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理财 > 理财亲历 > 育儿理财 > 正文
 

由宝宝开销想到家庭理财再想到国民素质的提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30日 07:49 新浪财经

  文/江苏南京“小满爹”

  本人南京人氏,去年(2004年)5月喜得一子,前几天刚刚周岁,也来算算有了宝宝后的开销。

  03年初就计划当年8、9月怀孕,来年4、5月生产,因此春节之后就做了准备,老婆
是做了一些检查,我是戒烟戒酒半年,期间产生的费用就不算了,就从03年10月6日确定怀上了之后来算吧:

  1.检查及生产费(3983元):

  小卡335,大卡465,孕期检查费用893,顺产2290。孕期妈妈很健康,没有任何不适,只花了最基本的费用;同时生产也非常顺利,连导乐和无痛分娩的费用都没有花,不是我们节省,实在是太快了,来不及花。当时下午17点,护士来看说只开了一指,但是老婆疼得不行,就把护士长喊来了,一看已经3指了,马上进待产室。17:30推进待产室,发现喝水的杯子没带,我立即上楼去拿,下来却找不到老婆了,正在找着一个医生急急地过来告诉我老婆宫口全开了,小孩的头都看到了,马上喊采集脐带血的人来(我们投了脐带血的保险,17:00他们刚刚打电话来,听说才开到一指都下班了,老婆到了产床上还能想起这件事告诉医生实在是不简单)。于是我赶紧联系他们,同时希望老婆忍一忍,不要那么快。想想真有意思,别人都是希望快生,我们还要忍着不能生。在煎熬中等了20分钟,人终于来了,18:20宝宝出生,母子平安。20:30我看到了我的儿子的第一眼。

  2.妈妈营养和饮食费用(8462元):

  孕妈妈奶粉286,天聪480,做月子的干货食品790(包括7只辽刺参350、干鱼肚150),产后奶少又买了一些中药217,买了善存等维生素89;妈妈饮食6600(从去年6月至目前一年时间家庭饮食已经花了16500,就算妈妈占40%计6600;从去年9月份开始,爷爷奶奶白天带小孩,在我们这吃两顿饭,目前花费1200/月,包括电话、水电费,煤气另外,4个人吃得还不错。这个方式省了保姆费,我的父母也省了伙食费,很好的了。)

  3.宝宝饮食(1120元):

  初期妈妈奶不多,加了些奶粉220,10个半月宝宝自己断奶之后,米粉、奶粉等900(我们吃的是普通的多美滋,80/1200g,宝宝的奶量不大,米粉吃得也不多),开始的辅食、现在的主食花费都是在上面的1200里面了。

  4.宝宝的医疗、体检、防疫、保险开销(9455元):

  宝宝目前看过三次医生:40多天看了一个黄疸43,半岁新生儿急疹82,今年5月初宝宝感冒发烧咳嗽220。体检防疫接种方面450。伊可新、宝润通等300。脐带血保险5100,两年的保管费1160,另外在新华人寿为宝宝投了每年2100。还好宝宝挺健康,不然就要多花不少了。

  5.宝宝尿不湿等(3170元):

  尿不湿670,其它(玩具、生活用品等)2100,衣服400。尿不湿能不用就不用,用尿布;衣服别人给了很多,小男孩花销有限。

  6.妈妈工资方面的得失(-2458元):

  妈妈在家休息了4个半月,工资损失3800,但生育保险得到了5958(含医院费用报销),单位给了600,独生子女费等收入200。请了一个月的保姆500。

  我们2001年9月结婚,11月开始记帐,从其时至2003年9月我们家庭的饮食月开销728,服装月开销638,总计1366。2003年10月怀孕之后至现在,家庭的饮食月开销上升到1055,但服装月开销下降至231,总计1286,比怀孕前还少了80。但目前饮食开销基本还在1200/月,老婆身材也恢复很多了,服装的花费也要多了(不要紧,高兴就好),总的开销肯定要上升了。但到目前宝宝诞生并没有让我们在饮食、服装上提高开支,相反还有降低。

