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换个角度也赢得漂亮 资深打工族再吃青春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 13:27 大洋网-广州日报

  时光如流水,相对于上世纪80年代生的新生代打工族来说,那些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南下广东闯荡的“老一辈”打工族,无论是社会经历还是工作经验,都算得上是“资深”级的了。但是,当他们把美丽的青春全部奉献给这片热土后,当许多工厂招工广告牌上都标明“25岁以下”的时候,生存的空间却越来越小了。于是,大部分人选择了回乡。可还有一部分人,他们想继续在“老地盘”上生存,那么他们靠什么与“青春”一比高低呢?

  第一招:变“被动”为“主动”

  刚满30岁的黎正松是广东广宁县人。1994年,初中毕业的他离开山村来到

东莞市一家电子厂打工。后来他去镇上学会了电脑,并进了一家职业介绍所做业务员。两年后,由于工作的缘故,他与许多厂家的人事部经理搞好了关系。2001年8月,他应聘到东莞一家工厂人事部上班,做了一名专管招聘的职员。渐渐地,黎正松对珠三角各个城市的人才市场了如指掌。2004年8月,他因回家结婚而不得不辞掉工作。可是,2005年春节出来想再找人事工作时,他发觉太难了,不是因为文凭太低,就是工厂嫌他年龄大了。没办法,黎正松再次在人才市场做起了业务员,主要工作就是到东莞及邻近城市的各个乡镇工业区,一家家去亲自拜访或打电话联系工厂企业公司的人事部,与他们建立人才交流关系。一次,他到虎门联系业务时,一家新工厂的老板对他说:“我现在紧急需要5名懂电子厂机器装备维修技术的大学生,你能不能在一周内帮我弄来?事成之后,我给你1000元辛苦费!”黎正松觉得这事情对自己来说不难,便立即答应了。于是,他通过人才市场的信息直接挑选了5名优秀人才给那位老板。很快,黎正松就尝到了替应届毕业大学生找工作的“甜头”。从此,他开始有意识地积累“资源”:一方面把自己联系业务时在东莞认识的上千家企业登记成册,另一方面他不断加强联系东莞、广州等地高校的应届毕业生。2006年初,他辞掉了人才市场的工作,单独在东莞注册了一家职业介绍所,结果业务十分红火……

  评析:从某种程度上说,进工厂打工,其实就是吃“青春饭”。因为大部分工厂需要的普通工人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当你因年龄大而被拒绝在厂门口时,就意味着过去的那碗“青春饭”已经吃不上了。这时,如果你依然被动地去找那碗饭,就很可能会饿得趴下,倒不如主动放弃它,再利用过去的打工经验、技术、资源等去自己“做饭”,哪怕饭菜很简单,至少也能填饱肚子。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