼职

  买下房后,攒钱还款(银行和亲朋好友)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有朋友找上门来,请我们翻译资料时,我们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翻译是个辛苦活,所有的钱都是一个字儿一个字儿从键盘上敲出来的,活儿急的时候,点灯熬夜是常有的事情,但这些都被吃苦耐劳的丈夫克服了。因为我们的职业操守好,活做得细,质量过硬,交稿及时,慢慢地,找我们的公司慢慢增加,翻译收入也逐年增加,第一年约1.2万元,第二年约1.8万元。到孩子3岁时,我们开始忙不过来,开始找人来做,估计今年收入能到15~18万元之间,其中翻译费能占家庭总收入的30%左右。

  第六 总结和展望

  应该说从孩子出生以来至孩子4岁,我们基本是一帆风顺的,正如丈夫所说:“在大的决策方面,没有出现失误。”,而平时也很注意理财,我们家现金基本很少的,放在银行里的存款,也主要是不同存期不同额度的定期存款,这样可以保证每个月都能有到期存单,同时一旦急需用钱,只需支取一张存单,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损失存款利息。

  至于未来一年内(孩子满5周岁),因为我们目前有住的地方,我们想先还款,尤其是银行贷款。经过我们计算,现在每个月还款中,基本上有50%是银行利息,只有50%是本金。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利率往上调已经成为趋势,而其他投资渠道的收益(国债、各银行的理财计划、基金)均低于贷款利息,我们没必要进行别的投资。

  到孩子满6岁时,我们会把孩子送最适合他发展的学校。在孩子教育投资上,我们一直禀承着“为孩子提供最好的平台,让他能飞多高就飞多高”的思想。其实,教育投资是收益最大的投资,好的例子能成百上千倍地增长,差的例子也比其他收益多得多,只是教育的收益比较含蓄、比较难以评估。

  曾经有个初中同学来北京治病,了解我情形后,跟我讨论一个问题:“我说你呀,学习一直优秀,你初中毕业后,高中三年、大学四年、研究生三年,每年花一万,十年十万,而我初中毕业后,念了中专,毕业后马上工作,你毕业时,我已经比你多挣了十几万了,一正一负,你念书至少比我亏了二十万了,你说学习好了,是不是也不值?”

  这真把我难倒了,我想了好一会儿,才整理出思路来:“是,你的算法没错,我念书确实是比你亏了二十万。但是,首先我的后劲比你大啊,你现在加一级工资,才几十元钱,年收入按5~10%的速度增加;而我现在不论做什么,年收入都能按50%~100%的速度增加,那二十几万,你需要十年,而我可能两年就够了;其次即使我的收入增加得没有那么快,你离开你的工作岗位,你就很难再保证你现在的收入,甚至很难找到,而我就没这问题,我能很容易就找到工作,抗风险的能力比较强;再三,你的孩子长大后,第一步只能是飞出大山沟,而我的孩子长大了,立足在北京,他可以飞向全世界,这就是教育所得到的最大收益。”

    与本文作者交流育儿理财心得,请点击 >>>

    写下 您的故事或观点,参加“育儿理财经历与观点”有奖征文比赛

    本次比赛奖品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赞助。

    参赛稿件:

    广东 樊女士亲历:创造机会提高孩子对钱的认识

    湖南 永州网友:女儿五岁已花3万元计划再花27万

    更多 网友参赛稿件,请点击>>>

    分享更 多网友家庭育儿理财经验与故事,请点击“理财生活”网友论坛>>>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