  这样总的计算下来,从怀孕至宝宝一岁,有关宝宝的开支为23732元。

  通过上面的总结,我觉得我们在宝宝身上的开销真的不算多,奶粉、尿不湿的开销真是少得很了,都是最基本的开销了,但是这样都花了两万多。我们家庭的年收入目前八、九万,在南京也算中等了,但是这样我们都不敢给宝宝吃金装的奶粉和用很好的尿不湿,因为我们还没有足够大的房子,车子更是没有了。感觉房子和教育费用等总像一座座大山一样竖立在面前,在我们心里投下巨大的阴影,不敢乱花钱。

  看看目前的开销,实在没有压缩的空间了,如何来理财?难!暂且放一放,对目前的花销不理了,来预计一下孩子将来的花费吧。根据年初著名社会学家徐安琪的调研报告《孩子的经济成本:转型期的结构变化和优化》[1]中称:“从直接经济成本看,0至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将达到25万元左右。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则高达48万元。” 同时,“与以往研究结果相比,这次研究中的教育成本自幼托班起占子女所有花费中的比重在22%-41%之间。”好,根据这个报告,教育支出是最大的支出,就算我的宝宝比较聪明,折中一下,教育成本定为30%,48万×30%=14.4万,也是很可观的数字,如果考虑到进一步的深造,支出还要显著增加。因此,如果能降低教育成本,就可以显著降低家庭支出了。基于上述,我认为考虑如何降低教育成本才是家庭理财的关键。但这又谈何容易!苦思冥想之下突然有了一个惊人的想法,感觉可以显著降低教育成本,最终还可以提高国民的素质!这个方法就是:让妈妈们从怀孕后就做全职妈妈(最少到宝宝上小学),同时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让孩子的素质在上小学前就达到很好的程度。且听我慢慢道来:

  在宝宝出生之前,我们也看了一些教育方面的书,感觉很受启发也很振奋,决心好好培养我们的宝宝,在宝宝出生后的头四个月,妈妈还没有上班可以全天带他,因此基本上还能按照我们的想法来进行,但是上班之后问题就来了,爷爷奶奶的想法总和我们的不一致,而且无法改变,同时自己的空闲时间少了很多,下班后没多久宝宝就要睡觉了,交流太少了,这个时候我是多么希望宝宝妈妈能全天带着宝宝。当时只是随便想想,现在为了参加这个征文,仔细考虑了一下这个想法,竟发现好处多多:

  1.有效降低新生儿先天性疾病的发病率:

  我考虑中的全职是从一确诊怀孕就开始的,同时我们假设全职妈妈们都已经掌握了相当多的孕期保健和抚养孩子的理论知识(如何掌握下面会谈到),这样从怀孕开始,妈妈们就可以全身心地来培养自己的宝宝了。她们会知道如何调养自己的身体,如何避免外界的伤害,如何进行生产的准备,如何进行胎教,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小儿先天性疾病的发生。在《山东省0-7岁儿童先天性及遗传性疾病调查分析》[2]中提到,从1999调查至2003年,山东出生的婴儿先天性及遗传性疾病发病率为15.18‰,这个比例我认为相当高了,同时我想即使是推断到全国这个比例也不会低很多,可见问题很严重。

  同时我们知道:“目前先天性疾病成因主要是受遗传性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的影响。遗传因素在先天性疾病的致病因素里占80%,这方面因素虽然不能人为干扰,但通过检测可减少此类病儿的出生。外界环境致病因素包括工业污染、家庭装修等;另外,一些特殊工种(如橡胶业、农药业)、个人不良的生活习惯都易造成新生儿的先天性疾病。这部分致病因素比例虽小,但仍不可忽视。”[3]也就是说通过我们自己的注意,至少可以降低20%的先天性疾病的发病率。同时因为自己医学知识的提高,能够知道配合医生的检查,这样就可以把80%的遗传因素最大限度的降低。

  2.有效提高孩子的素质:

  在怀孕期间,妈妈们就可以进行胎教了。虽然目前还不能明确说胎教的影响有多好,但是通过胎教最起码可以增加父母的责任感。全职之后妈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宝宝交流,对家庭成员精神上的愉悦、和谐能起到极大的作用。健康的宝宝出生之后,妈妈们又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抚养和教育宝宝的工作中去,0-3岁是宝宝成长的关键时期,有时间、有知识的妈妈就可以在此期间培养宝宝的综合素质,让其在智商、慧商、情商、魅商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形成良好的习惯。古语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可见以后长成什么样的人是人生最初的三年就决定了的,除了自己的父母,还有谁可以在0-3岁担负起抚育宝宝的重任?而为了自己宝宝的未来,是不是可以牺牲掉自己3年的时间?全职妈妈难道不是很必要吗?

  3.有效降低教育成本:

  3岁之后,宝宝可以上幼儿园了。大量的教育投入来了。根据《无锡市城市居民教育消费现状调查分析》[4],“本次调查数据计算(含学杂费、补习培训班费、住宿费):幼儿园三年花费16931元” ,而“幼儿园赞助费人均为4359元”,二者合计21290元。也就是说3-6岁宝宝每年的教育费至少要7100元!这个费用有没有降低地可能?对上班的妈妈来讲是很困难地,但对全职妈妈来讲完全有可能!

  我们首先来分析大家为什么要心甘情愿地多交钱:不容置疑,好的幼儿园对孩子的培养方面有独到之处,可以培养孩子好的习惯和素质。但是这一点对全职妈妈毫无吸引力,因为幼儿园的独到的方法妈妈也可以学会,说不定比幼儿园老师懂得还多(因为她们不用工作呀,可以有时间学习到更多更适合培养自己孩子的方法);同时0-3岁阶段,全职妈妈的宝宝们都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素质和习惯,好的幼儿园的培养方法对宝宝来讲也许就没有挑战了,激发不起兴趣。当然我并不是要宝宝不上幼儿园,而是要上这样的幼儿园:首先是由国家提供基础设施,家长不需要为基础设施埋单,当然也不要赞助费;其次管理者和老师只要几个专职的就可以了,其他的人手(饮食、卫生、维修等)都可由入托宝宝的妈妈们轮流来承担,她们是全职呀,有时间,同时还能和宝宝待在一起,多好!这样人工的费用就可以极大地节省了,还不怕老师不好好对待孩子;再次宝宝才艺的学习也可以请全职妈妈中有专长的人来担任呀,没有必要局限在音乐、美术吧,园艺、制陶、裁剪、烹饪、手工等不是都可以?这样的话有专长的妈妈人数就会大为增加,说不定宝宝的会剪纸的太婆婆、会做风筝的太公公都可以来免费做兼职教师了,这样培训费不也省了很多?最重要的是,有知识的全职妈妈们会认识到幼儿园是为了提高孩子的交际能力,是为了融入社会,是为了健全的人格,而不是为了多学两个汉字、多背几首唐诗、多拉几首曲子。如果全职妈妈们都有了这样的认识,加上国家的支持,高额的赞助费还有市场吗?

  同样,小学、中学、大学的教育支出也将极大地下降:因为全职妈妈们知道,孩子受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分数,而是为了培养创造力!据“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消息:“2003年,中国的科技竞争力在51个国家中排名第32位,在2000万人口以上的27个国家中排名第13位。也即是说,中国科技竞争力在世界处于中等偏下水平。”[5]同时有报载,中国学生只在解题方面有优势,在解决问题方面有很大的不足。从这两个信息就可以看出,我国现在教育的主流——应试教育——肯定是出了问题。但是因为国情,应试成功的人相对来讲有比较好的回报,因此大家都认可了这个制度(实在有点饮鸩止渴的味道)。目前国家单方面要求各个学校搞素质教育,采取了小学升初中不考试了等各项措施,但其实都是推行不下去的,因为广大的父母要求采取应试教育,国情和他们思考问题的高度决定了这样的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场,就有了越来越高的教育支出,反过来又刺激了需求,恶性循环。但我们的全职妈妈们有知识、有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并且在0-6岁的教育上尝到了甜头,她们就会知道自己的孩子需要什么,对学校宣传的升学率、竞赛成绩等不屑一顾,嗤之以鼻,从而不选贵的,只选择合适的学校。没有了需求,应试教育的车轮才会慢慢停止,大家才会思考如何来提高学生的素质。目前即使做不到这一点(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全职妈妈在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投入也会明显降低,因为0-6岁宝宝教育的好,比别的宝宝接受、理解能力强,学习习惯又好,学习效率自然高,成绩肯定好,同时性格又好,又有才艺,交际能力好,肯定很得老师的喜欢,很容易成为好学校争夺的人才,不但父母不要投入昂贵的赞助费,说不定录取的学校还要给家长钱,这样就赚大了。虽然还是培养了一个没有创造力的人才,但也不是我们能左右的了。从降低教育成本来讲还是很成功的。

  4.提高国民素质:

  其实这个好处是和上一个好处一脉相承的。全职妈妈们的教育方法促使了教育制度从应试转向了素质,长此以往,几十年后科技还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天下?13亿的人口,相同概率上来讲人才的绝对数也要远远超过绝大部分国家,“开元盛世”必将重现!同时孩子的培养重点转到了素质上来,必然需要有更多更丰富的课外活动,各个博物馆、科普中心、图书馆等都将有大量的学生来参观,必然促进这些设施的发展和壮大,条件好了之后又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参观,一改目前死气沉沉的局面,从此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5.提高就业率:

  接近一半的人空出了岗位,大大缓解了就业压力。不是讨论重点,略过不展开了。

  谈了半天,全职妈妈操作起来有什么困难?试论述如下:

  1.家庭经济上的压力:

  我也没有迈开这一步,主要还是经济上的考虑。虽然老婆收入不高,但接近3万的年薪也不是可有可无的。真是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吗?非也。只要国家加大投入,采取措施,比如对全职妈妈们给一定的抚养费(每月300我看是一个必须的数字,和低保差不多吧),就可以让很多的妈妈回到家里。即使是对月入2000的妈妈来讲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请一个可以培养孩子的保姆要多少钱?最少要800吧,这样的保姆是不能同时做家务的,再找一个钟点工又要500了吧,加上国家给的300这样就1600了,辛苦工作1个月才多赚400,你愿意吗?这才是直接的经济考虑,如果考虑到上面的好处,月入3000也许都有人回家了。但前提是国家要有投入,同时国家开始投入也让人看到了希望。

  2.如何掌握相关知识:

  有几条途径:结婚登记的时候赠送相关知识;产前医院培训(全职了,可以好好接受培训了);培养孩子途中接受培训。这些培训都应该是免费的,需要国家的投入。

  3.合适的幼儿园哪里来?

  目前都是私立的幼儿园,学前教育花费很多,因为不是义务教育。所以全职妈妈即使有思想,想找一个合适的幼儿园也很困难。这个时候又需要国家的投入了,我想能不能这样:国家投入校舍、桌椅、玩具等设施,交给幼儿培训机构(姑且这样称呼)来管理。这样的机构是非国家的,有竞争。国家控制住它的收费和入学率,并且规定必须让现阶段入园宝宝的全职妈妈们来参与管理。

  4.国家有这个实力来投入吗?

  我们来算算每人300元/月付7年,政府要付出多少:据预测:“2004年-2010年南京市各年度的婴儿出生人数大约是:4.6万、4.8万、5.1万、5.4万、5.9万、6.6万、7.2万,其中市区各年度婴儿出生数大约是:3.1万、3.3万、3.6万、4万、4.4万、5万、5.5万。从2011年开始,全市婴儿出生人数仍持续上升,2015年达到9万,出生高峰将是2020年,约为10万,这相当于1989年时南京的人口出生数。”[6];也就是从2006年至2012年粗略估计市区(暂时只有先考虑市区的妈妈了)有符合拿补贴的妈妈33万,则33*300*12=11.88亿。那么,政府有没有钱呢?根据《南京市教育经费多与少》[7]一文:“按全国平均水平,南京市户籍总人口政府预算内教育拨款(不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应达到: 242.44元×2003年末南京市户籍总人口572.23万人=13.87亿元”,而“2003年南京市教育局部门预算总收入10.42亿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5.78亿元”,可见还应该增加教育拨款8.09亿。这还是按照最低的标准来衡量的,但已经离11.88亿不远了。同时这是全社会的系统工程,从各个部门拨几个亿完全不成问题,更不要说还有上面那么多的好处了。

  而对于新的幼儿园的建设资金,我建议可以通过发行教育彩票来募集资金。现在有体育彩票和福利彩票,据网上资料:“2004年南京市共销售福利彩票1.28亿元,比2003年增长59%,年销售总量和电脑票均居全省第一,呈现出稳步向上的可喜势头。”[8];“中国福利彩票自1987年面市到2004年,全国共销售福利彩票1216.28多亿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399.325亿元。其中,上交中央财政118.7亿元。”[9];“在体育彩票销售方面,南京市已形成一批固定彩民队伍,年销售额稳定在3亿元左右。”[10];“自1994年至2003年近10年间,已累计发行体育彩票761亿元,筹集公益金249亿元,有力地支持了体育事业的发展。”[11]。从资料中可以计算出南京市2004年福彩募集到资金0.42亿元(1.28*399.325/1216.28=0.42),除去上交中央(算是30%,118.7/399.325=30%),还有70%计0.294亿可以使用;体彩募集到资金0.98亿元(3*249/761=0.98),比照福彩上交比率还有0.686亿元可以使用。二者相加总计有0.98亿元。假设发行教育彩票后没有吸引额外的人来购买,那么也可以筹集到0.98*0.3=0.294亿元可以用于基础教育设施的投入。教育的重要性、和体育、福利事业相比应该排在什么地位,我想不需要多说了吧。

  结语:啰哩啰唆讲了一大堆,不知大家看明白了没有。从统计小孩的花费到想到国民素质地提高,这个跨度也是我当时计划参加这个征文时所没有想到的。这个理论有没有可行性呢?国际上已经有很多国家这样做了,因此肯定是有价值的。现在各个行业不是都在谈和国际接轨吗?我们的教育能不能接轨?其时我想全职妈妈对国家、社会发展的好处应该远远不止上面谈到的几点,但同时肯定也会产生新的问题,比如担心“大男子主义的盛行”,但我想不会比现在更糟糕了。我不知道国家何时有这个可能,但对于我个人来讲,即使国家不推行这个政策,我也准备让宝宝妈妈尽快回来做全职了,我实在是想试试我的理论。

    与本文作者交流育儿理财心得,请点击 >>>

    写下 您的故事或观点,参加“育儿理财经历与观点”有奖征文比赛

    本次比赛奖品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赞助。

    参赛稿件:

    广东 樊女士亲历:创造机会提高孩子对钱的认识

    湖南 永州网友:女儿五岁已花3万元计划再花27万

    更多 网友参赛稿件,请点击>>>

    分享更 多网友家庭育儿理财经验与故事,请点击“理财生活”网友论坛>>>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戛纳电影节
《星战前战3》
2005中国珠峰科考
青海禽流感疫情
中超联赛第10轮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大城市停车的烦恼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性感天后林志玲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